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一天

尋找適配的鞋

Hsuan
·
·
IPFS
七日書 :DAY 1

要說能夠代表自己的物件,這讓我想到之前常有人笑說「眼鏡才是本體」,拿下眼鏡的那個人就不是他者認識的他,但我好像都沒有像這樣的東西,能夠突顯我自己或者代表我。

我很不會買東西,也很不會存東西,家裡堆積的好像都是隨時可以丟到,但我始終無法斷捨離的東西,諸如以前用過的課本、寫過的作文,或是一些當時覺得還不錯的資料;還有一些從小到大蒐集的小物,大部分是回憶,拿處來整理一番,割捨不下就又收回箱子。

如果要說有個人特色的話,我會選鞋子吧。

我好像從來沒有買過合適的鞋,不論是風格上或是考量大小。我的鞋子不多,買鞋櫃裝都覺得有點浪費,大部分只穿運動鞋或拖鞋,且同時期頂多買一雙來穿。

買鞋畢竟要和一雙腳適配,而我的腳掌偏寬、大,多數尖頭或楦頭不夠寬的鞋子都不太適合我。小學時期,為了畢業成果發表需要一雙黑皮鞋搭配,我還記得到媽媽帶我到了大賣場去看鞋,兒童區最大號的鞋我早已穿不下,只能前往成人區選購。

不過這樣應該也算幸運。升上國中後,我家幾乎沒有太煩惱我買鞋的問題,我的大腳剛好穿得下鄰居大學生穿沒多久,狀態甚至還向新鞋卻不要的二手Adidas,還是經典貝殼鞋款,耐穿又不會退流行。雖然當年國中制服也是二手的,吃穿用度也許看得出來家裡不算有餘裕,但腳下踩的這雙鞋,卻從未讓人覺得寒酸過。

這份運氣沒有持續太久,後來上了高中,家裡得開始幫忙我買鞋,但穿過好鞋的我,又怎麼回得去非直營店賣的鞋呢?我都懷疑有些店家雖然販售Adidas或Nike,但就是莫名壽命短,穿沒多久,鞋子就快壞了。但也是我那時候曾經和一位同學一起在外居住過,我才知道Royal這個牌子的休閒鞋。

後來我也買過Royal的鞋子,主打不用綁鞋帶,穿脫方便,但也許是因為這樣,鞋子的彈性也有其限度,久了總覺得不綁好像有點鬆。而我最狼狽的一次買鞋是在大學時期,為了買一雙,執念很久的Converse。他家的鞋子從我國中開始就開始流行,各類高度的款式、如何摺鞋子,都是同學間流行的風格,當時家裡不太可能買這樣的鞋子給我,只有在夜市買過一雙,粉色的類似的鞋款,非常招搖,但卻很不適合我。

回頭說這執念有多深呢?當時買鞋的時候看中一雙款式,偏高筒、海軍藍的款式,只剩下這一雙了,有沒有打折我忘了,但是我很想買,當時也算有能力買了,所以不顧試穿時的緊繃感,努力說服自己,這雙鞋還可以,反正穿久了鞋會鬆,只要好看可以跟上流行就好。

果不其然變成一場災難。這雙鞋的頭不算寬,再加上不夠大,我的小拇指基本上是勉強擠進去的,每次穿鞋都很痛苦,一點也不輕鬆,但也許還是支出了一筆不小的花費,所以我死命的要把自己擠進去,像是灰姑娘的繼姐,硬是要把自己塞進好看的玻璃鞋,好取代即將榮華富貴的繼妹,但我終究不是仙杜瑞拉。後來穿了一陣子,直到他有些壞了,才再沒有穿過。我都不知道當時的我怎麼忍心,每次都讓指頭磨到紅腫。

Converse雖然是最慘的經驗,但後來還買過一雙更危險的鞋,是鬆糕鞋。這類鞋款也算是當年的流行,底部非常厚、高,也是深藍色的鞋,偏有些可愛。穿這雙走路的時候要習慣自己腳底來到新的高度,有時候走樓梯或是走到有高度落差的地方,身體都會誤判高度,因為腳離地有些高度,拐到腳的機率就高了許多。而我還甚至曾在一個月內,幾乎每天穿著這雙鞋走上一兩個小時,我都不知道當時瘦下來,是不是有這雙鞋的功勞。

再後來,雖然遠離了這些過小、危險的鞋,但也許是因為心理陰影,我開始買偏大的鞋,腳趾多了很多活動空間,但走起來有不一樣的難受。我開始反省,為何我總是追求或買不到適合的鞋呢?

總覺得去別人家、出門都要有雙像樣的、好看的、流行的鞋子,但我很少善待我的一雙腳,正如我很少正面看待自己的感受。穿什麼鞋固然反映我不同階段的消費能力或品味,但更多時候反映的是我過度的隱忍。我好像總是很努力,把自己塞到令自己不舒服、也不願離開的環境,直到受傷了,開始擔心腳/身心會不會出問題,我才發現我不能總是 “in anybody’s shoes”,一開始發現不合腳,就是時候放棄。我還在尋找合適我的鞋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