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窗邊的小鳥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胡思亂想|休班

窗邊的小鳥
·
·

文字很有趣,當我們去界定/命名一樣事物時,就自然排除了其他不是的東西。例如,當命名在我們面前的動物是猫,就表明其他沒有猫的特徵的東西就不是猫,是其他東西,可能是狗,可能是書。

這延伸至一個詞語:「休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詞語,平常閃人用來表明某個人已經放工,已經放下他們的職責。在香港有一個職業時常上報紙,而且會灌上「休班」之名,彷彿「休班」後他們所做的事與正在上班之人完全沒有關係。這就是「休班警」。

「休班警」犯案的新聞非常多,幾乎每日都至少有一宗。以往犯案有:

網民製作圖片

新聞或報章往往只用「休班警」形容這些犯法的警察,試圖把「休班警」與「警察」分開,成為另一種物種,保持「警察」的正義形象,壞的只是少數。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是觀乎香港,似乎沒有其他職業會有「休班」的特徵。在2013年,教育界有一個出名的事件:林慧思事件。

事件緣於7月14日教師林慧思與警員的爭執而觸發,爭執片段因被上載至網上影片網站Youtube而引起廣泛關注。事件中的小學教師以部分不當的語言(包括粗言穢語)指罵警員不執法,警員亦被指處理示威者的手法欠效率,引起雙方支持者於西洋菜街對峙對罵六小時,並引發小街頭暴力。

片段中休假中的林老師說了一句「What the FxxK」,然後被網民人肉「起底」及五毛羣起攻之。其中有個說法是老師要以身作則,就算下班後也要保持職業操守。似乎老師這職業就算放工後也算不上「休班」

又或是在2009年,一位牧師在藥房偷竊,被判守行為等等有很多類似的案件,都在放工之後發生,但大多數報導也不會說他們是「休班」。

這發展出一些有趣問題:

  1. 為何沒有「休班老師」、「休班牧師」、「休班醫生」、「休班文員」等等?
  2. 他們是否無論何時何地也要背起他們的職業操守(如有),就算放假也一樣?
  3. 職業道德與日常生活是否有關係?例如一個嫖妓的醫生,會否影響他的醫術? 又例如一個放工後說粗口、吸煙的老師是否會影響他教學質素呢?
  4. 最後,我真心想知:為何「休班警」時常會出現在報章上呢?

林慧思-仗義教師-重新上路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