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呆丸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電影】之前的我們

呆丸
·
·
「姻緣」究竟是冥冥天注定,還是用來勾引人上床的名詞呢?是浪漫的愛情喜劇?還是現實的感情故事?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單純就只是衝著預告裡各家影評的一片好評,以及多少猜得到結局但還是想確認一下的想法而去看,看完感覺相當微妙,我對朋友的描述是:「看完也許可以檢視自己過往的感情史以及檢討一下自己的感情觀。」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覺得不管怎樣開場都非常容易暴雷。畢竟看完預告後,依循「影評一片盛讚,而影評通常都喜歡『不落俗套』的作品」這種邏輯,那結局就呼之欲出了,但還是很沒來由的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我所想。不過電影引導到這個結局的過程,有些地方超出我的預期,所以也帶來了一些驚喜。

電影中最有趣的部份我覺得是白人老公亞瑟的戲份與角度。就如同預告中剪出的片段:「青梅竹馬在二十年後重逢,發現他們注定在一起,而我只是故事裡的邪惡白人老公,阻擋在兩人命運中間。」以及「他飛了十三個小時來到這裡,我不會阻止妳去見他。」故事主角畢竟是諾拉與海星,亞瑟的戲份相對少很多,但他的短短幾幕卻充分表現了男人會用怎樣的方式「吃醋」,那種明明很在意卻又要表現開明大度的模樣實在非常有趣,表面上講的很幽默、很大方,但話語背後卻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以及濃濃的醋意。原本預期焦點都會在諾拉與海星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身上,但亞瑟的戲份有種畫龍點睛的效果。

尤其是我或許最喜歡電影中亞瑟對諾拉所說的:「妳們分別這麼久,卻又依舊非常想念對方,又是青梅竹馬;而我和妳只是普通的邂逅,平凡的相戀、結婚、度過這些日子。」即使在電影中這幕的情境透露出亞瑟心中的不確定性與恐慌,但實際上故事的結局也反過來證明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累積起來的日常生活,才是一段感情能否長長久久的關鍵,也讓人聯想到《媽的多重宇宙》裡感動萬千觀眾的那句話:「如果有來世,我還是想和妳一起報稅、開洗衣店。」

很多人或許就像二十四歲時的諾拉與海星一樣,一方追尋當年喜歡的那個人追了十幾年;另一方在得知對方等自己等了這麼久而感動萬分,接著認為在漫長的時光裡,茫茫人海中與那個人重逢一定是命中注定,命運的安排。但衝動的決定缺乏穩定的溝通基礎,電影利用遠距離戀愛來強化這個感情上的弱點,於是在諾拉泣訴著兩人一直見不到面,她感覺在經營一段看不見結果的感情,而她荒廢了自己原本的理想以及來到他鄉追求的目標,諾拉看見現實,接受結果放下海星。

再到電影主軸的三十六歲,直到電影的結局,可以看出諾拉對於有個人追尋自己二十年這一點而深受感動,但我很難看出諾拉到底有沒有任何一絲動搖的跡象,相信她心情是極端複雜的,只是同樣的念頭也在我心裡不斷衝突著,如果面對這種情況,我會動搖嗎?同時又看到對諾拉念念不忘的海星,甚至是一度有交往對象卻沒有結果,進而下定決心到紐約找諾拉,可想而知電影中沒演出來的大概是海星這難忘舊愛的狀態嚴重影響了他的感情生活。

諾拉對海星說的一句話很有意思:「我已經把當年那個十二歲的女孩交給你了」(忘了詳細內容,差不多是這樣)表示諾拉已經放下了,她也希望海星放下。這邊對應年齡有個我一直覺得有趣的關卡,和女友討論過,女性好像在大約三十歲左右,思想會開始轉為偏實際,比起愛情會更注重麵包,多半已經不再有過度的戀愛粉紅泡泡,電影中諾拉結婚時好像也大概是這個歲數;而相較之下男性可能還對未來懷抱著略帶不切實際的夢想,就像海星可能同樣即使三十六歲了還幻想著自己遠渡重洋找諾拉可以感動她,抱得美人歸。電影本身會如此受影評推崇多半也是因為結局的現實,打破了人們對「愛情故事」的想像,而這也印證我在看到影評一片盛讚後最初對結局的推測,即使是充滿想像情節的電影,有時候也是需要一些實際的劇情發展來告訴人們存在在現實世界的真實。

微妙的是同齡男女中女性普遍較早熟這件事情,生理上的早熟或許是生物演化以來的正常現象,但心靈、思想方面的早熟,有時候也不禁覺得是不是受到環境的刺激而造成?社會處境太險惡逼迫女性一夜長大。而男性不論有意識或無意識,多少還是有些社會優勢存在,讓他們能「作夢」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也更晚「成熟」?不管怎麼說,也可能是特例,但至少比較起來我是還蠻不成熟的。XD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