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一蚊健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除了柯文哲外,還有甚麼焦點?

一蚊健
·
·

作者:越界華文答問

越界華文答問是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的一個新項目,旨在讓不同華文地區向另外一個地區朋友發問,以達至澄清事實、消除成見及互相了解作用。

台灣11月24日舉行「九合一選舉」。九項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鄉鎮市民代表、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村里長。除了選舉,選民還可就十項公投議案表態。

外界認為選舉是對民進黨政府的中期試。柯文哲能否連任,可能是台灣以外的人較為關心的議題。除此之外,選舉還有甚麼戲碼?「華文越界答問」邀請了台灣的自由工作者 Yifan Lin 撰寫她的觀察。在答問題之前,她先簡介縣市議員選舉的意義。此帖原文見此

===========================

談到台灣的縣市長與縣市議員選舉,首先要了解這兩者選舉在台灣的意義。

縣市長擁有可以自由操作的地方資源,也有更多時間可以經營地方人脈,地位等同諸侯。實力堅強的縣市長,在全國黨務上有可以與黨主席相當的發言權。2014年反核運動者佔領台北火車站前的忠孝西路時,當時的總統兼國民黨黨主席的馬英九漏夜開會,被請來開會的就是權傾一時的國民黨籍縣市長。這方面可以參考目前民進黨方面的報導。

另一方面,因為已經有兩位台北市市長轉任總統(陳水扁以及馬英九),台北市長的大位也被視為總統候選人。相比之下,其他成績斐然的縣市長則是行政院長的跳板,之前的例子有曾任高雄市市長的謝長廷以及台南市市長的賴清德。

至於縣市議員選舉的部分則有不同的考量。台灣的地方選舉發展很早,所以講求的是接地氣,過去的說法就是穩固樁腳。

台灣的民代包含縣市議員選舉和以往立委都是大選區相對多數制,在今日立委選舉已經改為小選區兩票制(一票投立委,一票投政黨),前者的優點是鼓勵少數聲音如綠黨出線,缺點則是讓少數意見偏激的候選人得以當選。當然,這是一體兩面,何者為進步小黨何者為偏激候選人端看各自評判,這也是為何這次地方選舉中出現中國色彩濃厚的候選人(譬如嘉義縣議員參選人黃奕瑄),因為台灣地方議員的選制對這種少數人支持的候選人有利。

以下進入正題。

問:四年前,選民用選票踢走國民黨,表達對兩岸服貿協議及藍營執政不力的憤怒。今次的選舉有甚麼主要的爭議題目?
答:此次競選主題,我認為類似美國的中期選舉,是檢驗2016年上任的執政團隊的滿意度。正如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的地方選舉中,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就預測了2016年民進黨執政。

當然,因為是地方選舉,主要還是看候選人自己的表現,尤其是追求連任的候選人。但在一些選情搖擺的地區或選民身上,執政黨整體表現就會是重要考量。執政黨這兩年來最陷入爭議的就是年金改革、勞基法、同婚。前兩者沒有成為年底公投的議題,第三樣有,而最近發生的普悠瑪列車的事故,因為台鐵單方面咎責於司機,若行政院一昧跟隨台鐵的說法,將讓年金以及勞權的問題進一步發酵,會更加衝擊年底選情。(台鐵的營運資金據報導有相當的比例是用於退休人員,這也促成台鐵在管理上的許多問題。)

問:截至今年六月,台灣政治大學的民眾政治偏好調查顯示,民進黨的認同比率稍稍比國民黨高逾3%,自稱中立的佔47%。今次市長及各級地方選舉,政黨因素仍然重要麼?
答:政黨因素依然重要,痛恨國民黨過去專制的選民很難投給國民黨候選人,而對民進黨不信任的選民,假如選區中的民進黨候選人並不傑出,就不可能投給民進黨。然而,台灣的年輕人對於國民黨往往沒有老一輩的有根深蒂固的情感(痛恨也好、忠誠也好),所以政黨因素對年輕一輩的選民影響較小。

問:減火力發電、台灣正名奧運會、同志平權等公投議題,是否重要的爭議議題?與選舉有沒有及有甚麼關係?
答:公投議題中,同婚議題是最熱門的,也佔了十個公投的五個。而目前在網路上逐漸加溫的則是以核養綠公投,可能是資金逐漸匯入的關係,以台灣可能面臨電力供給不足這一項論點來論述2025年必須讓應除役的核電廠延役甚至讓核四復建。核四廠已經開始將核燃料運回,可說是邁向終結,但此議可能會再度引爆核四議題。東京奧運公投被視為獨立公投的前哨,但被民進黨政府刻意冷處理,就另一方面而言,這個公投結果如何由行政單位具體化,以及此舉是否影響台灣選手參賽權,這都是投票者的考量。至於深澳電廠因為行政院已經決定停建、台中市也將最大燃煤發電廠降載,相信滅火力的公投已經失去動力。

問:上屆選舉,時代力量、綠黨、社民黨等的聲勢不小,今屆的第三勢力的力量如何,各自代表甚麼利益及立場?根據現時民調,哪些第三勢力的候選人有望勝選?
答:時代力量、綠黨、社民黨在2016年聲勢浩大,但最後只有當時與民進黨戰略結盟的時代力量頗有斬獲。這次三黨也都力拼縣市議員選舉,尤其以時代力量最為強勁。雖以素人參政落於劣勢,但是主訴清楚和接地氣是時代力量的強項,綠黨則是以環保團體為後盾,社民黨因為訴求不夠明確又被批評不接地氣,主要需要仰賴候選人自身的經營與魅力。雖然三小黨目前不被看好,但正如一開頭所介紹,台灣目前縣市議員的選制有利小黨出頭,所以結果如何未可知。

問:日前中國國台辦表示,大陸不介入台灣選舉,但會幫助台商返鄉投票。在台灣角度看,這個說法可信嗎?如否,大陸在哪方面影響選舉?

