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rightF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二十七

WrightFu
·
·

記得多年前,曾經在某個網站看過,二十七歲是一個頗為關鍵的歲數,自象牙搭步入社會大學數年,累積一定的社會經驗和人脈,尚存有一些衝勁和未被俗化的思維,是決定人生能否闖向更高峰的一個重要節點。

姑勿論這種說法有否科學根據,但自己也切實步入了這個歲數了。在社會大學近5年,打過兩份工,說不上飛黃騰達才能糊口,但起碼不用靠家裡的穀種,也叫做有一些社會參與,但跟能夠隨手想到可以找人協助自己的程度,就仍有很大段距離。

過去數個月因為逆權運動和新冠疫情,沒有好好為自身前途思索。數天前登入已沒有使用多時的LinkedIn,發現已佈滿蜘蛛網,一些很久以前發過來的信息,沒有看過,也懶得突然唐突的回覆對方了。現時的job description雖叫做有多一點內容可以吹下(畢竟真的協助in-charge了一些programme的運作),但回看久未更新的personal statement,驚覺現在的處境,已經離當時的初心更加遠了,新的技能也沒有掌握太多。雖然說現在經濟低潮下,換一份新的工作不算容易,但持續裝備自己,雖是老生常談,也實在有必要。

疫情依然肆虐,甚至在全球加速蔓延,線下的社交仍然盡量避免,自己待在家中的時間無可避免地多了。雖然說,網上自學素材何其多,自己也無可否認閱讀不同書本和內容平台的文章/影片時,仍是有得著的,但畢竟少了一些實在的互動和思辯,感覺仍然比起實體的課堂差一點點。所以也開始明白,為何網上授課還是取代不了學校,線上社群發展如何篷勃,也是要有公民社會的力量加持,才能使意念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整理LinkedIn的時候,也想到一點,為何現在每一個individual也需要學懂包裝自己,發展個人品牌,讓更多人認識你,看到你的特點和長處。在Medium待了兩年多,看過不少跟自媒體和個人行銷的攻略,儘管同意這些東西在當下的時勢,是重要的,但對於這個「遊戲」背後的rationale,我仍是感到不以為然。自己在Medium和Matters寫字,一直都是隨心,沒有特別的傾好,所以得知有文友會找SEO效果最佳的字去做標題,做足literature review看看如何演譯文章才能獲得更好的搜尋,那一刻我還是覺得驚訝。

自己雖然不算相識滿天下,不少時候出街都是「一條友」,但近日開始覺得,就算我一個人出去聽講座去研討會,比起在網上觀看和參與一場又一場的討論,還是有較多的得著。一整天盯著電腦和電話屏幕,對眼睛對身體也不好吧。

一來,覺得這樣的風潮,有把每個individual視為服務、商品之嫌,而本身包裝自己、推銷自己,也非每個人的強項(自問自己也不是這方面的材料),把這些條件提升至在社會生存的必要技能,對一些如比較內向的人,就會很不公平。

在如今,人類注意力越加稀缺的社會,要吸引大眾的眼球,只能用更鮮明的形象、更eye-catching的用字和圖片、更切合大潮流(演算法?)的內容,看過不少做社群做行銷的案例,也覺得駕馭這個行業的難度越來越高。而用上同樣的心態看待每一個individual,就只是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劇烈更加殘酷。

武漢肺炎「冚球散」以外,也許這也是人類的一個共業。


本來沒有特別打算在這個日子寫字,但在這個年歲上的拐點,一點碎碎唸油然而生,就乾脆動筆了。自身也不奢求一定要有人陪伴慶祝,或送上祝福字眼的,反而覺得我唔講你唔知,正常的度過就已經足夠。

矛盾的地方是,2017年和2019年的這個日子,都是讓自己放逐到廣州,「自閉」一整天,我也不知是否可以稱為「刻意而為之」了。近日看著香港市面不少花朵陸續綻放,再回想一下,過去四年,自己都有在三月去過廣州(儘管目的不是為了賞花),但看來今年,要「斷纜」了。

2018 年 3 月的東山新河浦

在大時代,做好自己本份,對得住自己,這就是最好的目標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