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111《史記》卷五〈秦本紀〉03:你有看過三千年前的《終極殺陣(極速的士,TAXI)》嗎?

鱷魚把拔
·
·

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復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趙衰其後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

在上一段內容中那位「鳥身人言」的中衍,他的玄孫叫「中潏(ㄐㄩㄝˊ)」已經改居住在西部戎族地區,為殷商王朝守衛著西部邊疆(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這位中潏後來生了「蜚廉」。蜚廉又生了「惡來」。其中,「惡來」的力氣大,「蜚廉」則擅於奔跑,這對運動神經發達的父子憑著自身才能與力量侍奉商紂王(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

然而,當周武王討伐紂王時,就一併把侍奉紂王的惡來殺了(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此時,剛好「蜚廉」擔任紂王的使者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為紂王已死,無法稟報的情況下,只好在「霍太山」築起祭壇向死去的紂王報告(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在祭祀紂王時,蜚廉獲得一口石棺,石棺上刻著:

「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商的災亂,並賜給你一口石棺,用以光耀你的氏族(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

關於這口刻了字的石棺,我個人認為或許是周王朝的人刻意放的吧!畢竟,無論是蜚廉或是惡來,與其說他們是助紂為虐,換個角度想他們也是忠於君王。因此,與其讓蜚廉成為周王朝的敵人,不如規勸他接受商王朝已經結束的事實。因此,我認為無須把這口石棺加上怪力亂神的色彩,這應該只是周王朝的招降方式之一吧!?

言歸正傳,後來蜚廉死後,就埋葬在這座霍太山上。蜚廉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名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重用,他就是所謂的「宅皋狼」(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

關於「宅皋狼」這個稱呼,查了一些資料後發現,原來「皋狼」是地名,因此「宅皋狼」應該是指周成王賜給他一塊名為「皋狼」的地讓他居住,所以大夥才會稱季勝為「居住在皋狼那裡的人」,也就是「宅皋狼」的意思。

後來,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這位「造父」因善於駕車得到周繆王的重用(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周繆王獲得四匹駿馬,分別叫「驥」、「溫驪」、「驊騮」、「騄耳」,因此就在造父的駕車下,到西方巡視,甚至一度因為遊歷玩樂而忘了該返回國都(西巡狩,樂而忘歸)。直到國內爆發徐偃王作亂,造父為周繆王駕車下,兼程驅趕回周朝,在日行千里趕回國都下,平定了叛亂(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周繆王因此把「趙城」封給有功的造父,於是造父的族人從此改姓「趙」(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從蜚廉生季勝以來,經過五代直到造父時,才另外分出來居住在趙城(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春秋時代的晉國大夫趙衰就是造父的後代。

從司馬遷的紀錄中可以看出,原為殷商臣子的蜚廉,經過了歷代子孫的不斷努力下,才終於讓部族慢慢壯大到可以分出一支族人遷居到「趙」,可見背負著前朝臣子的身分,對這個部族有多大的影響。

另外,造父載著周繆王西巡的故事,小時候讀過的民間故事常提到,周繆王甚至在崑崙山遇到神話人物─西王母呢!但這些紀錄司馬遷並沒有記載,應該是司馬遷也認為太過於怪力亂神吧!

至於造父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周繆王送回國都,進而平定了一場國內的叛亂,讓人不禁想起著名電影《終極殺陣(極速的士,TAXI)》。看來,無論在哪個時代,只要能用超乎常人的速度駕馭著車輛,都是令人佩服的技能。也因此,造父才能憑著這樣技術,被封在了「趙城」。

另外,那個被周武王所殺的「惡來革」,也是蜚廉的兒子,死得早(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但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繆王的恩寵,他們都承蒙恩蔭住在趙城,並以「趙」當作氏(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由此更可看出這支曾經被周王朝所打壓的部族,在後代子孫繼續發揮部族特色,也就是善於巡養動物、駕馭馬車的情況下,得到了周王朝的重視。

至於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