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國小的沒收果凍筆事件:從小意識到貧富差距,不好嗎?
我這幾天在呂秋遠律師的臉書上看到他在蘋果上的專欄,事情是這樣的:
台北市的信義區國小,有一場所謂的沒收「果凍筆」的爭論。起因是有一名教師,因為擔心學生使用高價的果凍筆,引起其他同學的攀比,因此要求學生不得將果凍筆帶至學校使用,否則將會沒收至學期末才會發還。
秋遠律師的觀點是:果凍筆事件,單純以沒收的方式來說,是最好解決爭議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卻顯示出如同性別教育一樣的缺憾,把學校隔離成無菌室,對於教育一點也不好
身為一個很小很小就體會過貧富和階級差距的人,我猜我算是有話語權吧XD
在我國小的時候,完完全全沒有零用錢可以花。
因為我家住在離學校走路10分鐘可以到的地方,我爸媽也不打算讓我有什麼額外的開銷,我往上還有一個姐姐,親戚也很愛送他們不要的衣服,所以我小時候啊,大概真的可以說是專門用二手的東西吧。
可是國小已經儼然是個小型社會了啊,學校旁邊都專門有那種開給小孩的雜貨店,有1元、5元、10元的小點心(以前好喜歡吃足球形狀的巧克力喔),學校也有福利部,賣個麵包、飲料、新奇的玩具
班級上一定會有這種人:家裡很有錢,生日的時候送全班同學吃東西、常常買最潮的玩具....ETC,當然也會有我這種窮鬼,我小時候只要有五塊就很開心(因為可以去學校旁邊的柑仔店買便宜的冰棒)
既然我沒有零用錢,要怎麼有五元、十元?
幫同學寫個作業啊、路上撿錢啊(都是1元)、專門找家裡常有不明錢落下的地方(沙發),我小時候可是練就一身找錢雷達呢。
我深刻記得,小六的時候,紅十字會來宣傳請大家買愛心郵票,10元一張,班導就說那全班就一人買一張吧
回家我跟我爸媽說這件事,我爸媽才給我10元,那時的我真的好不甘心喔!我好不容易拿到10元,一點都不想拿去買郵票啊!我也想在班上吃一次福利店的麵包、喝個飲料,我真的真的好希望能有一次不用羨慕別人喔
現在回想我導師是有點不適任的,他沒顧慮到同學的經濟狀況。但其實我們家也沒有到家徒四壁,我爸媽本身就是很節儉的客家人(我爸的內衣破好幾個洞都繼續穿),他們的想法也只是不要讓小孩太會花錢(雖然證明他們這樣的教育是沒用的XD)
可是當時的我,就深刻的體會到貧富差距這件事,影響我至今。
我曾經跟諮商師進行一些深度對談,然後我發現,我現在如此有動力、追求成功、非常有企圖心,都來源於我小時候強大的匱乏感。
對,就是匱乏感。那種別人有我沒有的感覺。尤其是我那時連10元都覺得如此珍貴,根據當時諮商師的說法,我差不多可以算是在危機裡長大的小孩,這樣的環境讓我始終渴望一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多資源的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是飛毛腿這部視頻,陳進在裡面說,他會成為馬拉松選手,是小時候,當他六歲還不會走路、只能蹲在草堆上看其他小朋友跑步時,就注定的事。
匱乏感會帶著我們,讓我們有動力去完成那個未盡的遺憾,大家現在不是說年輕人都追求小確幸沒有大目標嗎?可是出生在安全無虞的家庭、沒遭遇過甚麼重大挫折困難,我某部分上可以理解這一世代的年輕人本來就是安逸的。
只是問題是,真的要從這麼小就意識到這件事嗎?
小的時候的思考沒有像現在這麼周全,比方說我國小這個導師,他曾經因為我書法寫不好,逼我罰寫課文,還曾經因為我沒帶功課,叫我在全班面前下跪,現在的我一定會挺身而出告訴他他沒有這樣的權利,這也不是對的懲罰方式
但小時候的我,就乖乖的寫了、跪了,所以其實有時候會生自己的氣,為什麼當時的自己不懂保護我自己。
那年紀還小的同學們,面臨匱乏感、面臨貧富差距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呢?
我個人算是勵志版的化悲憤為力量,但有沒有可能有人,就會像考試考不好,慢慢就放棄讀書一樣,
因為發現自己特別窮,一直比較的結果,就放棄人生了?
總結來說,意識到貧富差距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只是畢竟國小的階段大家的大腦還有發展可能性,也許尚不能處理這麼大的不平衡,我還蠻贊同禁止果凍筆的。
因為總有一天你一定會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殘酷和現實,又有這麼多的不公平,可是如果你的思考能力已經成熟,相信你有辦法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