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obi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零開始的都市狩獵採集生活

Robin
·
·
遇見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從零開始的都市狩獵採集生活》。作者坂口恭平是建築師也是作家,透過勾勒都市採集者(我們習慣稱為遊民)的生活容貌,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現代人的生活邏輯,在上班賺錢,貸款買房,打理家居,繳交水電費之外,有沒有可能不花錢就能過日子,不會餓死,還能打造保暖的居所?


這本書顛覆了我對採集者(遊民)的想像,他們會早起工作,例如撿拾回收物換錢買食物,他們會打掃居酒屋的周圍環境,以換取店家給的剩餘食材,需要菸酒時,他們也有管道能取得,甚至他們會建立情報網絡,互通有無,而且願意引導「新進」的沒經驗者,快速在都市叢林裡生存。

比較厲害的採集者,能找到不會被警察驅趕的地方築巢,巢裡還有自建電力系統的電燈電視,巢外則架設儲水系統來種菜種竹筍,連附近的家庭主婦都說好吃。

書裡有搭配插圖,描繪採集者的造屋方式,還有他們的各種容貌,這張就是。


我們總以為採集者是在現代都市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看了這書,我反而覺得自己才是夾縫中的求生者,他們比我們更懂觀察都市、享受空間,並且擁有幸福。

像是這一段,作者在代代木公園遇到了一位禪僧,他在公園裡已經生活了兩年,全身家當就只有一台手推車,當作者問說:

「你不需要屋子嗎?」

「不需要啊。因為今天是晴天,接觸空氣的話,心情也會比較好。」

「可是,萬一下雨怎麼辦?」

「下雨就到澀谷區或東京都廳的地下室就沒事了。」

興趣是觀賞數目的禪僧。


之後他們還聊到吃飯怎麼辦?這位禪僧說:

「以前,援助街友的團體每天會在代代木公園分送兩個三角飯糰,加上每個禮拜有三天,教會的人傳教同時發放食物,就可以拿到幾個麵包。再來,每個禮拜在新宿公園可以吃一次蓋飯,吃這些就很飽了。」

「三角飯糰兩個嗎?」作者接著問。

「是啊。人哪,實在吃太多了,所以才會生病。其實兩個飯糰就夠我支撐兩天,況且我因為吃得少而健康,天下沒有更好的事情了。」

.

作者驚訝他竟然沒有錢包,還能如此樂觀開朗,繼續探詢他的幸福之道,此時禪僧說:

「我真的很幸福。這裡有很多鳥類,也長了許多植物,光是放眼四周就很平靜,心情也會變好。公園這一帶經常有年輕人演奏音樂,我把它當成娛樂來享受。只要貌似街友,用我的做法就可以分文不花過著幸福的生活,只是我不太想教別人。」

「可是,真的不花錢就能過豐盛的生活啊!彷彿像在作夢。」作者感嘆的回覆。

.

「嗯,這種事在社會主義國家就辦不到,因為每個人必須一視同仁地工作,在資本主義社會才能這樣,自由經濟的社會一味相信金錢至上,於是形成富人和窮人的階級劃分,結果窮人因為可憐就會有人來幫助。

當自己深陷這個階級時會產生自卑感,或許因此感到絕望,但是不是階級制度限制的人卻相對輕鬆。人多半都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沒辦法過貧窮的生活,但是這種沒有工作且不花錢的生活無拘無束、完全自由,我認為過這樣的生活,是我的使命。」

這位禪僧的想法很有特色吧!

或許是「需要」的慾望造成了現代人的生存壓力,而這位需要不多的禪僧街友,反而輕鬆地找到生活中的幸福。

竟然提到我喜歡的《全球型錄》


說明採集者的生活方式之後,作者在書末爬梳自己的思想源由,提到了《湖濱散記》、鴨長明的《方丈記》、布蘭德的《全球型錄》,還有富勒、魯道夫斯基兩位建築師,好多都是我沒涉獵過的領域,但我大概能理解作者心中的關懷。

我們都需要好好思考人真正需要什麼,例如水、土地,是不是有更符合正義的制度?而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例如家、工作,是不是有跳脫經濟與勞動的可能?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問題太難的話,平常不妨跳脫自己身份與職業的視角,換成街友或是小動物,用嶄新的眼光看自己所在的都市吧!

我們都只看到消費空間,而他們眼中的生活場域是另一種空間。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