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穿越的古文課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怎麼讀文言文5】看懂整篇文章&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完)

穿越的古文課
·
·

感謝大家撐到這裡,這次是文言文系列的最後一回啦(灑花)。上回我們講解文言基本文法,及該怎麼看懂文言文「句子與句子間的關係」。這回我們將把視野拉更大一點,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幾個讀文言文時可以注意的小訣竅。

從第一回的「態度建立」、第二回的「基本原則養成」,到第三回的「看懂詞義(看懂句子的基本組成成分)」、第四回的「句子理解(看懂整個句子以及好幾個句子)」、這回的「篇章拆解」,若能循序漸進練習,相信大家定能逐漸把握閱讀文言文的技巧!

看懂篇章結構:理清段落跟段落之間的愛恨糾葛

在看懂一個句子後,下一步便是看懂一段話,再來看懂一個段落。

接著,請試著「用自己的話總結這一段在說什麼?」換言之,就是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麼。

這一段在寫什麼?他前面那一段的重點是什麼?他後面那一段的重點是什麼?在閱讀時需要不斷問自己這些問題。能夠用自己的話歸納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是基本的自我練習。

有了段落大意後,下一步就是問:「作者為什麼要花力氣寫這一段?」

「等下,這問題很重要嗎?他可能湊字數啊!」你納悶。

沒錯,世界上確實許多文章有湊字數的段落(尤其是為了交作業湊字數),但請記住:

  1. 文言文是精煉的語言(古代紙墨得來不易,不會寫太多廢話)

  2. 能留到現在的文言文,「通常」有它的價值在,這些文章的內容一定有意義,文筆通常也不會太差,不然沒人看得懂(註1)

  3. 能讓你在國文課本、考卷等教科書,甚至一般書局書上看到的文言文,都是經過上百年數代人淘汰篩選過後的「傑作」。

由以上三點,我們的結論是:「你能看到的文言文,文筆通常都不錯,因此不會出現沒有意義的段落」。

有了這個先決條件後,我們可以知道,在優秀作者的心中,每一個段落都有必要性。一位傑出的作家,懂得經營段落的排列,讓文章呈現更強的感染、說服效果,讀者必須懂得觀察每一段放在這裡的用意為何。一般來說:

1.講道理的文章:

注意這一段是反駁別人用?說自己的想法用?舉例證明用?

2.講心情的文章:

觀察這一段是寫心情?寫風景?(風景通常用來襯托心情:借景抒情)還是寫他遇到的事情、他看到的事物?(用來帶出自己的心情:借物言志)

藉由分析每一段,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經營文章的巧妙之處。段落跟段落之間往往彼此搭配,以論說文來說,「通常」講道理的文章,會有一段用來總結自己的論點,可能在第一段或最後一段。中間的各段,則是提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並陳述自己的想法,再舉例論證。

一篇好的論說文,一定會有例子來支持作者的論點,就像是我現在寫了這麼多,你可能半信半疑,或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我只要舉例說明,就能夠快速讓你了解我想表達什麼。

就讓我們實際來舉例看看,論說文如何藉由「經營段落之間的排列組合」來強化說理效果,請看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姪〉: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 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自力者也。

(白話翻譯請看註2)

這篇論說文雖然短,卻展現了強大的說理能力。我們可以先歸納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天下事沒有難易,肯去做就簡單,做學問也是同樣道理。

第二段:藉由對比「昏庸但勤學」與「聰敏卻不學」的結果,說明天生的聰明與否不是永久不變的。

第三段:舉蜀鄙之僧為例,證明「勤能補拙」的道理。

第四段:對比「聰敏,但不學而自敗」與「昏庸,但勤學而自力」,總結「態度」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勤學」,但作者是如何在短短的篇幅中說服讀者「勤學」很重要呢?

