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王文岳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給未來也想帶開放社群夥伴們的一點建議

王文岳
·
·
帶社群帶六年了,有一點點心得來分享
COSCUP 中由 陳瑞霖 分享 OpenStreetMap 與 Wikidata 聯合聚會

COSCUP 中由 陳瑞霖 分享 OpenStreetMap 與 Wikidata 聯合聚會

用這一篇稍稍分享一下最近對於社群經營的一些小心得,在開源社群裡面我的資歷並不是多資深。而近期許多新的社群參與者投入社群中,激發了一些大家對於社群的討論,討論中有一些不同的啟發,所以這邊留下一些些紀錄。

自從 2019 年與幾位夥伴共同發起 Wikidata 社群以來,毫不諱言的 Wikidata 社群就以我與幾位社群共同發起人為首在活動與發展。
我其實覺得這是一件不算很好的事情,在這五、六年來核心夥伴的用心經營,讓社群逐年有了能見度。
但也顯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新血加入社群。
更準確的說:社群的核心成員沒有新人加入。

這當然有許多原因,而我的見解是這樣子的。
隨著社群逐漸發展,社群開始舉辦越來越多的活動,即便這些活動帶著社群逐漸成長;但也正因如此,使得有更加繁重的行政工作要處理。
在過去自己社群參與的經驗中,這些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摸索來的;也正因為自己動機明確,所以也覺得這些付出跟學習相當值得,這些事情全部都變成了自己的經驗值。
不過在我的想像中:好像對於新的參與者來說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學習跟摸索舉辦活動或是其他核心工作的工作流程。
因為在他們參加的時候社群可能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這些事情的難度也是隨之攀升,同時彷彿對於「失敗」的包容度也越來越低。

那天跟另外一位社群發起者聊到,他認為:「臺灣(部分)開源社群已經變成為了辦 Conf (年會或是大型論壇/活動)而存在。」
我回頭思考這些事情結合前面所說,就形成了一種奇特現象:
「我們可能發現社群一直都沒有招募到新血,然後就透過舉辦活動來嘗試招募(或是獲取更多的關注度),但是活動越辦越大、活動的難度與成本也越來越高,某種程度也導致新成員的參與會越來越淺」
而如果新成員的參與都沒有辦法到達一定的深度,有時候會促使他們離開;而新成員一進來的參與難度過高、成本過高,有時候也會促使他們離開。

社群夥伴在社群夥伴的工作參與深度能多深又是另外一個議題。
事實上,許多臺灣現有社群年會的活動品質,也都遠遠超越某些全由公關公司舉辦出來的活動,而這些社群年會的工作人員多數都是無給職的。

拉回來講:社群應該要如何傳承。
在我經驗中社群能成功傳承的經驗不多,倒也不是老人不願意放出權利。
更多的是核心人物的投入變少之後,整個社群也漸漸消失活力逐漸消亡。
早在 2016 年(可能甚至更早)全球維基社群就提出「不要再建立英雄式社群 」,但在現況是社群很難不因為「英雄」離去而有所變動,僅僅是去爬梳過往的臺灣維基社群的文件,許多社群的結束就是因為:主持人畢業、離開或是無力再參與,然後就逐漸不活躍,最後終止活動。
而這邊說的英雄不一定是說這個人有多高調、有多厲害,或許只是一位投入時數高、願意做行政工作的人。
因為這些最基本的工作,其實是構築社群很重要的基礎。
一個願意跳下來製作活動訊息、宣傳以及投入相關的時間成本,但如果這個角色不見了,活動慢慢消失了,社群往往也就會慢慢停止運作(或是轉往非實體的活動形式,但是線上社群的問題依然)。

個人淺見,留下一些記錄也留給未來社群參與者做參考。
同時也感謝所有曾經跟我合作過的社群夥伴
感謝你們的付出

本文彙編自 Mastodon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