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郵輪之旅 Part 15 凱瑟琳皇宮
凱瑟琳皇宮(Catherine Palace)位於聖彼得堡市郊普希金村內,是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1725)送給妻子,亦是第二任沙皇凱瑟琳一世(Catherine I of Russia,1684-1727)的避暑行宮。原是一座小宮殿,後二人的女兒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Russia,1709-1762)登上皇位,成為第六任沙皇後,覺得這宮殿實在太小了,於是著手擴建,成為今日的規模
要進入凱瑟琳皇宮,要先經過亞歷山大公園(Alexander Park),公園以第八任沙皇凱瑟琳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1729-1796)最疼愛的孫子,第十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of Russia,1777-1825)命名
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
普希金村原名沙皇村(Tsarskoye Selo),於1937年為紀念俄羅斯大文豪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1799-1837)逝世一百周年而改名,以紀念他在此渡過的求學時期
穿過公園,就會見到皇宮的外圍
終於到達正殿了
和冬夏兩宮相比,個人更喜歡這宮殿在顏色上的搭配
和其他俄羅斯宮殿一樣,都是金光閃閃
俄羅斯帝國國徽雙頭鷹,現今有不少繼承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領土和精神的國家仍採用此圖案作國徽。雙頭鷹原是單頭鷹,是古羅馬帝國的國徽,後帝國東西分治,西羅馬帝國在短時間內被日耳曼人所滅,只餘下拜占庭帝國繼續傳承下去,直到伊薩克一世(Isaac I Komnenos,1007-1060)在位,為了顯示拜占庭帝國繼承了羅馬帝國在亞洲和歐洲東西兩部分的領土,身兼東西兩方的王者,要同時照看兩方的領土,因此為原有的單頭鷹加多一個頭(亦有一說是希望已呈分裂的東西教會能重新合一)
皇宮以大量人像柱作為柱身
以樹木映襯沒那麼單調
皇宮外的廣場
皇宮的正對面是隱士廬(Hermitage),為迎賓所
要注意的,是在皇宮外買的票只限於參觀大殿外圍的花園,要參觀皇宮內部,還要入內買多次票(一點也不人性化)
由於當日有很多人來參觀,宮內實施人潮管制,我們等了差不多半小時才可入內參觀
首先是主台階,感覺有點像公主的城堡
這些花插得很漂亮
大廳,天花上那幅超巨型繪畫實在夠震撼
這幅畫真的畫得超有立體感
宮內的裝潢都走富麗堂皇的路線
在宮內裝置了很多這種荷蘭彩陶壁爐
一眾精緻擺設當然也不能錯過
所有廳房都由同一條走廊所貫通
不過實在太多人了,完全拍不出這種效果來
第六任沙皇伊莉莎白的肖像畫
第二任沙皇凱瑟琳一世,雖然有點不敬,但真的很有大媽feel
琥珀室,裡面的琥珀壁板是普魯士王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非常漂亮,但當我進入房間,拍了第一張天花照後,就馬上被一位疑似職員的大媽用扇子擋住鏡頭(汗,不只是我呀,很多人都和我遭到同一命運,那大媽的身手相當靈活),在我不知所謂何事時,才看到不准拍攝的標語,唯有為鏡頭蓋上蓋子吧,整座宮殿就只有這裡不准拍照,其他的請放心去拍
畫廊,展示了大量17、18世紀畫作,這種並排的懸掛方式真的很特別,但不知是否因光線不足的關係,每幅畫作給人的感覺都很陰沈
第十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第八任沙皇凱瑟琳二世
第一公寓,是凱瑟琳二世為兒子,第九任沙皇保羅一世(Paul I of Russia,1754-1801)改建的房間,和皇宮內部的整體風格完全不同,房間以凱瑟琳二世最喜歡的新古典風格裝修,全房以綠色為主色,再配以圖案豐富的白色浮雕,天花板並沒任何裝飾,在當時是非常創新的設計,既精緻,又有家的感覺
回到地下,有一個關於皇宮重建的小展覽,介紹皇宮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受損後的重建過程
重建前
重建後
雖然皇宮於18:00閉館,但花園仍會開放至22:00,花園那邊都有非常漂亮的建築,佈局亦很不錯,非常值得花時間和體力遊覽(可惜我們這團人既沒時間也沒體力逛,雖然這裡沒彼得夏宮那麼大,但仍不小),而且若夏天來,日照時間長,隨時要到晚上九點後才開始日落,晚點離開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