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學習06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

J個桃
·
·
IPFS
·
聰明是需要智商還是需要方法?

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一開始我看到這標題就想這該不會是一本喊口號的書吧。在上一本書書【解惑: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有提到發散性問題,關於這個發散性問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發散性問題是指問題的度沒法掌握,我們解決問題很常會使用匯聚性問題的方式來解決發散性問題,總希望用一套標準方式來解決,只是最後往往越解決越帶來新的矛盾與複雜。所以要解決發散性的問題,它的答案一定來自於更高的層次,而不是來自於同一個層次。


其實在讀完這樣書之後,自己一直在想所謂的更高一個層次,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所謂的「更好的自己」這個定義是什麼,這五個字都很容易理解。更好的自己可以是長相外表很好、身體很苗條勻稱、擁有高學歷多證照與技能、做能處是很好、有一套邏輯清晰的脈絡、具備良好的人脈關係...等實在有太多種理由跟答案,在我腦海中有出現很多答案只是一直沒有辦法去定義它,這本書真算是我的解答,雖說書本標題是【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作者提出的方法,不訪我們可以拿來練習套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

  1. 學會概念思考
  2. 練習創新思考
  3. 學會明智的做出決定


二、學會概念思考

建立概念的四個步驟:

  • 第一步 列出事實:將各式各樣的事實列出來
  • 第二步 進行推論、建立聯繫:想想列出的事實之間彼此有什麼關係,找出共同點
  • 第三步 假設、創造新概念
  • 第四步 檢驗


例如在門店使用上,怎麼樣叫做一個優質的服務?堪稱上優質的服務有哪些,第一我們可以舉例:如海底撈的服務、星巴克服務、哈根達斯服務,我就先隨便舉例這三個,第二這之間有什麼關聯,例如彼此之間服務員都很親切,將顧客視為朋友、家人對待,星巴克會在外帶杯上驚喜的寫下問候語、關心語、招呼語,海底撈會有出奇不意的小驚喜,如小卡片、特殊的招待,驚喜感讓人覺得自己被重視,如果顧客認為好的服務是來自於親切的問候與驚喜感,假設每次進來的客人在每次消費上都附上一張卡片,這會提升服務感嗎,或是今天來門店第十個人有驚喜,或是在觀察這位顧客道門店時的狀態,如他很疲憊遞上一杯熱水寫上小卡片是否會加分,套用以上的方式加以驗證,證明看驚喜感的方式是否會提升一個優質服務的概念。


此外概念也有分成兩種:

  • 封閉概念:基本上不會變的
  • 開放概念:是與時俱進的變化的


如何理解一個概念呢?我們需要再進行以下三步驟:

  • 步驟一:收集典型例子
  • 步驟二:分析這些例子,這些例子的內涵分別是什麼?這裡邊的共同點是什麼?
  • 步驟三:檢驗這概念,你要檢驗你自己理不理解這個概念,並且將這個概念套用在其他不同層面上,他能不能夠重複地被驗證。

有了以上這些步驟,再來是整合概念與想法,也有四個步驟:

  • 步驟一:創建新概念,超越日常認知
  • 步驟二:分析概念,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你需要分析這些概念並將此優化與細化,是一個修正我們想法的模式。
  • 步驟三:整合概念和想法,建立想法的秩序。也就是我們需要根據現有的概念來收集想法,從中找到突破點。
  • 步驟四:整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概念。


三、練習創新思考

創新思考者有十大特徵:

  1. 善於清空大腦
  2. 樂於構思解決方案,而不是純粹的尋找
  3. 能夠簡單的思考,要學會承認自己的無知
  4. 善於找到問題
  5. 樂於尋找原因、結果和可能得解決辦法
  6. 願意接受新的想法
  7. 樂於質疑自己的判斷(批判性思維)
  8. 堅定而機智
  9. 敢於不同,跳脫從眾
  10. 樂觀,這裡有一個概念我很喜歡「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悲觀者對於事情總會是認為做這件事不行,或是做了會失敗所以通常這類人,常常會說一堆話而無作為,事後驗證自己所說的話是正確的。而樂觀者敢於行動,面對失敗。縱是知道這個嘗試的可能會失敗,還是會去行動不斷的修改與調整,所以樂觀者永遠是在前進的。這句話很值得我們省思。


學會問問題,要學會組織我們的想法:

