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阿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寫作者的一魚多吃

阿里
·
·
推特藍勾勾認證課金了嗎?

前幾天馬斯克宣布媒體出版者可以讓用戶在推特上一鍵單篇付費閱讀,細節不明不過打開許多想像。目前多數文字媒體(包括新聞媒體、自媒體)倚賴兩種收費模式,要麼廣告要麼收月費,兩種都不容易,廣告幾乎只能拿社交平台吃剩的,月費比起影音平台顯得很沒競爭力。但往往有些時候又想讀特定文章,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繳一個月的費用,推特這個新模式我覺得很有搞頭,料想未來媒體會在推特上發幾串推文分享文章前幾段,如果要整個看完那麼就要點選連結,之後跳出 apple/google pay 畫面,結帳後就馬上能讀。價格取決於市場,不過落在0.5-2美元之間應該是合理的,或許推特將成為媒體一個有辦法獲取收益新的發佈平台也說不定。


文字內容變現一直以來都是困難的命題,文字是傳播最直覺,技術門檻最低但也最方便的形式,而在AI、社群平台各種科技加持之下,文字內容的競爭也是最為激烈的領域。在這個時代想靠文字賺錢的工具最多,但卻變得比過往更困難。當然正面來說,文字渠道民主化了,不再被少數機構所壟斷。

從 Web3 角度來看,相較於小圖片,文字一直是一個「數位資產化」比較不吃香的形式,不過這不表示沒有其他方式。這裡挑了三個平台來聊聊:Mirror.xyz、paragraph.xyz與 Matters.town(容許我硬把自家公司帶上),分別代表三種不同思路。

Mirror.xyz 是目前最知名的web3內容發布平台,核心模式是用錢包註冊、把文章放到 Arweave上,並可以mint 成 NFT,支援eth與polygon,其模式極其單純,就是一個文章發布工具:沒有策展(後來才有了文章收益排行)、沒有留言功能、也不做任何運營,文章大多能免費閱讀。大概正是因為這樣成為不少Web3 圈內人首選平台,多數人會在上面發布完文章後,再分享連結到自己其他的社交媒體上。

Paragraph.xyz 則走興起的 Token gated 模式,意即平台是為了付費內容打造的,透過 Token 的方式來解鎖獲得閱讀權限,這裡的 Token 可以是 NFT 也可以是代幣。這裡就產生一個新的模式:NFT項目可以利用 paragraph 發布會員專屬內容,不用再自建網站。甚至你可以做個全新內容,但給規定的幾個NFT holders 觀看而已。Paragraph 也能把文章 mint 成 NFT販售,基本涵蓋了 mirror 的功能。但比較不同的是,使用者可以選擇要把內容放在 Arweave上或者平台的伺服器,也可以選擇要用傳統方式信箱註冊或者錢包登入,但是paragraph在官網上做了簡單的策展頁面中,可以看出 paragragh 基本上還是為 Web3 用戶所打造,策展分類內容多數與 Web3 有關。

Matters.town 的核心則是讚賞功能,即便不捐贈加密貨幣,依舊可以透過「拍手」給予到回饋。抖內功能則支援 USDT-polygon與信用卡,內容儲存在IPFS上。相較於上述兩個平台,Matters 社區屬性更強,官方運營的強度更大,系統在導引用戶關注陌生圈曾或文章的地方更多、文章間可以彼此連結,也能留言,站上經常有社區活動。Matters 也是唯一擁有大量非 Web3 內容的平台,儘管有付費訂閱功能,但用得人不多,也不支援加密貨幣。

與 Web2 對比來看,mirror如wordpress、paragraph如 Substack、Matters 如medium。三者都連結不同程度的web3科技來重塑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與經濟連結。然而三者是否真能提供創作者優異或保守一點說,合理的收入,恐怕還有一段距離(但話說回來 Wordpress 與 medium 也不行)。就一個硬傷而言, Web3 用戶基數仍少,人們多數都還是用 Web2 平台,因此這裡存在一個悖論:如果平台定位在 Web3 內容,那麼自然只吸引到對 Web3 有興趣的 Niche 這群人,如果平台想要通吃所有內容,錢包等 Web3 門檻又讓人卻步,創作者也難有理由捨棄原本就有大量用戶的平台轉移到 Web3 平台。

回到個別平台的挑戰來說:

mirror 只靠 mint文章NFT很難有規模效應,會願意mint的人非常少,意即多數人在上面寫文都只是彰顯自己很 Web3,而且mirror 在市場形象被定位為 Web3 圈內人專用,mirror需要增加更多功能才有可能「出圈」。再者,我一直認為把文章 Mint 成 NFT 是一個很不 make sense 的事情,因為每篇文章都長得一樣,收藏其實沒有意義。若真要給人收藏,不如特製一個美美的封面照 NFT 或者作家專屬簽名卡,才是有收藏價值。

Paragraph 的思路很好,可以視為一個模組直接接到其他項目上,但用NFT 解鎖閱讀權限本身就是一把雙面刃:如果要強調專屬性,NFT發行量就不能多,但如果擁有NFT的人不多,閱讀量天生就受到限制,那麼花力氣給這些人製作內容就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另外,paragraph的上鎖內容完全上鎖,前幾段都看不到,這也限制了人家看到想去買NFT解鎖的導購作用。

Matters 的經濟模式過度依賴「讚賞」,但讚賞並不是一個擁有強烈號召力的動作,對本來沒打算賺錢的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小禮物,但對想要賺錢的創作者來說就略顯杯水車薪。訂閱模式目前也僅支持法幣,讚賞這點跟 mirror 一樣,mint 文章 NFT 本質上也是抖內(因為多數作者不會給NFT 賦能),即便你不抖內,依舊能閱讀內容。

在最新一期的 Stratechery 「The Unified Content Business Model」一文當中,作者就指出內容商業模式需要多元,不能死磕一種。就像是YouTube 提供的商業模式包括廣告分成、內容業配(創作者自行置入)、會員與抖內等多種模式。Netflix 就應該設置低月費有廣告模式。而文字創作者也是一樣的。姑且就讓我把這個叫做創作者的一魚多吃,你所產出的內容應該要有多種吃(收費)方式,才能完整利用這條魚(內容)的價值。

有一個論點是,現在的 Web2平台都是數十個「protocol」所組成才能達到今天的規模,Web3 想要憑藉一兩個功能就挑戰 Web2 平台恐怕很難,對創作者的「商業模式」支持不足。Web3 平台至今做的最好的依舊不是顛覆 Web2,而是指出 Web2 的問題。

因此文字內容平台的終局在哪呢? 我想有兩種可能,一個是 Web3 平台開始「逆向」跟 Web2 平台學習 UX、運營、功能等。一種則是既有平台接入 Web3 功能,就像是 Instagram 之前可以接入錢包上的 NFT(雖然這功能後來取消了)。對於寫作者來說,NFT、Crypto 也將是多重收入的一環,重點在於哪個平台能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至於對於多數讀者來說,大概依舊哪裡方便看文章哪裡就好。

所以大家推特藍勾勾認證課金了嗎? 歡迎發樓我的推特 @yuhschang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