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夏冰雹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时间自主的我,也体会到了“达芬奇困境”

夏冰雹
·

每到天黑,就会听到村里90岁的奶奶说:“这天怎么一下子就暗了下来呢。” 无论男女老少、古今中外,这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过得确实很快。

虽然我现在不用通勤上班、也还未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任务,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基本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但也还是偶尔觉得时间不太够用。

我在浙江乡村生活的第四年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感觉时间过的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一个特定时间段在个人生命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比如,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一年是他们已经走过的生命的1/5,但对于50岁的人来说,一年只是他们生命的1/50,比例显著减少。

而且年幼时,世间万物都很新奇,占据大脑大量的认知处理空间,不会察觉到时间流逝,而当人对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全面,新奇知识的递增速度会下降,会觉得,明明没发生多少事,怎么时间就溜走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的认知能力、欲望远远超过我们的肉身出厂设置,百年的肉身或许不足以让人抵达彼岸,百年的肉身更无法承载“我真的好想再活500年”的梦想 —— 我暂且称之为“达芬奇困境”、或者“全能陷阱”,配备多份才华和天赋的确是上天的恩赐,但也可能带来“时间贫困”。


即使是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群体也不例外。贵族出身的达芬奇,一直在绘画、雕塑、解剖、工程、建筑等领域横跳,一副蒙娜丽莎就花了16年之久,不断添几笔,还有多个画作到死也没画完。而且,他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是起码前1%的人了,不可替代性固然是优势,但也意味着无法停步,对突破下一个天赋极限有着无止境的追求。

我们必须直面这一现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想做的事情、想学的东西又是那么无穷无尽。

我目前的创作强度已经和当年实习的电视台一个小团队的工作量差不多,除了会计报表这类杂务是可以外包的,涉及核心创意、知识版权的环节是不能考虑外包的;而且即使外包,也很难达到自己干的质量和效率,那岂不是变成流水线、整齐划一的东西了? 我的创作环节和诸多爱好组合在一起,阅读、学声乐、练吉他、练钢琴、学语言、练绘画、学新的AI软件、看纪录片、写日记、跑步健身、登山、摘菜、参加公共活动……


我很容易进入创作的心流状态,经常在专注、高速运转的意识流里连闹钟都听不见。但突然把自己从意识的漩涡里拔出来时,看一眼窗外,纳闷,我是谁?我在哪儿?今天是星期几?几点了?怎么又到吃饭时间了?天怎么又要黑了?忽然懂了古人说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放下完美主义,舍弃一些选择,和肉身和解吧。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