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紫風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山神>讀後感想

紫風翔
·
·
森林護管員,俗稱巡山員。俗稱就像標題殺人一樣,簡化認知下,以為巡山員的工作如名字一般,只巡山,卻不知他們實際工作包山包海,從育苗、租地管理、步道維護和各種林政業務,搶救森林火災等等工作。

當興趣成為工作,興趣還能是興趣嗎?

  大三那年參加小腳丫登山訓練營,每周假日都有兩天在山上,家人開玩笑的說:不然你去報名當巡山員好了!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認真考慮過,但被一位前輩問了一句「當興趣成為工作,興趣還能是興趣嗎?」直到如今,我也沒能有勇氣的回答。可是,這本書給出了答案,有那麼一群人,為了山、為了樹、為了大自然、為了生活,他們默默守護著台灣珍貴的森林,他們是森林護管員。

森林護管員,不只是巡山!

  之前youtube火紅的一日系列,讓人一窺各種職業幕後的辛苦,近期影視界也掀起了職人劇,我多麼希望森林護管員這份工作也能被看見。

  森林護管員,俗稱巡山員。俗稱就像標題殺人一樣,簡化認知下,以為巡山員的工作如名字一般,只巡山,卻不知他們實際工作包山包海,從育苗、租地管理、步道維護和各種林政業務,搶救森林火災等等工作。然而這幾個文字並不能真正的體現出他們的辛勞與面臨的危險,但藉由這本小說進入森林護管員的世界,能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就好像我也在一樣。透過森林護管員的視角,讓我更明白,為什麼要保育森林,為什麼要謹慎生火,為什麼要做個負責任的登山客。曾經的我以為,生火對大自然沒有什麼影響、生火是登山必備技能。但當我知道,一顆台灣雲杉得長到60年才能開花結果,孕育它的下一代時,我對於我的生火行為感到非常惶恐,我切切實實體悟森林大火的殘忍。祈望我們,因為親近山,了解山,而能為自己的行為更加負責。

以下分享書中我最有感觸的三段情節,有雷請慎入。

原本跳舞七里香應該在的位置,眼前卻只剩下一個醜陋的大土坑,活像少了棺木的墳塚。殘枝落葉四散於地,混雜新鮮的斷枝,難怪味道飄的那麼遠,我早該想到的!我攫起一把針葉,緊緊握在手心,突然有種女兒被人綁架,手指頭還被割下來向我示威的心痛感覺。

  書中男女主角們意外發現一顆婀娜多姿的七里香,為了保護它,原本打算別上樹木防盜RFID系統發報器晶片,卻晚了一步,那七里香早已被山老鼠給偷走。那種心痛的感覺,讓我想起2015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登台肆虐烏來,烏來一度成為孤島,事隔幾月後,我獨自回到烏來內洞林道,想看看它是否安好?但,一切都變了,那刻我痛心懂得什麼叫,滿目瘡痍。土石流就像嚴刑拷打般,一鞭鞭打在一棵棵活生生的樹木,每一顆倒木就像森林的傷疤,它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只能無聲吶喊。

不負責而且浪費資源的行為。國內有七成的山難搜救任務都是仰賴原住民高山嚮導,他們除了以志工或義消名義領取微薄津貼,完全沒有收取其他費用,根本是拿命在拚的廉價勞工。你知道空勤總隊有多少正副駕駛因為救難而殉職嗎?登山客的命就是命?搜救人員的命就不是命?」

  上述這段,是男主與女主爭論該如何處置兩位白目登山客的其中對話。關於山難,我想譴責的是沒做好功課的登山客,而非出「意外」事故受難者。所謂意外,在保險定義:對外來偶發性、不可預料性的事故。登山活動中,有些事可以預料、可以避免,事前研究登山路線,危險地形,可以繞開或架設繩索,使危險機率降低。近來手機離線地圖發達,學習如何使用就能大大降低迷途的風險。對於前往的山區,了解氣候溫度準備相對應的保暖衣物,也能夠減少失溫問題。可是,越來越多的登山者,上山只是為了打卡,不僅對登山基本知識一無所知,還總覺得搜救人員是義務救人的心態。搜救人員不是超人,他們上山搜救可是拿著性命冒險的呀!

這些樹,我所摯愛的樹,全部身陷火海,我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目睹它們付之一炬。焦化的樹皮和葉片隨風飄零,猶如撒落的冥紙,整座山頭已然成為森林的靈堂。

  書中最後一段,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大火因素,但從文中介紹森林大火分為三種:一種是樹冠火,例如:雷擊致鬱閉冠層起火燃燒,以台灣而言樹冠或的比例較少。第二種是地表火,火勢燃燒於樹下地表,以枯枝落葉為燃煤點,過去曾有登山客生火,卻沒有確認火星完全撲滅,衍生出森林火災的案例。第三種則是地下火,為腐質層悶燒的狀態。故事中,暗指的便是第二種人為導致的森林大火。文中的敘述,讓我含著淚不願直視,雖是小說情節,但也曾在新聞上播送著。我真的好希望自己可以回到過去,告訴過去的自己:生火這件事情可大可小,是否想清楚為何生火?真的有必要生火嗎?當越來越多人學會生火,當越來越多人把生火當作娛樂,那麼對森林造成的風險該有多大,實在難以想像!

  最後,關於小說對於女性森林護管員刻寫上,我覺得有點矛盾,但或許作者是希望透過一個外行人、一個菜鳥,就像一般大眾一樣,慢慢進入森林護管員的世界吧!另外,我很喜歡作者描繪著山林中任何事物,都非常具象化,有些自己無法文字表達出來的,透過作者文筆描繪的恰恰好。希望有更多人閱讀這本書,更多人了解森林護管員,更多人一起守護台灣的森林。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