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Edwardfis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讲记002】他在讲座中完成了自己的口述史——陈健民博士讲座回顾(上)

Edwardfish
·

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的方式,可以很多:日记、书信、社交媒体......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能通过讲座,在上百人面前叙述他的人生,岂不是一件很酷的事~

这周聊聊陈健民博士的几场讲座,听他的自我口述史,尤其是入狱前后的心理历程。


“我是最難考入大學的一個。”

推荐讲座: 【最後一課】陳健民:毋忘燃燈人 — 向啟蒙者致敬 from 思托邦

说到中文大学,我对这所学校有着复杂的感情。曾经连续几年申请了它的社会工作,申一年、等一年、落选一年、失望一年、再申一年,循环往复。郁闷到有段时间我对它是恨之入骨。记得有一年(其实也就是今年,内地疫情爆发的前一天),上午我拉着行李箱从大学站爬到李兆基楼听社工系讲座,结束后两三个小时就到利黄瑶壁楼听它们的宣讲会。熟悉中大校园的人就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地理关系,是山上与山下的关系。不过也得承认,除了部分专业,中大的确挺难考,对内地生是这样,对本地生也是这样,对陈建民博士而言,其实也是如此。

那時候是七十年代,我這類人不易入大學,我的中學,文組有一個入大學,理組也有一個能入大學,讀書好的不會搞學生會,無機會入大學的就去做學生會,我做學生會還當會長,即是最難考入大學的一個。

所以当他考进中大,同学震惊到要凑钱复核他的考卷。

平日中下游的人忽然取得幾個 A,難以置信,其實是自己覺得需要讀書,金禧事件影響我很深遠。

陈博士走上社会学的道路,离不开两件事:社会运动和阅读。通过社会运动,他去理解世界。通过书,他去理解自己。以至于他在面对牢狱的冲击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订书


“書令我覺得無失去自由。”

20200508「壞時代・讀好書」 from 創傷同學會

50本书,这是陈博士在狱中的326天阅读的书籍的数目。准确来说,是325天。他来监狱的第一天,没有书,陪他的只有抽屉里的一堆蟑螂。第二天,书来了,他用书籍洞察历史、安抚自己。

这场讲座他分享了两本书,《百年追求:台湾民主运动的故事》《她们的征途:直击、迂回与冲撞,中国女性的公民觉醒之路》

兩本書皆以民主運動、民主抗爭為主題。《百年追求》分成三冊,橫跨從日本殖民地到民進黨成立的時間,講述台灣不過百年的民主化進程,是不少社運份子的「聖經」;《她們的征途》則由曾五次奪得「人權新聞獎」的記者趙思樂所撰,在本地不少獨立書店中皆可見其蹤影,內容涵蓋八十年代中國至「709 大抓捕」幾近半世紀間,各色中國抗爭女性的面孔。

他在前一本书的扉页写下四个字,“惊心动魄”。

台灣人付出了很大的決心和很大的代價,才換來今日我們看到台灣的民主,我自己很受觸動。

而对后一本书,陈博士直言,内地的行动者是他前进动力的一部分。

他笑言,有很多人曾經問他,你和中聯辦談判,別人指罵你是「和魔鬼握手,出賣民主運動」,你仍然「有得談判就去」,現在又佔中佔到坐監,你的動力哪裡來?他毫不猶豫地說,其實一部分是來自大陸。他明白,對這種心情,新一代年青人也許「很難聽得入耳」。但他看到的是,當大陸的公民社會面對的環境如此惡劣,風險如此之高,面對的誤解如此之大,當地的維權人士卻仍能堅持爭取民主,讓陳「覺得很可敬」。

在亂世中保持澄明

「壞時代・讀好書」平靜的力量:禪修與閱讀 from 創傷同學會

在上一场讲座,有人问陈博士如何在嘈杂的监狱中读的下书。他早起、打坐、跑步,他读梭罗、读一行禅师,寻找平静的力量。

相信禍福相倚、漣漪;人心不死,總會找到出路,儘管歷史告訴我們,路通常都長。

然而,到了六月初,他也坦言,内心难以平静。

(未完待续)


【以下是碎碎念】

陈博士在六月初还参加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比较亚洲社会转型研究小组的会议“反送中一年后:台湾以及国际观点”。由于这场是非公开会议,录像也无法公开。最近打算整理出会议笔记分享给各位。如果有愿意一起来整理的朋友,可以加入这个telegram群组联系Edward。https://t.me/chwebinarschat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