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蕉下客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連陽標統:大溪檔案 • 石叟檔案 • 薈廬檔案簡介

蕉下客
·
·

「大溪檔案」是蔣先生本人在大陸期間,工作與生活檔案資料全宗別稱,內容主要涵蓋蔣先生1921至1949年公文、信函、手令、電文、影像等資料。1925年,蔣先生把重要文稿資料交由毛思誠先生整理保存,其後隨著資料積累越來越多,保管者歷經陳布雷、俞國華、毛慶祥、周宏濤等。1949年春蔣先生下野,命令將檔案轉移到上海。其後又將這批檔案運往台灣暫時存於新竹縣大溪鎮鎮公所。 1946年10月21日,蔣公偕宋美齡第一次至台灣巡視。 1950年2月,蔣先生指示成立「大溪檔案室」,由國防部軍簡二階(同少將)參議許卓修主持整理及編案工作。經十一位職員四個月努力,完成檢點、鑑別、分案、圈注、摘由、編訂、登簿、校對工作。全案分爲黨務、政治、軍事、中日戰爭、經濟、財政、外交、國際、教育、交通、社會、「防共」、「剿匪」、特件等十四類。這批檔案因收藏、整理地在大溪鎮公所而得名「大溪檔案」。1953年8月,該檔案主管單位轉交爲「總統府機要室」。1979年7月,「大溪檔案」遷至台北市陽明山「陽明書屋」,與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合署分室辦公。1995年2月,在歷史學界的呼籲壓力下,國民黨祕書長吳伯雄交辦「國史館」接管「大溪檔案」。 1996年底,「國史館」本著「人民有知情權利」開放北伐戰爭檔案。次年二月全宗開放,凡是台灣地區年滿二十歲以上公民,及合法境外人士,只需填寫「國史館閱覽檔案申請表」,經核准後即可參閱,「國史館」除提供檔案原件外,還可提供微卷、電子影像及複印本等。但此外還有三類檔案沒解禁。2017年1月,大溪檔案約二十六萬筆檔案資料上網向任何人開放查閱。少部分密件需要到館申請核准後方可閱覽,但陸港澳人士只可上網閱覽,無資格到館申請調閱抄錄或下載。因爲這是民進黨執政期間公布的新措施,一時間引來很多批評。我只能表示遺憾,就開放程度而言,對比之下沒覺得有資格去批評他們。一方面有聲音批評民進黨對陸港澳學者作出各種限制,但馬上又有聲音指責蔡英文這是爲了打擊國民黨,故意釋出很多密件,通過揭發蔣先生各種歷史醜聞,救自己聲望與選情……這到底是要民進黨開放檔案呢,還是不開放?評論事情不能有立場沒事非,實事求是說,民進黨對歷史檔案態度一方面是依法管理、充分釋放的開放態度。另一方面也有歷史包袱與其無關,事不涉己。如此,當然可以裝裝開放姿勢。關於「大溪檔案」內容介紹,歷年來衆說紛紜,前後不一,而最準確清冊爲許卓修先生呈周宏濤轉呈蔣先生工作報告。石叟資料室是陳誠所藏資料檔案代號。陳誠:1898—1965。字辭修,自號石叟。辭修將軍人品正直,待人赤誠,爲官不貪不腐不濫權,生活上不嫖不賭不威福,獲得我個人對他的尊敬。辭修將軍早年受摯友鄧演達影響,一生左傾,愛國愛民。三十年代,辭修將軍在江西與紅軍作戰時,開始收集整理紅軍各種資料,他當時下令:「任何在蘇區得到文字資料,哪怕是一張紙,也要上繳。」抗戰期間,辭修將軍持續一邊收集八路軍、新四軍各種文獻,一邊整理個人工作資料,並將這些資料合稱取名爲《石叟叢書》。他後來在台灣強推土地改革,其中共產黨理論,對他不無影響。《石叟叢書》分爲文電、言論、專著、計劃、傳記、語錄、雜著、附存等八大類,截至到他去世,一共編成七十二冊,他去世後,其兒子陳履安又商請原編輯續編十二冊,如此前後共編八十四冊,約一千餘萬字。上圖爲《石叟叢書》涉及共產黨方面資料,本叢書大部分爲蘇維埃時期各種報刊、雜誌資料。其中一部份資料在五六十年代,移交給內政部調查局資料室(薈廬檔案)。辭修將軍逝世四十後2005年,「國史館」與其家屬共同舉辦「陳辭修先生文物捐贈暨石叟叢書網上啓用發表會」。據台灣媒體報導,這批文獻史料包括1100餘件文物,5600餘件檔案,17000張照片。這些資料不但是研究辭修將軍本人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史重要史料,有專家學者甚至認爲「石叟資料」與「大溪檔案」具同等價值。台灣真正珍稀,鮮爲人知的資料是「薈廬檔案」。所謂「薈廬檔案」是台法務部調查局特種資料。這個法務部調查局,前身即是「中統」。國民黨在大陸時期下轄所有情報機構,中統才是專業「反共」行家裡手,原因其員工相當多是共產黨叛變人員,這些人對於共產黨地下工作組織活動非常熟悉。他們搞破壞,猶入自家門庭。因熟悉關鍵節點要害,往往一擊得手,對某個地區中共地下組織進行毀滅性打擊。尤其是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後,時名爲「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的中統,曾派工作組深入江西瑞金收集蘇維埃來不及銷毀的文字紙質資料。中統在「反共」工作過程中,持續多年全面地收集共產黨所有一切資料,並集中製作卡片目錄進行分類整理。傳說抗日戰爭「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在重慶曾向該局負責人陳立夫要求歸還本黨部份文獻,被陳婉拒。據管理該資料負責人介紹,薈廬檔案資料來源主要有四個歷史階段。

