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554《史記》卷四十〈楚世家〉05:聽說時間還沒到,那我就先撤退好了!?

鱷魚把拔
·
·
聽說時間還沒到,那我就先撤退好了!?


──────────原文──────────

莊王卽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爲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説。是歳滅庸。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姦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翻譯──────────

楚莊王在位三年,從未向國內發布過任何政令,日夜尋歡作樂,還向國都內的人下了道詔令:「有敢進諫的,一定處死不會赦免!」

大夫「伍舉」入宮進諫。楚莊王左手抱著「鄭姬」,右手抱著「越女」,坐在樂器鐘鼓之間。

伍舉說:「希望給您講個謎語。」接著就說:「有一隻鳥落在山崗上,三年不飛不叫,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飛,飛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更加淫佚放縱。大夫「蘇從」於是入宮進諫。

楚莊王說:「你沒有聽說我的禁令嗎?」

「蘇從」回答說:「殺死我能夠使君王您醒悟,這是我的意願。」

楚莊王於是就停止淫佚作樂,開始上朝處理政務,被誅殺的有幾百人,任用「伍舉」、「蘇從」掌管政務,國都裡的人都十分高興。這年楚國滅亡「庸國」。

楚莊王在位第六年,楚國討伐「宋國」,虜獲五百輛兵車。

楚莊王在位第八年,楚國討伐「陸渾戎」,於是抵達「洛邑」,在周王朝都城的郊外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王。楚王向「王孫滿」詢問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統治國家在於道德不在於寶鼎。」

楚莊王說:「您不要以為九鼎貴重難得,楚國只要將劍戟上的鈎尖折下來,就足夠鑄成九鼎。」

王孫滿說:「唉!君王難道忘記了嗎?先前『虞舜』、『夏禹』興盛時,遠方各國都來朝貢,九州的長官進貢金屬,鑄成九鼎,在上面銘刻各種物類的形體,各種怪異之物都具備,好讓百姓知道神靈與怪異的情況。『夏桀』德行昏亂,九鼎就被遷到殷朝,享國六百年。『殷紂』殘暴狂虐,九鼎遷到周朝。政德美好,鼎雖然小也是重不可以移的;如果奸邪昏亂,鼎即使大也是輕而可動的。從前『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郟鄏【音夾辱,指周王朝的東都】』,占卜得知可以傳國三十代,享年七百載,這是上天的命令。如今周王室的德政雖然衰微,但上天的命令沒有改變。所以鼎的輕重,是不可以過問的。」楚王這才撤軍回去。

─────────解說與心得─────────

來到了你我所熟悉的霸主「楚莊王」的時代,開頭便帶出了那個有名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不過,也許以前只是聽過這個成語故事,沒有認真在史書上看過,今日真的讀到這段內容時,才知道原來「三年」不飛、「三年」不鳴的三年,還真的是三年,而不是文學創作呢!

關於這個典故,有幾點值得討論:

首先,為何楚莊王要如此擺爛三年呢?以前總聽人說是為了藉此找出國內的奸臣,所以才故意擺爛,藉此釣出那些奸佞者。但我更好奇的是,如果沒有「伍舉」等人的勸諫,難道楚莊王會繼續擺爛下去?是楚莊王早就算好一定會有人出來勸諫?還是他跟伍舉等人串通好了?抑或是如果真的無人勸諫,楚莊王也會找時間自己洗心革面的振作起來?

我想,楚莊王應該沒有跟誰串通好,而是藉由擺爛去觀察群臣的反應,並藉此了解哪些人是可以用的人才,哪些人是該殺的小人。倘若真的沒人出來勸諫,他應該也會找一天自己整頓朝政的。

其次,以前總以為楚莊王帥氣地說完那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就開始振作起來整頓朝政。但從這段史料來看,楚莊王並沒有馬上做出改變,反而是繼續擺爛,藉此釣出更多奸佞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楚莊王這招還真是高明呢!畢竟,朝中應該還是有不少觀望的小人,如果伍舉建議後,楚莊王立刻改變的話,這群小人可能會見風轉舵,假裝順從,這樣反而會成為國家的蛀蟲。因此,楚莊王的繼續荒淫,才會讓這群小人放下心防,真的跟著墮落,如此才會讓楚莊王真正看透大臣。由此來看,楚莊王的這招還真是高明呢!

再者,來到第二個典故「問鼎中原」的部分,讓我對於楚國之所以成為國力強大的國家有了一點線索。根據網友的告知,楚國的強大原因之一是擁有銅礦的緣故。這點,我本以為史料上很難看到相關紀錄,但從楚莊王問鼎中原時的說詞中,似乎得到了一點印證。

為何楚莊王想問鼎的輕重?是因為他也想做出一樣的九鼎,藉此取代周王朝的地位。為此,周王朝的使者「王孫滿」的回答其實沒有讓楚莊王很滿意,因為他認為只要拿楚軍兵器的一小部分,楚國一樣可以鑄造出九鼎的。由此可知,楚國確實擁有銅礦,才會敢跟周王室提出如此無禮的問題。

面對也擁有豐富礦產的楚國,王孫滿只好用「天命」來對抗,他告訴楚王:周朝得到九鼎的時候,占卜說可以擁有七百年,而如今還沒到七百年,怎麼可能輪到楚國呢?

其實,這個回答放在今天是一點威攝的力量都沒有的。畢竟,誰知道當年占卜是真的還是假的?其次,你說七百年就真的是七百年嗎?況且王孫滿自己也說此時周王朝衰弱中,不就間接證明天命不太保佑周朝了?

然而,在兩三千年前,似乎沒有人會去懷疑這一切的。為何沒有人會懷疑呢?這是因為在古代,只有天子擁有跟上天溝通的權力,因此周王室自己都這麼說了,其他人怎敢懷疑呢?

也因此,楚王可能估算一下周王朝目前的國祚,或是考量到中原各國的可能反應後,最終決定退兵。

看來,「天命」這種說法的威力真的不容小覷呢!

既然無法取代周王朝,楚國只好先從其他小國下手。那麼,接下來楚國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