首先,作者在第一段先提出一個世間基本原則:「天下事無難易,全看做事的人的心態」(心態決定事情的難易)

作者在這段結尾特別點出「為學也是一樣的」,點明這篇文章的主題。(心態決定為學的難易)

這裡請注意,作者將討論範圍從「天下事」縮小到「為學」這件事,聚焦論述「為學」。

第二段,作者進一步詳細討論「為學」這件事,比較兩種相反的「為學態度與結果」,說明天生資質可靠後天改變。(態度決定結果、改變天生資質)

這裡作者藉由呈現兩種為學態度與結果,並提出「天生資質難道是永久不變的嗎?」讓讀者思考。

第三段, 作者舉例證明第二段的說法。強化「態度決定結果,且改變天生資質」的論點。

第四段,總結論點:「聰明的人不可自以為是而不學,愚笨的人也不可自我限制而放棄。勤學決定最後結果」(勤學態度很重要)

作者提出論點,直接了當的說明勤學很重要。


請注意,每一段都是環環緊扣的。第一段點出主題,第二段深入談「為學」,第三段舉例證明,第四段總結論點。

作者的重點與論點主要在第四段,但如果沒有前面三段,讀者難以被說服。正是因為作者先具體呈現正反態度與結果(第二段),且又舉了一個例子證明(第三段),才能讓讀者在最後一段相信作者的論點。

另外,這篇文章另一個特點是他的對比手法。文章中每一段都採用正反對比,第一段「去做對比不去做」、「去學對比不學」,第二段「愚笨但勤學,改變愚笨」對比「聰明但不學,變成愚笨」,第三段「窮和尚去做最後到南海」對比「富和尚不做最後還是沒到南海」,第四段「聰明但自以為是不學,自我毀壞」對比「愚笨但勤學,力求上進」。

作者藉由正反對比,鮮明呈現正反態度帶來的結果,加強論述效果。

從這篇文章可見,段落安排妥當,將大大影響讀者對作者論點接受程度。而所謂的段落安排,就是一篇文章的「篇章結構」。

篇章結構並不容易分析,但卻能夠幫助我們大幅增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學們如果想多學習拆解篇章結構,建議先從「為每個段落總結大意」開始,可以嘗試畫出心智圖,幫助自己理解。同時,多看「賞析」,了解專業的老師們怎麼分析文章,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解析能力。

其他可注意的事:魔鬼藏在細節裡

最後,這裡再提供幾個閱讀文言文時可注意的小細節。雖然這些原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文言文,但它們依然可以作為平常理解文言文時的一個參考。

重複出現的字詞是重點

首先,文言文講求精簡,所以「重複出現的字詞」通常是重點。尤其是那些一再出現的詞,往往是作者想強調的部份,或者是文章裡的重要內容。

對話很重要

其次,「對話」是一種很佔字數的寫法,好幾句對話,如果用一般敘述方式,只要幾個句子就能寫完。作者會大費周章寫出「對話」,還描述人物的語氣與動作,可見這幾句對話「很重要」,很有可能是整篇文章的重點。

首尾是重點

再來,通常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後一段是重點。尤其是講道理的論說文,作者想表達的論點,一般會總結在文章的最前面或最後面。

找出人事時地物

最後,可以注意文章中所提的「人事時地物」,幫助釐清文章內容。

用自己的話說明

最後的最後,閱讀文言文有個很重要的練習,就是嘗試用自己的話說明「這篇文章在講什麼」。好的文章會有一個核心的主旨,文章中的每一個段落都是為了呈現這個主旨而存在。平常閱讀文言文時可以做以下的練習,幫助自己更了解一篇文章:

  1. 閱讀文章

  2. 寫出段落大意:用自己的話寫出每一段在講什麼

  3. 精簡自己的敘述,從「用一段話說明這段的內容」,慢慢刪減到「用三句話說明這段的內容」,最終目標是「用一句話說明這段的內容」

  4. 寫出文章大意:看完每段的段落大意後,總結整篇文章在寫什麼,方法如第三點

  5. 歸納出文章的主旨

請注意,文章大意跟主旨並不同。文章大意是「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麼」,主旨則是「這篇文章主要想傳達什麼」。以〈為學一首示子姪〉來說,文章大意為「這篇文章說明後天態度可改變天生的資質,產生不同結果」。文章主旨則是「正確的態度(勤學)很重要」。

