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劃時代的文化,阿美族打造心的願景——傳統造屋四部曲 番外篇》
Michan 米醬的部落專欄:
《創建劃時代的文化,阿美族打造心的願景——傳統造屋四部曲》
撰文、攝影/姿穎 Li Sa(Michan 米醬 是族人為我取的阿美族名字)
在太平洋旁的海岸山脈,有一個阿美族部落,期望能將自己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志工們從各個縣市來在這裡,和部落的族人合作造屋,每一項工作都有它辛苦之處。
認識祖靈,向祖靈敬酒,彷彿一個入山的儀式,和山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大地承接城市中的疲憊,和這裡的山林,形成新的默契和連結。
花蓮富里的稻田,採行自然或有機農法;和萬物共生,和自然共存。必須下田拔除雜草、撿拾福壽螺,和以人力建造傳統建築一樣,都相當辛苦,但同樣地,結成的果實是令人動容的。這裡的故事,既像一部激勵人心的長篇小說,又像一部感動人心的追夢電影。
這裡充滿著獨特的愛:山林的愛,祖靈的愛,族人的愛……造屋的場景,彷彿置身歷史的一隅,恍若部落創建的最初。越來越多將吉拉米代,將這個後山的部落,視為自己的「新家」的人,穿梭其中。
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正在這裡發生呢? Michan 將透過專欄,進行深度的報導,帶你一起重返——近代重現傳統美式造屋的歷程。
傳統造屋 四部曲
- 《吉拉米代的魅力,祖靈守護的土地 (專題系列四之一)》https://coolmedia.tw/archives/9989
- 《海岸山脈間的綠色建築 體現部落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 (專題系列四之二)》https://coolmedia.tw/archives/10031
- 《颳風下雨的吉拉米代 趕工造屋的心路歷程 (專題系列四之三)》https://coolmedia.tw/archives/10070
- 《吉拉米代彩虹的歸來……道別是為了下次的相遇 (專題系列四之四)》https://coolmedia.tw/archives/10084
傳統造屋 番外篇
有的時候,要完成一件前無古人的夢想,是需要很多不畏艱難、天真,且有毅力的人,否則怎麼撐的下去?
來自外人的不認同,甚至是某些志工的不看好,都會澆熄其他認真盡責的人的熱情。但這些堅持下去的志工們,成為了彼此的戰友,為同樣的目標打拚。而這樣的旅程,還在繼續,吉拉米代也還在種種試驗與碰撞中前進,還有很多潛力,等待正確的時機到來。
在部落的時光,有過幾次很特別的經歷。
一次是一名五歲弟弟的造訪,他當然沒有辦法去工地幫忙,也沒辦法幫忙煮飯,但他鼓舞了大家,帶來無盡的活力與有趣的童言童語;他就像部落的孩子,有大家的看顧,和祖靈的守候。來部落之前,弟弟都不好好吃飯,因此媽媽常常被氣得火冒三丈,但他依然故我,不吃就是不吃。來到部落後,為了要跟著獵人,他用光速把飯給吃完了,回家之後,也不需要三催四請,因為他好想跟「累人」一起出門!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我們難得在假日一起出遊。很多在都市長大的志工從未溯過溪,但對於在部落長大的人來說,這是小時候嬉戲的場所——在山野溪谷間,不聽大人的警告,依舊恣意玩水,捕魚抓蝦。
途中歷經繞遠路、走錯路、滑倒……,終於來到遙遠的——雙抱竹瀑布的第二層瀑布,極少有人造訪之處,美得像是仙境。若不是得趕在太陽下山前離去,我可能會一直待在那,不肯移開視線。在莫言的歌聲裡,感受到土地的愛、水精靈的喜悅,及祖靈的臨在。那份至深的愛,來自大地母親的包容與關懷,無條件地支持著每一個人。
這項浩大的工程計畫,截至今天,已經一年了。
有的志工想看最後的成果,便待了一個多月,也參與部落的大小事務;有的志工特地請了假,安排一整週的假期,好來支援建造美式茅草屋等工程。有的初來乍到,就連續趕工了一週,累到晚上都沒有失眠的困擾了。
雖然無法在建築體上,看出曾經有多少勇士參與其中,但每位志工、部落耆老和族人們的積極投入,都匯集在交疊的時空裡。離開部落,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與家鄉,恍若隔世。每個人都偶爾會想起,那些舉著杯,聊著天,圍著營火的朋友們,沒能早點上床睡覺,因為分享不完喜怒哀樂的深夜。
對於每位來到吉拉米代的人而言,無論酸甜苦辣,都是很難得的體驗,有的曾在建造茅草屋頂的過程中,有了不同的看見:
「特別喜歡大家用傳接的方式——遞送物料,拋接茅草的過程尤其療癒。 好像意味著這些事情必須在每個人的手上傳遞才能完整。」
部落生活之所以充滿滋味,是因為山上環境條件嚴苛,城市習以為常的一切,在這裡都被一個一個打破,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需要並肩完成的待辦事項:
「一日當中,頻繁地與人互動,要揮別過往獨處的習慣,顯得更有挑戰性。 謝謝大家的善待,包容體諒著我,讓我能夠更加自在地做自己。」
我們抱持著不同的初衷來到部落:有人想回歸山林,找回獨一無二的自己。有人規劃要建造自己的居所,來部落見習。有人想要在這邊學習到——都市所沒有的部分。來訪的志工們促成了在部落共同創造的可能:實現原住民實驗小學——永豐國小的新校園計畫,將阿美族的智慧,在這些用傳統工法打造的空間裡,接續傳承,讓孩子從小就開始一系列的美式學習。這項計畫包含了:食農教室、青年聚會所、土廁所與淋浴間、部落聚會所、公車候車亭與陶藝教室……的興建工程。
這裡的故事,不是只有美麗的篇章……就像談戀愛,有各式各樣的挑戰。
公共工程是有時限的,不能用細細感受自然、慢慢品味建築的態度來興建,否則在最後的驗收時刻,所有人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在人力與經濟的雙重考驗下,第一次在部落承辦如此大型的工程,也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要讓計畫順利地推行,需要同時找到好好生活,與賺取足夠金錢的模式,取得夢想與現實間的平衡,未來便能穩健地發展。
期許吉拉米代——能被更多的人認識,在不久的未來,也能與環境生態、食農教育等等有關的單位合作,讓這些充滿回憶的空間,能有更多運用,與被看見的機會。
(Michan 寫於2022年初)
相關報導
《來稻侏羅紀!花蓮稻草藝術節變身遊樂園》
https://coolmedia.tw/archives/1023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