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愛你愛的Ch.00——成為一名同志以前
序。
台灣同婚法三讀通過的那天20190517(或是總統蔡英文公布那一天20190522),我記得我戴上了自己畫上六道彩虹的帽子出門騎單車,在某一個紅綠燈的等停拍照打卡紀錄了那個看似可以大方公開出櫃的日子。隔幾日正式施行的0524,我在facebook上看到我那中年男同志友人C寫下了:「我們相戀二十五年,現在可以結婚了。」
我還記得二◯◯三年跟C閒聊著《十七歲的天空》這部電影時,他說了:「那是一個烏托邦吧!何時才有可能這麼大方、快樂的跟同性在一起?」我忘了我怎麼回應他的,但我對「同性戀」這三個字之於我的世界,應該是懷抱著像異性戀一樣正常活著的想像!
也許是我身邊的同志朋友多了,也許是年紀比較大了或是(台灣)社會氛圍稍稍不同了,關於「我的另一半是同性」比較沒有那麼難以啟齒能侃侃而談,慢慢地才發現在我身上「不需要」「刻意」的「出櫃」,依然像個什麼遮罩般的,遮去許多人頭上的光亮,對許多人來說「出櫃(說出自己是同志)」更是一種從心裡的自我認同,而非得到他人的認同;在一次陌生人的留言裡,我才意識到「原來出櫃不一定是為了自己,還可能因為更多人的自我認同,能讓那些躲在櫃裡不見天日的其他人,多一點有人理解的支持。」
我開始接下一些(不多)同志身分認同的手作活動,邊教手作邊和那些在自我認同感到困惑或尋求支持及解答的年輕孩子一起分享所謂的「心路歷程」!我老覺得自己「哪來的心路歷程可以說」?頂多就是比別人多一點「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不用太管別人的眼光」而已!說不上來有什麼太了不起與社會/現實抗衡的能力,搞不好是比較懂得「逃跑」也說不定。(逃開所有的不友善之類。)
那樣的分享常讓我彆扭且不想觸碰,特別是孩子總會問起我不擅長回答比較專業的像是同志史的脈絡、性傾向的所有專有名詞是打哪來的,甚至同志的六道彩虹我始終背不起來那些顏色到底代表什麼?(在我跟同性交往的十來年中,我從來沒有研究過這些東西啊!!!喜歡一個人到底為什麼要研究那麼多專有名詞或是它的歷史革沿啊!!!!我完全不想知道它怎麼由來或演變的,我只是喜歡一個跟我性別相同的人啊啊啊!!!)
但我卻又隱約感到即使是在台灣這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依然有很多很多孩子被困在這些的性別認同的櫃中,哪怕是這年頭「做自己」的意識多麼高漲,或是「不一樣又怎樣」被傳唱到相同或不同性傾向的群體裡,關於「成為一個同志」,似乎經常還是「最好避而不談」或是「反正沒有明說就不用討論」,像在喉嚨裡卡了一根魚刺永遠拔不出來!
從來沒有想過二◯二二年,還得回頭去寫關於「性向認同」這些瑣事(也許我一直假想著有這法案一切就光明正大了!),也甚少願意將自己如此公開貼上「同志」的標籤,但我想有些「經驗值」的確可以成理成篇,於是整理了一些「成為同志以後」所遇到能寫下來「也許對誰有幫助」的篇章,或者恰好可以為誰解答一直卡在心裡那些想要得到回應的問題。
目次大概如下:
1.喜歡一個人是很自然的事
2.身體與外表的認同
3.成為一個同性戀者
4.同性戀是「原生家庭」影響嗎?
5.一定要將自己變成另一個性別嗎?
6.喜歡同性別的異性戀,喜歡上同性的異性戀!
7.一定要出櫃或得到認同嗎?
8.家人與朋友的認同
9.酒吧裡那個迷人自信的小克
10.是女朋友還是男朋友?
11.是愛還是取暖或依賴?
12.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以及跟別人不同而做的努力。
篇名或者篇數也許會因為寫的過程而新增(不會減少了)或是對調順序。基於生理性別的關係,我只能書寫女性的角度,雖也不少男同志友人,但男性的心理層次我完全無法駕馭。(當然,跨性別或LGBTQ中其他領域的我也寫不了。)
日前推掉了一個朋友的一場同志課程/講座,也是需要去分享,但我實在太不擅長站上台去或是面對面去回應任何任何相關的問題(無法即時好好回答,我會怕給錯訊息或給了不對的建議。)但「寫下來」我還算擅長,如果有什麼想問的問題,也許可以留言(matters也許比較好討論一點。)或許我可以再整理成篇回答也說不定。(若不想公開可以自己找方法寫mail給我XD)
附上noname〈去愛你愛的〉
圖:20110924第二屆高雄同志大遊行,Canon EOS 5D Mark II(這才發現後來幾屆同志遊行,我都在擺攤,沒拍到其他屆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