最後恭喜所有堅持到這裡的你,你能耐著性子讀到這邊,相信也能耐著性子閱讀文言文。還記得這系列第一回,我們曾提過,當年天真的屁孩以為背完所有文言文就能天下無敵,直到進了中文系才發現根本沒這個必要。因為理解文言文是一個舉一反三的過程,藉由熟讀經典,並以正確的原則與方式大量閱讀,這個過程將會逐漸累積詞彙量、培養語感。若能以這些方法穩紮穩打的奠定基礎,假以時日,就能擁有「讀懂所有文言文」的鑰匙。當然,語言學習絕非一蹴可即,中間必然得花費大量時間與心力。不過文言文絕對不是只能死背的天書,它背後有套系統,只要掌握技巧,久了就能讀懂其中邏輯。當年覺得文言文很煩的屁孩,也是誤打誤撞喜歡上文言文的奧妙。期待這系列文章能幫助你理解文言文,甚至是從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自行讀懂文言文」的樂趣。

最後,總結這系列的所有「閱讀文言文的原則與方法」:

1.基本態度:語文學習需要時間心力累積,請讀爛你的國文課本,並大量閱讀

2.基本原則:注意文章整體脈絡(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遇到不懂處請勇敢猜,並勤查字典

3.先看題目、作者,再來從詞到句子到段落到篇章,依序理解整篇文章,最後分析文章怎麼寫(寫作技巧)

4.看懂詞:用學過的詞套入文章來理解、用上下文來推論詞義、嘗試將一字的詞造成兩字以上的詞(如:「時」可造出「時常、時候、時間」等)、從形聲字部首猜測詞義

5.看懂句子與段落:還原倒裝句、找出主詞、確認代名詞指什麼、補充省略處、注意動詞、注意連接詞(多用上下文去推論)

6.看懂篇章結構:嘗試用一句話歸納段落大意與文章大意、嘗試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主旨、試著將篇章結構畫成心智圖、多看賞析

7.其他細節:重複的字詞與對話是重點、首尾通常很重要、找出人事時地物、用自己的話說明文章內容


註1:我們也同意有些文言文,是純粹因為「運氣好」而保留至今,它可能其實寫的並不好。不過這裡講的是通常情況下,沒價值的文言文作品會慢慢消失。尤其古代印刷術不比現在,也沒有網路電腦,會特別留下來的通常都是有價值的作品。(有價值不一定指文學價值,也或許它是重要文件)

註2:

天下的事情有分困難或簡單嗎?去做,那麼困難的事也會變得簡單;不去做,那麼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困難。人做學問有分困難或簡單嗎?去學,那麼困難的也會變簡單;不去學,那麼簡單的也會變困難。

我的天生資質愚鈍,比不上別人;我的天生材質拙劣,比不上別人。天天學習,持久而不懈怠,等到學成的時候,也不知道我天生的愚鈍與拙劣了。我天生的資質聰明,超過別人許多;我天生的材質敏捷,超過別人許多。拋棄這些而不用它,那麼我就和愚鈍拙劣沒什麼差別了。那麼愚鈍、拙劣、聰明、敏捷,難道是永久不變的嗎?

四川偏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貧窮和尚和富有和尚說:「我想要去南海,你覺得呢?」富有和尚說:「你要憑什麼過去?」(貧窮和尚)說:「我用一個瓶子一個缽就夠了。」富有和尚說:「我好幾年來想要僱船隻南下,還沒辦法去成,你憑什麼到得了呢?」等到隔年,貧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告訴富有和尚,富有和尚面有慚愧。四川西邊的和尚去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富有和尚不能到,但貧窮和尚到達了。人立志做學問,卻反而不如四川邊境的和尚嗎?

因此聰明與敏捷,雖然可以仗恃,但不可仗恃。仗恃自己聰明敏捷而不去學習,是自己毀壞自己。愚鈍與拙劣,雖然可能受到它的限制,卻不能受到它的限制。不被自己的愚鈍拙劣限制,努力學習不倦怠,這就是力求上進的人啊。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