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故事︱旅途中宿友的打呼聲
在歐洲一個人旅行的三個月中,為了省旅費大多都選擇住青旅,於是就會遇到各地來的宿友,其實因為自己深知不是太好睡的人,所以大多都選擇有女生宿社的青旅,因為好歹就算會打呼,聲音也小一點吧?不過呢,話說這個世事無絕對!
阿姆斯特丹︱半夜入住的宿友
阿姆斯特丹是我那次旅行的第一個城市,因為荷蘭物價比較高,我搜尋了很多地方住宿都超過我一天設定花費的上限,最後選在一個比較偏的地方,坐電車到熱鬧的市中心大概要2~30分鐘左右,後來因為預算的問題我選擇了混合宿社六人房,第一天入住時還有兩個床位沒有人,第二晚半夜有另一個人入住,當時我是處於快睡著的狀態,被入住的宿友開門聲給吵醒,他隨後則是窸窸窣窣發出整理物品的聲音,然後是澕啦澕啦的水聲〔嗯這人去洗澡了〕,接著...這人睡著之後,開始打呼了...很好...我默默的拿起預先準備的耳塞,還好這鼾聲還不到如雷的地步,耳塞還足以抵擋攻擊,不過第二天就聽他其他宿友嘰嘰喳喳在討論著,以我爛到爆炸的英文大概只能猜到可能是在討論這件事。
旅行住宿經驗分享:住宿有時候會限制入住時間,所以如果有深夜入住的需求,記得要找可以 24小時入住的住宿,另外就是你如怕像這樣深夜有人入住發出各式吵鬧聲,就反其道而行吧!
住青旅必備道具:耳塞數對及眼罩。
華沙的宿友︱奏鳴曲
後來一路旅行到波蘭,不得不說波蘭 CP 值真的高,第一個城市我住的是雙人房〔一個人住〕,共用衛浴,一晚也不過幾百塊台幣,到了華沙之後我入住的青旅是每個樓層還有一個小小的公用空間,有微波爐跟冰箱,最好的是洗衣服不用自助,把錢跟衣服交給櫃臺就可以出門遊玩了,超棒,而且前兩天六人房居然只有我一個人,簡直不要太幸福,不過話說沒有永遠在過年的,第三天有兩個人入住,我一看身形就覺得不太妙,我錯了我又貼標籤了,不過打呼的機率,跟身形還是有那麼點正相關,其實打擾睡眠的聲音是這樣,如果頻率穩定的那還好一些,最怕就是忽大忽小,此起彼落的那種,本來你己漸漸習慣那穩定的聲音時,忽突給你一聲!!!真的會整個驚醒,所以我不是說入住的是兩個人麻?嗯當晚她們倆就是如此的合作無間,一人高一人低,非常有默契的配合著,於是我戴著耳塞,時不時還是會聽到兩人合作的奏鳴曲,睡睡醒醒實在好累。
慕尼黑的宿友︱如雷貫耳
旅途來到倒數第二站,我從布拉格搭火車前往慕尼黑,當天因為那個來加上長時間坐車,整個人懶懶的,腰又超酸,只想好好睡上一覺,於是晚上九點左右我把一切都打理好,窩在床上打算傳個幾張照片就要睡下時,當日的兩個宿友入住了,一進房當然是開始整理行李,而且直到十一二點,行李箱還在那邊開開關關,那個拉鏈至少拉了有三十次,我說妳能不能等要睡的時候再一次把行李箱拉鏈拉上?是在幫拉鏈做壓力測試嗎?其實拉鏈聲有夠吵的妳們知道嗎?最後兩人終於睡下了,但是惡夢也開始了,嗯!這回真的是如雷的鼾聲啊!就連我拖著疲憊的身心,加上耳塞,我依舊睡不著呀!最後我直接拿耳機,開啟大聲的音樂,才勉強入睡,但不知是我睡著睡著耳機有點走位,還是宿友的鼾聲又升級,我突然又被一聲鼾聲給吵醒!救命呀!我拿開耳機發現我耳朵己經因為聽太大聲的音樂而有點耳嗚的狀況,手攤,我真的投降了!
無聲的壓力
住青旅也不只有被吵的經驗啦!也有太安靜的狀況,這個經驗發生在沖繩,我記得當時選的其中一家青旅是一個大大房間,裡面有個二三十床跑不掉吧?本來還在想這麼多人會不會很吵?但結果完全不是我想像,當天看起來起碼床位有七成滿,但十點過後一片寂靜,就是連我翻個小手冊的那個聲音都顯得異常明顯,如果有人要退房,在太晚或太早的時間,如有整理行李的需求她們會把行李拿到外面的區域去,只是這種安靜也是讓人頗有壓力,好像我發出個小聲響都變成是嘈音一般啊!
旅行住宿經驗分享:有些青旅會規定在某個時段之後,洗澡只能在規定的浴室裡〔包含使用吹風機〕,有的也會要求房內幾點以後請保持安靜之類的,我那次住的就是要求十點以後不要在房內聊天,不過這一項通常是靠自律啦...
前幾日在人生難得的體驗︱歐洲三個月的獨旅一文中,也寫到獨自旅行的經驗,這一篇則是寫到旅途中住青旅的經驗,還看到另一篇社區活動可以寫相關的經驗,不如我再來研究一下還有那些社區活動可以串在一起,寫成一個系列文章好了!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可以受邀進我的圍爐〔記得留言告訴我,不然我比對不出是誰訂閱的哇!〕。
訂閱連結:https://liker.land/ericaliu/civic
也可以追蹤【貓咪國度】,追蹤即可收到廣播訊息唷!!會不定期舉辦小活動唷,如果想訂閱,我也不反對!〔〔欸!?
我的 NFT 作品:OpenSea ︱akaSwap
我的 NFT 收藏:OpenSea
我的兩本旅行電子書:克羅埃西亞巴士旅行日記、走跳沖繩.景點交通全攻略
我的個人布落格:.說走就走.Erica的.旅行.體驗.活在當下
粉絲專頁:說走就就x貓咪旅行中
在其他平臺也能找到我:方格子 | 我還有另一個Matters | Potato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