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不需要表現得這麼飢渴
接案時我會注重的地方有哪些?
了解自己的定位與價值,接案時更能得心應手。
還沒拿到案子前,不需要表現得這麼飢渴
什麼?那不是讓對方覺得你根本就不想要這案子嗎?
不論你是主動求案,還是對方主動詢問;飢渴在這邊指的是:
過於強烈的索取,表現出反常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行為,一切的作為都只為了想拿到案子。
強烈索取的原因是什麼呢?
- 必須要拿到案子賺到錢,哪怕行情超低
- 為了累積經驗與案例,我願意無償換取
- 其他等等
多數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這些想法都會隨著自身的經歷與能力成長而改變,很多的狀態都是暫時或短期的。
在大多數的發案過程中我是什麼樣的角色?
主動向客戶求案的角色(主動找尋機會):
沒有穩定的案源,所以到處求案,或沒有延續客戶的合作,甚至是接到的客戶只有短暫的需求。也有部分的角色未必處於劣勢,他懂得客戶需求,能夠主動出擊拿到案子;也有可能他總是主動求案卻鮮少拿到案子。
客戶主動來詢問的角色(機會上門):
這是多數人所期望的,不用煩惱案子要從哪裡來?
主動來詢問的案子,在雙方的預算與期望相當的狀態下,拿到案子的機率都很高;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因為價格便宜(客戶之間也會互相分享價格便宜的接案者或工作室),又或者客戶非常喜歡你的作品,卻因為預算與價格談不攏而作罷。
不知道自己是哪個:
有客戶前來詢問,也有自己主動出擊。可以在這階段訓練自己,以及勇於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又或者,還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每次都充滿著不確定。
機會來了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機會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是何種角色,發展到中後期,多數接案者想要的,不外乎就是累積有質量的專案或作品,以及與優質客戶合作,並穩定的案源和維持長期的合作,在這過程中達到良好的循環。
這其中有許多因素,例如:能力、專業度、風格掌握、知名度、口碑、價值、態度等等。
不想再接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案子了,那自己是否有符合過對方的期望呢?
建立信任感
信任感,是個常被忽略的因素。
透過作品,透過其他客戶來了解你,不管透露出多少,只能了解到一個程度,無法知道你們適不適合。
在素不相識的情況下,如何讓客戶信任你,願意將案子交付給你完成呢?
同理心
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而不是一昧的做出自己想要的設計。
教育客戶及耐心傾聽
客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有時候是因為不懂,這時候不是馬上譴責或與對方起衝突,而是去了解為何對方不懂,以及耐心的解釋,教育客戶的同時也在訓練你的表達能力,而少數情況是我們並沒有理解客戶,導致想法和溝通一直都在不同的頻道。
若你發現對方是不想懂或不尊重專業的話,請放生並提醒身邊的朋友們小心。
魔鬼藏在細節裡
錯字是最常犯的小錯誤,再送出文件以前,至少要來回檢查幾次,確認日期、文字等等,就算畫面中微小的設計裝飾也要檢查是不是錯字。
基本禮儀
部分的人會想與客戶打成一片,但別忘了,有些客戶不會直白的告訴你哪些行為是他不喜歡的,就連自己及身邊的人也不會直白的告訴他人感受,更何況是建立在案子上的客戶關係呢?
守時
這是最常出現的問題,也是最不該忽略的,遵守時程不論對客戶還是自己都是很重要的尊重。
勇敢承認你的過錯
有時我們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有些小錯誤可以自行修正,但出現大錯誤的時候,請誠心的與對方道歉,並不是要你低聲下氣,而是承認你的過錯,並虛心學習改進。
建立信任感的核心不只是讓對方感受你的專業與能力而已,而是:
你重視他的需求,大過於重視他的報酬。
果斷一點,你不是壞人
不要成為助紂為虐的人啦!
不要害怕拒絕奧客,有時候無心的舉動會拖波助瀾;若你用低價接案或順應客戶不合理的要求,那他也會對下次的接案者這樣,甚至他也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什麼是合理要求,什麼又是不合理?
在這過程中做出了沒有品質的作品,也讓自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一定要禮貌的拒絕,不要惡言相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
自己當一次案主試試看(實用推)
若你還是無法體會這些,可以嘗試當一次案主,以客戶的角度去接觸設計師,放下對接案者的了解,完全投入客戶的角色,你就能同時感受到客戶在乎的是什麼?
花了金錢與心力,去委託你能信任的接案者:
- 感受過程與最後的成果是否符合期望?
- 為何能夠順利完成?
- 為何是狀況百出?
- 對方是否讓你產生其他的感受?
- 是不是有哪些錯誤本該要避免的?
- 什麼樣的感受讓你覺得不被重視?
- 什麼樣的感受讓你覺得對方很用心?
- 你下次還會想再委託他嗎?
再同樣的反思到自己身上,自己是否有做到,或有那些沒做到呢?
放大格局,看得更遠
把計畫的持續時間再拉長一點吧!只看眼前的成效,忽略未來的影響,遠比遇到奧客還吃虧,提早準備與規劃,好好的經營自己,不論是品牌還是能力都是要長時間去累積的。
狠下心來拒絕低價的案子,一邊累積能力與增加經驗,經驗也未必都是從案子來,你可以實習、與別人合作、交流,甚至平常的持續創作與觀察趨勢,都在無形中讓你成長。
接低價就未必萬惡,而是要思考,這樣長期下來的正負面影響有哪些?
除了對自己的影響以外,是否也會對這生態造成影響?哪怕只是微薄的改變都能夠讓這生態更好一點。
勇敢的離開眼中的舒適圈吧,到了另一個環境你會發現別有洞天。
文章首次發布於 Medium,目前閱讀的版本為精修版。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及支持,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imjhanemi@gmail.com)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