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困惑的时代
《翻转电台》最新一期问答节目《面对现实,大家都几乎博学到不可能读书了》解释了现代人为何不再读书,小李老师提到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人都不再困惑了。
这是个非常反直觉的观点,乍一听,现代人不应该是困惑重重吗?
1.
我们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道理来生活、行动、做选择。这些道理堆积成了支撑我们世界的基石,而网络上也不断输送着对于各种困惑的道理,甚至还有专门提供道理的一种职业,互联网大V。互联网把世界整合到一块小屏幕上之后,我们面对的困惑更多了。该如何理解美国大选?该如何理解意大利的疫情?该如何理解英国的群体免疫?该如何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说,人天生求理解。当世界向我们完全展开时,我们本能的会去寻求背后的道理。这是自然的。但问题是现在市面上的道理远远多于我们的困惑,一篇公众号文章告诉你为何美国疫情走到这一步;另一篇文章告诉你美国对中国的霸权。这些文章提供的道理是如此的浅显易懂,仅仅几千字就把整个事件讲的头头是道,逻辑完备,毫无漏洞。这让人无需通过书籍去了解事情的缘由。更有甚者,把书里的理论简化成一套完备的体系通过几千字的文章或是音频节目输送给你,更是让你产生读书无用的感受。即便真正去读了,也不过是去验证已知的道理。
而一旦一个人形成了一套完备自洽的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几乎难以改变。因为总是有道理能支撑起那套体系,而且道理有相当的合理性。一个人的价值观里认为“多赚钱就能开心”,这背后有无数的道理能证明这点,甚至会说“你不开心是因为你赚的还不够多”。而相反的观点同样如此,“提前退休”“到点下班”这类日式“丧”文化同样被无数的道理支撑起来。
而越来越多的道理不过是加深各自坚信的那套体系,况且在平等社会的原则下,没有什么生活方式应该高于其它生活方式,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最好的生活,那就秉持相对主义的“互不干涉”原则,因为各自的背景和环境不同,所以你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我,所以我不去干涉你的生活,你也别来干涉我的生活。
2.
我之前在谈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那篇文章里,写到阅读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我现在意识到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如果几千字的文章就能认识世界,为何还要花时间去阅读一本书,还不确定是否能真正带给自己启发呢?就连这个道理也听上去如此的浅显易懂。
但如果仔细想想,网络文章的道理只是起一种解释的作用,它能解释身边发生的一切,并且赋予其合理性,比如爱情只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是人体内的一种叫做荷尔蒙的激素引起的,所以爱情不存在,于是给不相信爱情的人一个极好的解释。就连我自己的文章也是如此,我解释“道歉文化”背后的道理;解释“劳动不产生人的价值”的道理;解释“小粉红背后的心理”的道理……
这些道理听上去都挺合理,但其作用甚微,要么只是说出了读者的想法,就好像我是个代替表达者,听完之后对方就无需表达了;要么给世界为何如此糟糕提供了一个解释,当然,我始终认为面对真实的残酷要比面对虚假的美好更重要。这些文章看完之后几乎难以让他人产生困惑,更不必提去书中找答案了。
3.
网络文章的道理或是理论很难让人产生一种改变的冲动,只是加深自己“生活如此之糟,世界不会再好”的固有思想。而要证明生活糟的道理远比证明自己生活是好的道理多得多。这些道理恰恰阻隔着改变的可能。
在谈阅读与写作的那篇文章里,我提到在面对社会规则时我总是有一种本能的反抗,反抗促使我去找寻,找寻好生活的含义,通过旅行,通过阅读。但我发现,现在的人对生活几乎没有反抗,没有找寻。当你说生活很糟时,他们说,生活不就这样嘛,还能怎样。不是想着改变生活的状态,而是接受它,而关于这类生活态度的道理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这也是现代人没有困惑的缘由,找寻的开始是源于困惑,只有存在困惑才会开始找寻,而只有找寻才可能带来改变。
就像小李老师在最后说的,困惑的产生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是由信念决定的。我相信好生活的存在,但我并非认为现在就过着好生活,所以我去书里找寻好生活,找寻过去哪些时代有过好生活的例子,比如我认为古希腊城邦是一个实践好生活的标准,不管在书里,还是在电影中,都体现出这一点,于是我去探索为什么那种生活是好生活?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政治)的动物”?是不是只有参与公共生活才能实现好生活?在试图找寻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总是会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解答的,不是一两个道理就能讲明白的。而我开始感觉到在解答困惑和产生困惑的过程中,对我自身来说就已经是在实践好生活了。
4.
过去有几位朋友在看完我写的文章后会感叹世界之糟,对时世抱以悲观之态。我其实挺遗憾的,因为这是个事实,但这个事实只是带来同感,而没法让一个个体改变,没法让一个个体产生困惑。而过去的文章我确实是以信念为基础写的,不是以道理、逻辑为首,那些道理和逻辑都是辅助我表达我的信念。我相信好生活有标准;我相信参与公共生活是通达好生活的必要条件;我相信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我相信人的道德有高低之分;我相信生活方式有高低之分。
虽然我的文章也充斥着各种道理,但我也总是会在文章的最后试图倡导“人”的观念,我没有给出一个答案,目的是希望激发思考,让每个人去思考“人”的道德应该是怎样的,而这个问题只有在书籍中找寻,在书籍中找寻过去时代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一定是有答案的,但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而只有不断的提出问题才能更接近理想中的好生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