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所熟悉的地方__家鄉的顏色
十六歲以前 /台北。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條巷子,以及如何走到那條巷子的過程。
每天放學後,朋友們三兩成群的走到離學校不遠處的晴光市場,吃些像是三顧茅廬、蔥抓餅或是雞腿捲之類的晚餐。
滷味的湯頭表面有油亮透明的淡紅色圈圈,一個連著一個,那是刺激味蕾的主要來源;底下則是如同中藥般的深褐色,鴨血和豆干在裡頭上下起伏,令人食指大動。即使雙唇被辣成香腸嘴,像是用力撞過番茄的的紅腫,也十分過癮。
吃過晚餐,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靠車道的那旁,紅色的警示線有些斑駁,另一側是防止你滾落的銀色鐵欄杆,經過時間踩踏,有些凹斜,有些生鏽,混雜著玻璃砂的灰色地磚閃閃發亮,不見盡頭。
接下來我必須轉彎,通過新生高架橋下。
平日裡的停車場空當當,柏油路面經過黃燈的照射顯露了不少咖啡色髒污;左邊稻江護家103年的彩色招生海報也漸漸掉色,白底上有泛黃的污漬,更多的是和這裡相同的、被陰影包覆的深灰色。
我記得這裡整修、翻新過,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以前更荒謬骯髒的景象,也不記得翻新時乾淨整潔的喜悅。
橋下的水溝數十年來都是這個臭味,我也聞的習慣,昔日瑠公圳的引道混濁不清,就像把調色盤上所有的顏色混在一起後的濃稠灰色,以至於我從來沒看出來,裡頭到底有沒有魚。
走殘障斜坡的過程,依然慘不忍睹:地上黃白混雜的口香糖,狗狗的排泄物(或許不只是狗狗),欄杆上的蜘蛛絲因為黏上了灰塵也一起變成淺淺的石頭灰。
離開這個地方後,再走一會兒,就到我家的那條巷子了。
風一直都很大。
這裡的每戶人家都喜歡種花花草草,花盆裡,輕盈的綠點綴著粉色日日春,繡球的藍、牽牛花的紫互相對映;仙人掌、彩葉草也不輸給花朵們,努力吸引著我的目光。
鄰居劉太太是裡面最致力於盆栽造景的人,聖誕節時,她會裝飾襪子、星星和閃亮球球在植物上;萬聖節時,就換成滿滿的南瓜和幽靈、蝙蝠。
就算是普通的平日,也有類似「杯緣子」的可愛小人,迎接我上學和放學。
這條巷子裡大多是兩層樓的平房,有漆成深紅色的傳統住家,也有別墅風的花雕大門加上智慧門鈴,令我羨慕不已。
我家的七層公寓外牆是復古溫暖的琵琶色瓷磚,一排看過去是最獨特的風景,隔壁經歷了洗衣店、素食店,現在是遙控飛機店的時代。
打開公寓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綠色的電梯門,一旁還有腳踏車,寄錯地址的信件散落在其他回收紙箱裡。
微微凌亂的氛圍,就是從這裡開始,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離開時感到不捨的存在。
電梯門打開後,暖暖的鵝黃色伴隨著我最喜歡的氣息。開關鍵因為維修的關係,長相和數字鍵特別的不同;上方的中央空調要站在最後面才吹得到風、白光燈管因為許久未換開始小幅度的閃爍…
「叮咚。」電梯門開了。
每天必經的日常,在十六歲以後變了樣。
我依然在台北,這裡卻成了永遠的家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