1.小心主導思想:這個主導思想是指我們的慣性思維,其實我們的大腦是很不喜歡思考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願意用一個嶄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因為思考本身就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

2.剖析問題,找到因果關係:揭示事物和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那我們要如何找出因果聯繫呢?有以下四步驟

  • 步驟一 要列出所有內容:列出跟這件事情有關的所有內容
  • 步驟二 揭示層次:這裡頭有多少層次問題,分別對應的哪些因果關係
  • 步驟三 檢驗和排除
  • 步驟四 發現趨同點和趨異點:我們要控制變量,先讓一個變量變得不一樣後找出其中規律。

這個步驟應該就是漏斗法,把關聯一個一個篩選出來、條列出來。

3.運用類比法梳理複雜關係:類比法能讓我們詮釋結構,我們對事情理解的結構,此外我們也要小心不可靠的類比,如事物和事物間會出現「偶似概括」,是指事物與事物間會出現看起來很像、偶爾會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夠以簡單的偶似概括就變成一個確定的答案,在某些事情有些像,但是他們不能夠作為一個有效的類比。不能輕易用類比來解決問題。

4.調整想法結構,打破思維定勢


四、學會明智的做出決定

這是我認為這本書做重要的地方是,他前面說了很多關於深度思考與理性決策外,其實要讓我們成為一個更聰明的人就是做出決策。

要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決策者?

決策者非為三類:

  1. 武斷決策者:這類人對於決策都是不需要討論,他說的非常武斷的方式,我相信我們身邊這類人肯定有。
  2. 優柔寡斷的決策者:這類人怎麼都決策不了,他有選擇性障礙。你跟你朋友出去吃飯,他光點個菜就無法決定自己要吃什麼、喝什麼的,你身邊肯定會有吧。
  3. 拒絕決策者:這個拒絕決策者又分兩類

(1)確定論者:如他可能會聽某某大師的決策來行動,這個因為很容易明白,很多人在做投資的時候總會隨大流的聽從某些理財專家的建議去做投資。

(2)過濾者:他對於自己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會有一個信息過濾的機制。如我周邊有個朋友他買了apple watch之後,我告訴他三星或是小米都有不同的智能手錶時,他完全不聽,他只聽apple給他的訊息,也就是他自己本身在過濾這些訊息,強化了自已的決策。


既然決策者分為這些類型,那我們又該如何做決策呢?

  1. 以完整有效的信息為基礎:我們只能夠「盡量」的做到完整、有效,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整的信息
  2. 實事求是:要勇敢的面對跟你認知不同的東西,勇敢面對自己可能犯錯的這樣一個事實,你需要接受跟你想法不一樣的結果,這些就稱為實事求是。
  3. 有效的達成目標
  4. 學會接受


在做完決策之後,我們要如何評估一個解決方法呢?

1.可以使用實際效果測算方法,如有很多可視性的工具可以使用,如:成本收益分析、利潤率、年化率。

2.他人的反應和決定,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要考量到這個決策影響到他人的反應,可以將相互依賴與博奕理論引入。博弈理論最高的境界就是獲得大家的信任,信任能夠降低大幅博弈成本,你在做決策時必須考量自己的聲譽、信任等。

3.在不確定的情境下,首先我們要列出所需的特徵,就是我們希望能夠達到那個決策的目標是什麼?然後衡量各個指標的重要應,最後反思我們的決定做一個複盤。


以上的方式讓我們學習如何通過創造和分析概念,進行深度思考。在通過因果建立關係,通過建立創新的思考來深度思考並且如何做出理性的決策,前兩者較屬工具層面的應用,最後當我們做到理性決策的時候,就代表著我們開始獨立思考了。


我總結了以上方式,歸納為

深度思考->理性決策->反思與開放的態度時刻複盤->成為更聰明的人



📚今天學習:【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

🙎‍♂️️作者:布萊恩‧格里瑟姆

⏳是一位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工作技巧領域的資深導師

📌偶似概括:看起來很像,偶爾會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夠簡單地把這些偶似概括就變成一個確定的答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個桃Hi, 我是小桃!這裡是我的馬特市星球,裡頭會有我的正能量語錄,也有我的心情,甚至是成長的過程,人生就像是一場藝術品,每一筆、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原創的過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J個桃,可以看見除了文字外的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遠離無謂的對立

人生如戲

內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