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琴房的無聊日記。

廢文集散地
·
·
IPFS
·
4歲開始,學習鋼琴的不歸路上,我非常不正經也很不認真,那些曾經伴隨我的練習曲目,始終是那麼的無趣。

曾經有那麼一說:家長讓小孩學音樂是為了滿足家長自身的遺憾與虛榮心,這個觀點也恰巧套用在自己的成長路上,且還是成為人妻之後,娘家老媽子親自跟我承認的事實。


有學過音樂的七年級,大概對山葉音樂系統不陌生,在那什麼都要靠證書才容易有好工作的年代,音樂檢定根本家常便飯,至於比賽倒是與我無緣。成年之後,想想自己曾經參與過的音樂檢定─布拉格、YAMAHA演奏級&指導級,求學路上百分之八十都在與音樂檢定奮鬥,真浪費錢。

約翰‧湯姆遜可樂弗巴斯田拜爾哈農徹爾尼。這堆人名裡面,可樂弗巴斯田這兩位我活了三十餘載仍不知他們是誰,是鋼琴教育家還是出版商?拜爾哈農徹爾尼這三人則是大學時代才真正了解的音樂教育家,童年對這三位恨得牙癢癢,怎麼長大了才開始對他們改觀了呢?(笑)

幼兒園大班對拜爾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五線譜高音譜號上的第三間,認識大譜表最初一開始的音符(也就是那個Do音,不是抖音!)通常是在大譜表中間的那顆小蝌蚪,相同的音名,拜爾教本裡的Do音怎老是都在那高音譜號的第三間,而這從小到大的疑問我也沒特別去找答案。哈農的印象,是每次檢定都要彈24大小調裡頭的音階加終止式,煩死人的手指獨立訓練。徹爾尼的印象,就是那毫無音樂性可言的練習曲。

來到大學時代,對這三位拜爾哈農徹爾尼的壞印象完全改觀,理解他們對於鋼琴的教育理念,有陣子很瘋狂都在琴房裡彈他們的內容(稱不上是曲子的練習曲),機械式的手指運動,總令我聯想到蒸汽龐克。

當時很喜歡名為蘿莉塔的穿衣時尚,此時尚又細分多種穿搭風格模式,例如甜系蘿莉、古典蘿莉、哥德蘿莉、龐克蘿莉etc.,蒸汽龐克為龐克蘿麗風格的分支;藉由齒輪轉動,蒸汽火車發出了「噗—噗—」聲響,如果世界發明出一輛「霍爾的移動城堡」,窮盡一生我也會去搭乘它!理性機械與感性魔法交織出的蒸汽龐克,活生生在我彈那些練習曲的手指頭上演。


國中時期,最愛彈奏是巴哈的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二聲部與三聲部創意曲),簡單的弦律線條彼此交織,沒錯!正是那華麗年代的巴洛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能言善道、能歌善舞,建造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腳上一定穿高跟鞋,面容總是如此自信高傲。

青春期的鬱鬱寡歡,時至高中,酷愛蕭邦那充滿豐富音樂性的夜曲與華爾滋,內心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能藉由彈奏蕭邦如洪水宣洩般地傾訴;然後特別討厭莫札特,(當時)唯一彈過的一首 Piano Sonata No. 8 in a minor, K. 310—W. A. Mozart,姑且簡稱它K310,好像是莫札特他媽死掉的時候創作的吧?可見當時自己對家母有多大的抱怨(苦笑)。


感謝大學時期的自己,也感謝家人在學費上傾囊相助,使我能無後顧之憂盡情徜徉於古典音樂的大世界。怎麼說呢?因為術科考試得要演奏四種不同時期風格的曲目,就算自己再偏愛某一樂派,也由不得你選。此時,我愛上了一名瘋子,名叫貝多芬

關於貝多芬生平,好像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不打不相識,為什麼會是你貝多芬呢?你從小有個變態的嚴父,而我自小有個變態的嚴母,時空差隔兩百年,如果我倆生在同個世代,我一定要好好認識你,我一定會是你最好的知己加難兄難弟!

海利根施塔遺書,是貝多芬耳疾後沒多久寫的,寫完遺書的他竟然沒真的去自殺!如果說「愛是付出、不求回報。」,能使自己聽見,僅是如此一絲小小的願望,令貝多芬謄寫出偉大的樂音,供世人欣賞那瞬間的藝術,不是因為愛,那是為了什麼?

"I shall hear in heaven." 我將在天堂聽見。

這句話是貝多芬的臨終遺言。

上帝使人軟弱,但因著軟弱而剛強,走完十架苦路,除了是耶穌的寫照、使徒保羅的一生,那麼貝多芬也不惶多讓,耳疾使貝多芬軟弱、音樂讓貝多芬剛強。

一生何其有幸,能彈完整組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第一樂章結束緊接著第二樂章開頭,糾結複雜的情緒轉折,跌落谷底深淵的絕望直至遇見名為希冀的光芒。

可能是這套別名《悲愴》的鋼琴奏鳴曲拯救了我大學四年的無聊琴房人生吧。


大學畢業後,再也沒踏入那名為「琴房」的小房間裡。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