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犯X的獻身》:最大的犧牲換來最痛的苦果
一直知道這是一個關於愛與犧牲的故事。只是沒想到,一個人願意為愛犧牲到如此地步。這是一個令我覺得心碎的故事,不單單為了主角,也為了那犧牲本身。
有一種電影看完以後,久久不能忘懷。
這種電影我不常遇到,一年遇到一齣已算幸運。
曾經令我離開戲院以後,整夜想著電影情節的,有過《緣份兩面睇》(Sliding Door)、《非常突然》、《觸不到的戀人》、《藉著雨點說愛你》、《連鎖蝶變》,都是悲劇收場,令人一想再想命運的播弄。唯一開心的只有《哈爾移動城堡》(太喜歡哈爾和蘇菲的愛了)。
很多年沒遇上這樣的電影了,直至《神探伽俐略之容疑者X的獻身》。
你問我有沒有偏見,可能有一點點吧。可是這電影拍得實在好,事後再看小說,電影幾乎跟足小說,加了雪山一段是神來一筆,刪減的部分亦恰如其分,而結局的剪接更比小說震撼。(哈哈,都說有先入為主這回事,先看電影很自然會覺得電影更好看)
改編自東野圭吾一舉囊括2006年直木獎等五大獎的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主角之一是偵探伽利略系列的湯川學,之前的短篇小說拍成電視劇,這個長篇就拍成電影。(事後我在想,這樣的一個故事,作者為甚麼要安排湯川學參與呢?東野圭吾本身就有許多獨立的推理小說。那大概因為作者不但要寫一個純愛推理小說,更想寫成兩個天才的對決,進一步解構理性與感性的角力。)
一般推理電影/小說是發現屍體--查案--破案--還原兇案,但《嫌》一開始就將兇案過程完全揭露出來,觀眾開始疑惑,結果已經完全掌握了,還有甚麼好懸疑呢?而這才是電影/小說最可怕的地方,觀眾自以為掌握了全部,到最後結局揭曉,就跟主角一樣陷入難以釋懷的震撼當中。
因為觀眾從一開始就看到了兇案過程,所以接下來就集中在兩個天才的攻防戰。數學天才石神為掩飾鄰居的兇案,故佈疑陣,令警方一籌莫展,所以便請教物理天才湯川學。湯川學本來對此案毫不關心,但石神是他在大學裏惺惺相惜的同學,亦是被他唯一認定為天才的人,在敘舊之餘,他察覺到石神跟兇案有關。石神處處防備,又處處佈陣,湯川學在微小的地方找到答案,但一向理性的湯川學這時卻感性起來。對方是他難得敬重的天才,他真的要揭破真相嗎?
最重要的是,真相揭破以後,沒有一個人會得到幸福。然而,我們信奉的到底是甚麼?感性的我們希望石神的一片苦心可以得到回報,可是更感性的也許是主角吧。於是,才有那種無奈的結局。
我一直在想,事情是不是一定要這樣發展?石神是因為太聰明、計算得太盡,才會反而陷入無路可退的路。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甚麼地步?石神的犧牲對我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尤其是中段看到女主角對他的誤會,就令人對他更添憐憫。但縱使如此,我還是無法理解他的犧牲。(不可以說穿,所以快找來看吧,不管是影碟還是小說)
電影提出了一個問題:設計別人解不開的問題,和解開那個問題,何者比較難。(電影沒有跟進下去,小說的解答是:設計問題比較難。湯川學認為,解答者應該對出題者心懷敬意。)
小說再加上另一個問題:自己想出答案,和確認別人說的答案是否正確,何者比較簡單?
電影的主角其實是石神,可是如果沒有湯川學,這個故事可能不會這麼震撼,因為沒有湯川學的話,石神已經贏了。他提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完美得警方不得不接受(難以確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結果只有湯川學解開了這個難題,而且難題雖然解開,卻完全沒有證據。
最後,石神輸的,不是他的邏輯頭腦,而是人類的情感。他的安排萬無一失,可是他唯一計算不到的,卻是人心。
終究,理性可以計算一切,感性才是成敗關鍵。
至於,《嫌》的主題──愛,這個課題太大,完全超出兩大天才的認知。兩人分別沉迷於數學和物理學的世界,對愛情這回事渾然不覺,直至數學天才遇上女主角,縱使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會跟對方有結果,還是一頭栽進去,徹底奉獻自己的生命和愛。
至於湯川教授,甚麼時候才會懂得有愛這回事呢?雖然沒能在電影中看到他跟內海走在一起,但我也沒有怎麼失望。(這電影本身的愛已夠令人回味了)只好寄望東野圭吾會再寫這個系列,然後又會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吧。
小說官方介紹: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甚麼地步?
究竟甚麼樣的邂逅,可以捨命不悔?
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
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
“這是我所能想到最純粹的愛情、最好的詭計"。東野圭吾自信之作,創作出涯偉大的頂點。
總是透過窗戶凝視著隔壁女子的孤獨數學天才,
和女兒相依為命於都會一隅的寂寞女子,
兩道孤寂的靈魂,因為一場偶發的犯罪交會,
他決定獻出一切,只為帶給她永恆的幸福;
面對著這般義無反顧的犧牲,
她又該如何做出人生最困難的抉擇?
這段賭上生命的愛情之路盡頭,
將會有著甚麼等待著兩人?
=========================
如果你未成為讚賞公民而又想參與,歡迎透過訂閱我而成為讚賞公民哦,還可以支持我更有動力的寫下去。
https://liker.land/kittylsk/ci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