一、自1927 年到1949 年期間,從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調查科時期到中統局時期同中共鬥爭、戰鬥所獲得之中共組織原始文件及各類宣傳品、報刊、雜誌、圖片。二、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 至1976 年),因大陸政治運動、文件管理鬆散,調查局曾派人深入大陸到廢品站祕密收集,並在港澳地區設立工作組定向收集流入資料。三、1949 年以後至1990 年代與台灣各大國安、情報、軍情單位交換之情報資料以及偵查台共活動情資。四、 1930 年代至1960 年代台灣執行書刊雜誌管制、查禁所取得。薈廬資料之一: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政治部編印《挺進歌選》。薈廬資料之二:《特務工作的理論與實際》顧順章,1933年8月,南京,京華出版社。薈廬資料之三:《新小放牛》張自力編, 華中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印登。

作爲珍貴藏品,薈廬檔案室鎮館之寶是毛澤東手書詩一首:「雨里孤村雪裡山,看時容易畫時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硃砂畫牡丹。詩系寫贈《西行漫畫》作者陳叔亮。據稱可能是胡宗南部1947年攻占延安後得到的資料之一。(陳叔亮(1901—1991.7),名壽頤,浙江黃岩人,著名書畫家。1958年後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 。)

薈廬檔案存放地方位於新店青潭溪畔。隨著兩岸關係轉變,調查局之組織任務已有所轉變,1949 年以前之早期特種文獻在學術研究上之用途,已高於其反共目的。因此過去神祕的情治機關資料,在1980年代就開放部分書刊與文件給台籍學者查閱使用。


「外國學者」則必須另經調查局國際相關單位審核。惟因該局資料採取閉架式存放,須由接待人員協助調閱所需書、報刊資料。八十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對中國感興趣國家軍方或安全情報機構,都曾派人到這裡訪問及研讀資料。如美國、日本、南韓、印度、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沒搞明白他們來目的是什麼,抄小放牛歌譜回去學唱?


台灣還有其他更神祕未開放檔案資料否?


當然有。如台北市基隆路調查局本部資料室代號「蔚廬」,軍情局所藏軍統資料代號「誠廬」、軍校系列代號「憩廬」……


買煙抽

https://ppfocus.com/0/hu3676ecd.html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