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施登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數位轉譯系列:從料理實境節目看後製加工敘事的轉譯功能】

施登騰
·
·

前言:

本文試著從日本與韓國的料理綜藝與實境節目去來「敘事」與「轉譯」的後製加工技術,試著透過其情節內容去逆向地解構其架構與鋪陳,進而理出可參考援用的技術脈絡。

此外,本文事實上採行了「二創形式」,也就是將舊文透過不同論述與觀點再行編改與補實。此做法靈感來自於臉書上讀了另一位未曾蒙面的臉友~清華大學教育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廖冠智教授兼所長一篇精彩的臉書文章:【從日劇『東京大飯店』來看『學習科學』與『學習科技』的扮演角色】。廖所長以學習科學的角度切入分析《東京大飯店》一劇中主廚競逐星級評等的極致料理中的技巧、藝術、哲思、商業、甚至人生等等面向;且在抽絲剝繭中,廖所長再結構出的,是透過後設分析的遂行,思考其中學習科學、學習科技的意義。因此,在該文中,廖所長為《東京大飯店》理出4個面向之觀察。(詳見:https://reurl.cc/WLLvDD

有此示範後,我就試試從日韓料理綜藝與實境節目去建立「敘事」與「轉譯」後製加工技術的論述。

開始!

【從料理實境節目看後製加工敘事的轉譯功能】

壹、以「感覺」調味外的觀影趣味~料理的勝負

一、制式節目進程內的結構化創意

個人有種吃飯配電視的習慣,總愛到家後在客廳坐定即打開電視,然後開始做事、吃東西、看書、玩手機、打電腦,這是媽媽生前會叨念的「配電視」習慣。特別愛看美食節目,而且美馡戶長還理出個人非常帶有“種族歧視”的「主廚選汰標準」,非西方廚師不歡,亞洲主廚少在欣賞之列。

但廖所長推介的《東京大飯店》自然是看過的,不論是劇情的張力,或者是看門道的場景、烹飪、廚藝、美食、食材等都很精彩。但在劇情演繹中,關乎個人、團隊、餐廳的勝負,更是貫穿整齣戲的重要骨幹!

圖片來源:https://mydramalist.com/36289-nichiyo-gekijo

個人也曾在學校的「數位傳播匯流」課程中,以「美食」這主題扣緊節目型態與拍攝手法的變化,但也透過題材類型的歸類與分析,去談影像敘事的結構化創意。

若要談這類美食節目的「制式結構」,就必須要提及【料理鐵人Iron Chef】。這個元老級美食節目是日本富士電視在1993年10月推出的雙人料理對戰型態(stylised cook-off)節目,每集由不同的挑戰者選擇挑戰三位(後期為四位)「料理鐵人」中的其中一位,也在一小時內根據主持人揭開的神秘主題食材完成各種菜式以進行雙人廚藝競技。

由於受到歡迎,甚至還授權泰國與美國電視台,發展成風靡全世界的日、美、泰等版本的【料理鐵人Iron Chef】料理競藝節目。我能在youtube追完大部分的日版【料理鐵人Iron Chef】,得益於美國電視台的美語配音版,如果英文聽力還行,且不介意配音員一人分飾多角的「窘迫」,可以在youtube頻道上找到各種食材的名廚對戰。也因此,那位出資成立此料理競技場(Kitchen Stadium),並主持此名廚對戰名仕貴族~Takeshi Kaga(Chairman Kaga)每次在介紹主題時的著名開場白:「私の記憶が確かならば…(如果我沒記錯)」,就變成了「If memory serves me right…」。

此節目著名的流程如下:

  1. 節目會從名廚名言字卡開始,然後出現Chairman Kaga開場介紹設立料理競技場(Kitchen Stadium)的想法,並透過影片介紹3位(後來4位)分別代表日本、中國、法國、(義大利)料理大師的「料理鐵人」登場。然後就是在此場地一些經典的對戰史與盛大規模的鋪陳。
  2. 在說出「私の記憶が確かならば…(如果我沒記錯)」,就會透過影片介紹挑戰者(刺客)的不凡來歷,所精挑的挑戰者也會在影片中述說自己的想法。
  3. 接著就會固定出現Chairman Kaga在台上環視自己一手設立的料理競技場(Kitchen Stadium),且有眾多的廚師站立在場中。在鏡頭緩慢Zoom in Chairman Kaga時,Kaga會露出滿意的詭異微笑,然後拿出甜椒大咬一口,且邊咀嚼邊笑。
  4. 就在挑戰者從競技場外登場就位後,Chairman Kaga會下台進行簡單的訪問。然後,轉身從台下介紹出3位(後來4位)分別代表日本、中國、法國、(義大利)料理大師的「料理鐵人」登場,且是非常戲劇化舞台效果的隆重出場。
  5. Chairman Kaga接著會再訪問挑戰者,並且請他/她指定是要挑戰哪位?指定後,就會透過畫面去醞釀對抗氣氛,像是特寫的對視畫面、挑戰者指定鐵人的堅定手勢、鐵人迎向指定的氣勢….等等。
  6. 挑戰者與鐵人會分站在雙方進行烹飪的場地前方,從台下關注Chairman Kaga帶著戲劇化舞台笑容,伸手掀起覆蓋在食材上的鋪布,並揭示當日競技的「主題食材 Theme ingredients」。此時相對於Chairman Kaga的得意的笑容,挑戰者與鐵人會頓時露出或驚訝、或深謀、或無感、或胸有成竹的表情。
  7. 競技過程中,或有轉播台即時訪問與說明料理人的烹飪技法、食材處理、菜色分析等等內容,主播一定是Kenji Fukui,專家則都是Yukio Hattori(服部營養專門學校主席),然後搭配一到兩位名人或明星。
  8. 菜式完成後,會由挑戰者的成品先登場讓評審品嚐,並在席間提出心得感想;然後才由鐵人的料理成品登場。再品嚐完多道料理,評審再寫下自己的評分。
  9. 最後,再回到揭示「主題食材 Theme ingredients」的場面佈局,但不同的是此時台上的Chairman Kaga身後會有評審們列隊,共同與料理人等待一一唱出每位評審分數後最後競技結果!