答:中共對台灣選舉若沒有任何程度的干預是不可想像的。雖然選舉是國內事務,但在民主國家,選舉本身就是用來代表不同利益團體,只要台灣有傾中派的一天,台灣的選舉就不可能沒有來自中國的影響,關鍵是中共的手法是否符合台灣法規的問題而已。不以這次選舉為例,看看王炳忠等人拿中共資金在台灣從事政治活動,就知道國台辦說不介入台灣選舉根本是睜眼說瞎話,頂多可以說中共的真正目標是2020年總統大選,而非這次的縣市長縣市議員的選舉,但是要影響2020年總統大選,這次的選舉對國台辦來說是個極好的練兵機會。

問:假新聞、假消息有沒有介入今次選舉?媒體引述中央選舉委員會回應,指因為帳號在境外,難以打擊。現在有沒有甚麼假新聞、消息影響選舉?
答:假新聞在此次選舉的影響重要是打擊民進黨政府(蔡英文在水災後視察以及關西機場關閉後駐日代表處遭受輿論攻擊)以及為高雄市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造神,另外針對柯文哲攻擊其在中共對法輪功迫害的角色算是比較複合式的手法。這些有些是來自中共的操弄,有的是台灣本地金流。因為台灣人習慣追求速食訊息以及不習慣深究事件,很容易被假新聞操控輿情,才會讓選戰落入假新聞的輿論戰場。詳看台灣媒體《鏡周刊》的報導

問:強大的文宣和網上宣傳是台灣選舉的特點。今屆選舉有何特別例子?
答:這是我近十五年來第一次接觸台灣選舉,很明顯的是連像縣市議員這種強調草根性的選舉都比過去大幅減少路邊候選人旗幟以及街頭巷弄的宣傳車。詢問了幾個朋友,大家一致認為目前的選戰都在媒體中打,現在即使是老一輩的台灣人也都習慣從電視以及LINE群組接受訊息。所以,針對中年族群,要靠在臉書上以及PTT的文宣「帶風向」,針對長輩,要靠LINE群組方便轉貼的長輩圖以及真/假新聞。跟過去陳水扁以及柯文哲的文宣相比,現在在意的是傳播廣度,如何跨越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社交網站並且相輔相成是重點,最好的例子我認為是關西機場關閉後對駐日代表處的攻擊以及韓國瑜的造勢。

問:上屆民進黨推舉柯文哲參選,順利擊敗國民黨連勝文。為甚麼民進黨今屆不繼續「抬轎」,而派姚文智出選?
答:一般的說法是民進黨基層認為台北市市長這麼重要的職位,即使拿不下也該推候選人出來,否則就沒有執政黨的氣勢。當然,柯對於兩岸局勢始終沒有讓民進黨支持者滿意的論述,也是民進黨基層認為一定要有自己的候選人的原因。

然而,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姚文智並非出身民進黨內聲勢如日中天的新潮流派系,而姚也沒有辭了自己的立委職務參選,可見民進黨中央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想要拿下台北市市長。

我自己相信的說法是,民進黨中央需要防範柯在2020年或之後出來競選總統,在競選期間對柯的任何醜化都可以推到姚的團隊或是民進黨的選舉操作。簡單來說,柯並不打算聽民進黨指揮,所以民進黨對柯有所防範並趁機打擊也是預料之中。

問:根據選前民調,柯文哲有望連任。為甚麼他能擺脫民進黨,穩住支持力量?
答:柯文哲和時代力量都是之前跟民進黨合作但之後漸行漸遠。原因我只能說是台灣人都有自己想當老闆的基因吧。

柯能夠站穩腳步的原因我覺得就只有「認真做」和「廉潔」這兩項。而這兩項特質也是讓他能經歷那麼多講錯話的風波依然還能站穩腳步的關鍵。換言之,投票給柯的並不用真的喜歡他,只要認同他比其他候選人有治理台北市的能力就好。

問:不少媒體在報導兩位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新北市市長選舉)和韓國瑜(高雄市市長選舉),為何他們特別能在市長選舉中威脅民進黨?
答:侯友宜就不用多說,他只是繼承朱立倫在新北打下的基礎。我並非新北市人,但對於朱立倫的政績(新北的建設)和手腕(核一二廠的處理)都有印象。

韓國瑜對台北人是個謎,不過其實他在國民黨也算經營很久。有評論認為王金平對他的支持以及操盤是他聲勢上揚的原因,但我認為他有類似川普的魅力,就是不管政見好不好都能清楚陳述引發熱議。詳看《蘋果日報》的報導。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