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傅景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中國是怎樣打「反送中」這場資訊戰?

傅景華
·
·

在2019年10月15日《後真相年代——抗爭中的資訊戰》講座中的發言稿

簡單交待一些背景信息。過往一個月我曾在台灣《蘋果日報》寫過一篇文章,也在香港的港台節目的《香港家書》提及過資訊戰。今天分享的都是還未發表的内容,試用不同角度来探討這問題。

所謂的資訊戰,其實在古代早已存在,「四面楚歌」就是古代的資訊戰。項羽的楚軍被四面包圍,敵人在四方大唱楚歌,使楚軍思念家鄉,軍心渙散而被擊垮。現代的資訊戰,其中一個目標就是透過發佈者發佈一些信息,令到對手自願地去做或不去做一些事情,從而讓發佈信息的一方獲利,不用半點武力便取得勝利,這就和「四面楚歌」一樣的道理。

另一個古代資訊戰的例子,就是《孫子兵法》裏的「兵不厭詐」,故意發放虛假消息來達到目的,即是近期人稱的所謂「假新聞」。近年,俄羅斯可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了,他們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兩個地區的一些紛爭事件上,就用到很多這些假資訊,2016年美國總裁大選更不在話下。現在很多國家和大機構在處理一些紛爭和大問題時,都會運用一些自己創造出來的信息,來改變他人對事情的理解和看法,從而達到目的或獲取利益,所謂的策略性傳播(strategic communication)。現在,我們看一些新聞和信息已經不限於判斷其事實上對錯或真假,而要去瞭解發佈者背後的目的,是否刻意地去發佈,就算受眾不相信及接受訊息,但或已改變對事物的印象,已達到策略性傳播者所要的目的。

8月份,三個主要的大型國際性社交媒體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在8月19號同時聲明,他們發現平台上有大量賬戶是來自中國政府背後操控的,隨即刪除了大量的這些賬戶。Twitter的透明度最高,公佈了這些有問題賬戶的數據,之後我就和我的一個學生一同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研究這些被刪除的賬戶所發表的内容究竟是什麽。

現在所演示的是8月22號刊登在蘋果日報的圖表和分析。从時間軸看,究竟哪個時間段這些問題賬戶特別活躍呢?他們會否聚集互相轉發這個群體裏所發佈的推文呢,就是我們是否會圍爐取暖?還有都發佈些什麽内容呢?

我們發現,其實他們發表的內容,大部份與「反送中」的聯繫不大,他們發表最多的内容和郭文貴有關,這和郭文貴在Twitter上的活躍程度和關注度高有一定關係。

分析這些Twitter平台所公佈的問題賬戶數據後,我跟我的學生覺得並不靠譜,而且也不足以反映出真實情況,於是我們另外獨立進行另一個研究。我們從6月中開始在Twitter上收集一些關於香港問題的數據,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收集,我們用了最常用的假賬戶計算法,計算出在討論香港問題中的假賬號數量。經計算,結果發現大概20%是假賬戶,即是一般人說的bot。

我們就要問,這百分之二十的數量到底算多還是少?我們通過與過往同類研究的假賬戶百分數進行對比,發現這個佔比遠超過去假賬戶研究所佔的比例。也就是說,這幾個月以來在Twitter討論香港問題的假賬戶使用率是屬於異常高的水平。Twitter只說了有假的賬戶,但真實佔比我們還不知道。我們收集到64萬個賬戶,大概有14萬是假賬戶,大概20%。有部分賬戶Twitter是已經刪除了,我們也對照過證實了Twitter的操作。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發佈的内容,就是推文的數量,結果也顯示大概佔比是20%。也就是說,賬戶量和發佈的内容量,在比例上大致相等。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觀察,我們還在做研究。

我們也還不能回答到一些問題,比如「那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看到?」我們還在做計算和觀察。

到現在我的第一個觀察就是過往幾個月有高於以往水平的假賬戶在發佈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内容,也有一些外國機構發現了這些假賬戶與中國政府有關。這也説明了中國政府可能想利用一些國際社交媒體,來改變或平衡國際輿論對於這次社會運動的看法。這些做法的影響究竟能有多大,我們仍然在觀察。

這是關於海外方面的研究。現在我想說的是國内。中國大陸是怎樣理解「反送中」運動呢?我的其中一個觀察是,國內經常會使用一個普遍的框架,我稱之為「港獨框架」。簡單來説,就是什麽都和「港獨」拉上關係。看一些例子,比如王喜是「港獨」演員,學生罷課是「港獨」,Twitter上打的一些内容也是「港獨」。總之所有對於這次事件有點同理心的,都稱為「港獨」。最慘就是李嘉誠,我覺得無比地慘。他在國内甚至是被形容為用錢去支持「港獨」運動,這是微博提到的。這些例子是多不勝數,我只挑了其中這幾個來説。還有就是那些「正義之士」去撕連儂墻政治標語的事,他們稱連儂墻是宣揚「港獨」的,撕掉連儂墻的標語就是撕掉「港獨」標語。大家可以在國内的這些平台搜索一下,看到只要跟「反送中」運動有關的所有東西都會被扣上「港獨」標籤,而事實上五大訴求及反送中都跟「港獨」沒有關係。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這樣的情況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呢?爲什麽現在每天都在說呢?

首先,我收集了一些數據。以上數據是微博本身有的,大家只要上去搜索「港獨」就能看到這個圖表,稱爲「微博指數」。從數據我們看到在7月21號之前微博上面很少出現「港獨」這個詞,因爲這在國内還是一個敏感詞語和話題。同樣,疆獨、台獨也基本不會找到。但爲什麽7月21號之後就突然解封這個話題呢?7月21日,除了元朗事件,那天晚上還有中聯辦被衝擊,國徽被玷污的事件。於是第二天就發表一些這是侵犯國家主權等的那套固定話語,開始用「港獨」這個框架來「包裝」了前一晚的事情。



由於是微博自己做的數據,我是不太相信的,所以我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收集到微博的一些數據,做成另一個圖表。我從5月1號開始到現在收集到21萬條微博,全部都包含「港獨」這個關鍵詞。數據顯示,從7月22號開始包含「港獨」的微博開始暴漲,從7月22號前的100多條到7月22號的2000多條,以10倍之多的增長幅度出現大量討論「港獨」的話題。一次大增幅就是8月9號,那天多達6000多條微博是有提到「港獨」。這是什麽原因呢?可能與7月29日日港澳辦第一次開記者會後有關,幾天後連續數天的機場運動,開始推動一個討論「港獨」的高峰。之後就是8月13號的傅國豪事件,被理解為挑戰國家的行爲,數量被推到了一個最高點。很有趣的是到了國慶時候,「港獨」微博的數目又完全降下去了,國慶時候「港獨」框架已經不再出現了。這是個很初步的數據,我還在跟蹤觀察。

那現在就有一個問題,看完這些數據後又如何知道國家是否有參與呢?我看到這些内容中,若只計發自《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這些黨媒的,包含轉發佔比至少已達13%,引述的沒有統計進去,當然要是加上的話,量會更大了。我之後會仔細地再統計這些由國家媒體發出的關於「港獨」討論而引發的微博數量是有多少。但是初部看來,不少內容是由黨或者國家機器推動,而且是以「港獨」為框架,形成國内人士對香港問題的一種誤解,將所有的問題都以「港獨」問題出發。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