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所理解的“温柔的人” 說說我所理解的“溫柔的人”
❤️
睡前一個讀者給我發微信:
“想努力做一個內心溫柔的人,但忽然覺得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溫柔’。”
看到這個問題我愣了一會,有些挫敗。 明明寫東西時這個詞的使用頻次極高,卻解釋不好。
有的詞很奇怪的,大家可以心領神會,卻無法抽絲剝繭。 明白大概什麼意思,卻說不明白。 只知道是個好詞,因為被大家反復使用,仿佛含金量都高了起來。
我先來說個類似的例子。
上一個吸引大家爭相使用的標籤是——“有趣”。
人人都想有個“有趣的靈魂”,因為好看的皮囊大多天賜,靈魂還能後天養成一下,只不過一個人的“有趣”,根本不是靠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就能站得住脚跟的。
有趣是一個人思維火花的迸發時恰好被路過的人欣賞,自發鼓掌讚歎。 而不是自賣自誇的一場行銷和表演。
❤️
“溫柔”也是這樣,靠自己是抵達不了的。
它要通過被感知才得以存在。 不强烈,能讓人感到舒服,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溫柔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我想起前幾天隨手拍下的一個場景:
和朋友路過一條小巷子時忽然看到屋頂上有一大群猫。 走近發現一個老大爺站在梯子上,端著裝滿肉的小罐子分給屋頂的猫咪們餵食,一邊喂還一邊喃喃地念叨:“過年咯~”
猫咪們紛紛聚來,路人們被吸引,紛紛舉起手機拍起了毛茸茸的小可愛,老大爺小心翼翼地從梯子上下來,拎著一個裝滿純猪肉的塑胶袋站在人群裏,抬頭望著正在吃肉的猫咪。
“這是您養的猫嗎?”,我轉頭問。
他搖搖頭,:“流浪猫。”
有一隻髒兮兮的猫站在屋頂的另一端,被煙囪擋住了路,眼巴巴地望著正在吃“年夜飯”的猫群。 老大爺晃悠到牆的那頭,從袋裏摸出一塊肉抬頭往上拋,那只落單的貓撲住肉,也吃上了飯。
我悄悄看了看老大爺,他的腦袋藏在羽絨衣的帽子裏,估摸著也有七八十歲了,臉上除了褶子還有些老年斑,牙齒也不全了,不說話的時候會不自覺抿起嘴,但眼睛是亮的,平靜地望著看著那些小動物。
離開那條巷子的時候,本來困悶的心情好了一些,心口暖了幾度。 也說不清為什麼,大概是被一種力量感染了,混雜著善良、溫暖,或許還有一部分的天真和美好。
“说一说你所理解的温柔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