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annyLi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工作坊就給你帶嘍!

DannyLiu
·
·

設計師都需要成為工作坊促進者 (Facilitator)

The Council Of Elrond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s

記得幾年前,在一間小科技公司上班,老闆常常會跑進設計部的小房間裡,詢問大家有沒有一些新的產品概念,便開始跟我們聊聊他的願景,當然我們設計師並不是每天都有好想法,此時老闆就會說,沒關係如果有好想法再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這是 “設計師專有設計方法” 的年代 ,只有設計師擁有設計思考的技巧,因此設計師有能力產出新穎的想法,而公司當然也會期待設計師直接蹦出一個好想法,但是儘管是實力堅強效率極佳的設計師,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產出很多且具有價值的想法,這時我們可運用工作坊。

工作坊是什麼?

工作坊集結了各領域的專家,在同一個環境之下,在一段時間內,一起解決問題。一群人透過溝通、調查、設計、分享與貢獻,可以有效形成共識,通常可以激盪出多元想法,當一個工作坊結束之後,通常會產出具有實踐價值的方法或建議。

為什麼促進者 ( Facilitator )非常重要?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導演,少了導演攝影師將不知到鏡頭要放哪裡,演員不知道要做什麼表情,配樂不知道要用什麼旋律,剪輯師不知道要處理什麼。導演就是要指揮大家,讓現場的所有人不只正常發揮還要產出最大效益,好讓電影可以完美產出。

促進者就好像導演一樣,必須讓工作坊裡的參與者都進入狀況,激發出大家潛在的超能力,凝聚大家的共識,再運用這些超能力思考共同問題並發揮最大效益。

如何當一個促進者 ( Facilitator )?

身為設計師的你,可能會是工作坊裡最熟識設計方法以及了解設計方法神聖之處,那這份促進者的重責大任當然就應該要由你擔當。

你不需要當一個五星級廚師來煎一個好吃的牛排給你的朋友吃

促進者不需要非常了解產品(但工作坊裡至少要有一位精通該領域的專家),因為促進者的重點是在於主持並且引導,讓工作坊發會最大效益。因此促進者必須要必備:促進共識、帶設計方法、時間控制。

1. 促進共識:

每個人可能都來自於不同領域,在工作坊開始時,也許有些人還不知道這個工作坊的目的是什麼,促進者必須要kickstart工作坊的內容,今天要做什麼?目標是什麼?會經過什麼流程?使用什麼方法?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寫在白板上,讓參與者都可以隨時看到,避免一堆人問你“等等要做什麼”、“我可以去尿尿嗎?”。

另外一個要促進的共識,要讓大家快速瞭解這個工作坊的領域,例如:假設工作坊題目是”如何提升保險保戶理賠的體驗“,參與者不一定都是相關產業專家,因此這時可以找一位專家來分享,讓參與者進入狀況。

我曾經參加過一場人壽險的工作坊,在場我和幾位新進員工完全不懂保險業務,在工作坊討論時,我提出的想法都無法被採用,而且還浪費了大家的時間來為我們解釋保險的基本概念,如果那場工作坊開始之前,有個快速的共識時間,找一位專家來快速解釋保險,讓我與新同事進入狀況,也許當天可以產出更多想法。

2. 帶設計方法:

設計方法相信是每位設計師的必備,設計方法種類非常多,身為促進者必須要知道當下什麼設計方法最能夠有效率地達成目標,需要非常理解設計方法該如何執行,也需要知道該如何教導參與者如何執行設計方法。

3. 時間控制:

一定要安排休息時間!!!

工作坊是極花腦力的的一個活動,休息時間會是參與者充電的唯一機會,如果要讓產出極大化,必須要安排休息時間,可以參考”番茄工作法“。

盡量安排設計方法在25分鐘內可以完成一個階段,接著休息5分鐘,25+5即為一個循環,連續4個循環時要就必要有長達20分鐘的休息。

我會建議工作坊可以在早上10點時開始,4個循環之後正好就是中午,讓大家休息出去吃個飯,如果還沒有產出結果,可以下午1點繼續工作坊並套用番茄工作法到4點結束,盡量就不要超過4點了,因為沒有人想要一整天被關在小房間裡。

總結

  • 工作坊可以幫助你產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想法
  • 促進者是工作坊最重要的角色
  • 你懂設計思考你就應該要當促進者
  • 你不需要是該工作坊題目的領域專家也可以當促進者
  • 促進者要會 促進共識、帶設計方法、時間控制

以上是我工作坊的小小心得,但我相信每個人帶工作坊時還是要以當下的狀況做變化,畢竟每個環境、人、問題都不一樣,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幫助到其他人!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