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未來》:沒有掙扎的人生,也沒有意義

在移動之間的P某
·
(修改过)
·
IPFS
·
從《愛情未來》裡看見世代間對於理想與熱情的撕扯,理想與現實,出世與入世的平衡得透過了一次次掙扎得到。

電影《愛情未來》的故事講述一位哲學教師走到中年,遭逢兒女長大離家、母親離世、丈夫有外遇等等生活轉變,再混雜了時代變遷, 如她學生把哲學上線、希望由她供稿,又如出版社強迫她的哲學教科書換成糖果般的封面以配合市場,後來更決定不再出版, 凡此種種,都令她有點適應不來,更覺生命虛無。

電影法文原名《L'avenir》,意指「未來」,是每個小人物都希望在混沌間探索出路,徘徊游走掙扎矛盾,好不容易。電影一開場便是青年就退休年齡問題示威,法國青年失業率高企,身為老師的主角就已站到保守的一方,希望示威者別妨礙其他學生上課。

電影的主線離不開主角與其愛徒——法比安的對比:穩定建制中產習慣城市生活,與熱血年輕抱打不平的知識份子渴望隱居深山,形成極大落差。

這些絕對是近年一再被論及的世代之爭,然而也是長久以來每個人成長歷程的掙扎。哲學,沒有使主角生活得更易,卻讓她反反覆覆思考人生。要繼續墨守成規離地的擁抱眼前一切,還是可以捲土重來的自由生活?

主角沒有給出絕對的答案,或者至少對自己抱有懷疑。本已由左轉右,以為在家庭散落後,可與學生重過自主生活,卻發現沒有想像般容易,反而隱隱約約的對後輩的熱血與激進不以為然。現實與理想,出世與入世,如何游刃、如何平衡?

主角於末段只給出一句「我也經歷過」,而她的愛徒也為著將來的生活不可能再像現時般隱居深山。

電影有幾個片段特別深刻:主角有段戲與學生在草地上課,真讓人羡慕;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之一阿多諾的書竟然大特寫的出現在電影;不得不提的是,主角與其學生法比安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實在令人羡慕。

《從前現在將來》(港譯)屬於真實而淡然的故事,屬於每個人步入成熟的故事。當然也可能有人一早就世故得到,或背景容許天真得到毫無這樣的掙扎。電影的好,在於「平衡」,它把不同世代的心態淡淡展現,沒有想要打倒熱血或否定安穩的慾望,讓人理解及反思,釋出同理心,不竟每個人都年輕過亦會步入中年、晚年,因此電影絕對適合當今的香港,甚至世界。

我沒有從中找到答案,只知道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中說過:人文和理科學生的普遍出路——教書、研究⋯⋯在性質上與法科、醫科學生相當不同。選擇文理科的學生並沒有告別童年,相反的是設法要留在那裡。教書是使成年人能一直留在學校裡面的唯一職業。文理科的學生有個特徵,就是傾向於拒絕群體生活的要求,某種像修士一樣的傾向,促使他們暫時或永遠地躲入研究工作裡,全心全力保存和傳播那些不受時間流逝所影響的人類遺產。或許,教書的偉大與不幸,就在於它是傳教站還是避難所。人生的課題都是離不開理想與現實。只有天真和理想,不行;只有現實,也不行。唯有真正在兩者間掙扎,才能有超越兩者的希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在移動之間的P某https://www.instagram.com/someoneswandering/ 遊走港台兩地,讓自己化身為羊皮紙。 中途轉職的kidult,成為(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 相信迷路是探索城市的最好方法, 正如自我懷疑是找回自我的最佳道路。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港台城市空間對比 ▍

▍港台生活方式差異:店舖營業時間比較 X 台北Cafe推薦 ▍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與島、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