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母親遭鎮壓而死

厭然別居
·
·
IPFS
·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聽到史達林孝子賢孫們哀嘆:“唉,史達林同志除惡未盡,殺人太少!就該把‘人民公敵’的九族十八代用熱烙鐵弄死!”

然而這些又蠢又壞的紅色法西斯們或許沒想到,偶像史達林當年正是這樣幹的。在史達林時代蘇聯,逮捕被鎮壓者親屬乃政府部門通行的習慣做法。最常見的是妻子被捕,有時株連兄弟姐妹,甚至年邁父母——如果還活著。

例如,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壞了事”之後,下列親屬被捕:母親瑪芙拉·彼得洛芙娜(死於流放)、妻子妮娜·葉甫根耶芙娜(流放,1942年槍斃)、女兒斯韋特蘭娜(1922年生,遣送“特殊孤兒院”,後流放)、兄弟尼古拉(槍斃)、尼古拉之妻(勞改)、兄弟亞歷山大(槍斃)、亞歷山大之妻(勞改)、姊妹伊麗莎白(勞改)、伊麗莎白丈夫尤里(槍斃)、姊妹奧莉嘉(勞改)、奧莉嘉丈夫(勞改)、姊妹瑪麗亞(勞改)、瑪麗亞丈夫(槍斃)、瑪麗亞女兒(流放)、姊妹索菲亞(流放)。只有一個姊妹娜塔莉亞逃過劫難,改姓生活。元帥的情婦(事實妻子)尤利婭·庫茲明娜也被判處8年勞改。上述幾位親屬熬過多年監禁、流放和強迫勞動,終於1957年獲釋、平反。

歷史檔案甚至連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母親瑪芙拉·彼得洛芙娜準確的娘家姓都沒記錄下來,一些資料稱“米洛霍娃”,另一些稱“米列霍娃”。根據平反文件,瑪芙拉·彼得洛芙娜1870年生於斯摩棱斯克省(也有說生於1869年的)。家庭赤貧,姊妹五個,父親彼得·普羅霍羅維奇送瑪芙拉到世襲貴族圖哈切夫斯基家當傭人。據說這五姐妹個個貌美,但瑪芙拉的身材、氣質尤其出眾,於是主人家青年貴族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與她相愛,此人是圖拉省總督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圖哈切夫斯基遺孀索菲亞·瓦連京諾芙娜的兒子。瑪芙拉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接連生了四個孩子後得以正式結婚,其中就包括未來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如前所述,元帥共有2兄弟5姊妹,除娜塔莉亞外都被當做“人民公敵”親屬鎮壓,母親同然。

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本人1937年5月22日被捕,6月11日深夜或12日凌晨槍斃。早在6月9日(也就是法院做出有罪判決之前)即宣佈了流放瑪芙拉·彼得洛芙娜的決定。年近七十的老太太起初在阿斯特拉罕煎熬四年,1941年秋天又改變流放地押赴哈薩克斯坦,但她似乎未能抵達,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下落成謎。

1989年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姊妹奧莉嘉·尼古拉耶芙娜上訴檢察機關,要求為母親平反昭雪。但當時缺乏瑪芙拉·彼得洛芙娜死亡的任何信息,工作無法進行。

之後一年,哈薩克斯坦阿克托別州檢察院努力尋找該人蹤跡。他們向有可能知曉其下落的政府部門發函詢問,但總是返回相似的答案:不知道、沒見過、未記錄……且公函上的名字常常錯訛,出生日期和出生地點也被混淆,更增加了查詢難度。

最終找到了流放途中一直照顧瑪芙拉·彼得洛芙娜的“難友”哈娜·佩洛娃。得知:所有從阿斯特拉罕出發的流放者都擠在一艘駁船上,沒吃沒喝,條件惡劣,臨時靠岸才能買一點點麵包塊。他們花兩星期經窩瓦河進入裏海,在土庫曼斯坦的克拉斯諾沃茨克下船。隨後流放者被塞進有爐子的取暖客車駛向哈薩克斯坦阿克托別州,12月抵達切爾卡爾市。但這並非旅程終點,他們又冒著嚴寒、暴雪騎駱駝在白茫茫的哈薩克草原上艱難跋涉9個小時。

好不容易走到阿克托別州切爾卡爾區集體農莊,瑪芙拉·彼得洛芙娜和索菲亞·拉傑克、哈娜·佩洛娃等幾名流放者住進一處窯洞,這時候老太太已經快站不住了。大家試圖照顧她,可沒人受過醫護訓練。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母親很快嚥氣,挖個坑埋在窯洞外。官方文件指出這一天是1941年12月23日,但在場者回憶不同,所以瑪芙拉·彼得洛芙娜·圖哈切夫斯卡婭的真實死亡日期無法確定。

法院遲至1990年10月才正式認定瑪芙拉·彼得洛芙娜死亡的事實。之後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方面遺失許多材料,包括瑪芙拉·彼得洛芙娜的監督檔案、各種公文、剪報和目擊證人筆錄。

必須指出的是,阿克糾賓斯克師範學院的同學在尋找過程中做了突出貢獻。根納季·馬卡列維奇和年輕同志們研讀檔案文件、採訪村民,一點一滴還原瑪芙拉·彼得洛芙娜最後的人生,而且在墳墓上立起一塊小小的紀念碑。檢察院正是在同學們工作的基礎上整合、固定了全部證據。

今人對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評價兩極分化。事實是:他忠於紅軍,甚至殘酷鎮壓坦波夫農民起義。1930年代建議改革武裝部隊、重視航空兵、坦克兵、航空母艦的作用,推動研製多管火箭炮、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雷達等。後來這個人連同幾百名蘇聯將領被貼上“陰謀家”或“間諜”的標籤處死,過了二十年又都平反恢復名譽。可家屬呢?母親呢?他們做了什麼呢?又遭遇了什麼呢?卑鄙的政策難道不是出自扭曲年代的“史達林主義者”嗎?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厭然別居欲覽更多內容,請至我的博客:https://sanlier.blog 此處只做備份之用
  • Author
  • More

安德烈·維辛斯基的另一面

索洛烏欣筆下的蘇聯七十年代社會

KGB怎樣糾纏沙卡洛夫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