也因此,在此節目制式結構的介紹後,再把把日本版、美國版、泰國版的【料理鐵人/Iron Chef/料理の鉄人】節目作一簡單的比較分析,也會覺得有趣,且加深此手法在延續「元祖節目」的必要性。

二、遊戲化勳章關卡制外的情感鋪陳

無論是日、美、泰等版本的【料理鐵人Iron Chef】料理競藝,所刻意鋪陳的都是中華、日本、法國、義大利料理鐵人面對其他料理人挑戰的名位捍衛戰,是挑戰者進入競技場的挑戰Boss,也是鐵人捍衛名位的關卡勳章。【料理鐵人Iron Chef】的維基資料統計的很清楚,維持高勝場與高勝率的是法國料理鐵人Sakai Hiroyuki坂井弘行。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on_Chef
圖片來源:https://i.pinimg.com/originals/85/6e/be/856ebe0c6c9250b187f9369afd3bf444.jpg

這樣的對戰紀錄,以及各位鐵人在競技場所捍衛的中、法、和、義料理界的王位,自然充滿對抗性。但在勝負之外的情節與情感鋪陳,才是這節目扣人心弦,且歷久不墜的原因。以幾個要點說明如下:

  1. 角色風格的塑造

個人確實批號日本版的元祖系列,畢竟是最經典的,以前在國興衛視頻道常播,與美馡戶長也看過不少集,戶長偏愛中國料理鐵人陳健一,因為很有笑容;個人則喜歡長老角色,日本料理鐵人道場六三郎。

這位道場六三郎是很有威儀、如武士般的料理人,他的存在也是代表日本料理的絕對正統,且在諸位料理鐵人中,道場六三郎更像是位長老。也因此,若挑戰者為在和式料理競技中一戰成名,就會挑戰長老的Boss~道場六三郎,而國外挑戰者為迎戰國際美食優劣的料理對抗,也會挑戰他。但難度很高,從道場六三郎的 39場對戰的歷史紀錄來看,成績是33勝5負1和的85.9%勝率。

道場六三郎作為和式料理正統的代言人,有兩件事是很固定的,一是以柴魚片熬煮湯頭;另一是在正式料理前,會先如儀式般地先寫下「お品書き」,將此席每道料理都設計好。

圖片來源:https://i.ytimg.com/vi/6GRTQi4eqHY/hqdefault.jpg

2. 角色定位的經營

相對於道場六三郎的正統,在其退役後,第三代鐵人~森本正治的角色風格是完全翻轉的叛逆風格,所以,我個人印象深刻的鐵人對抗賽倒不是那些初代的經典戰役,而是這位第三代日本料理鐵人~森本正治對抗日本料理界的傳統勢力逆襲,以及對抗美國的叛逆主廚Bobby Flay的經典戰役(最近TLC頻道有播放【巴比的早午餐】,個人很討厭此人的料理) 。

森本正治大有來頭,個人經營餐廳有成,但絕對不是傳統料理人,不管是料理創意、手法、與成品,特別是對照長老鐵人道場六三郎的傳統形式。

森本正治個人官網上的杜哈新餐廳預告。圖片來源:https://ironchefmorimoto.com/2018/01/01/see-you-in-doha/

所以當他新任第三代日本料理鐵人時,日本料理界急欲挑戰他的代表資格,也對其離經叛道無法認同,所以好幾次的新舊日本料理之戰。像是安排京都祗園名廚Tonigawa的「鰻魚料理之戰 pike conger battle」就很經典,不論是現場的介紹時的情節鋪陳,或者是料理食材與手法的演繹,都使此料理節目成了正規與背道的對役。我推薦看以下這場由森本正治與京都祗園名廚Tonigawa的「鰻魚料理之戰 pike conger battle」。

但在叛逆森本正治反過來對抗日本傳統料理的戰役中,最經典的且是更赤裸的捍衛正統之戰,則是來自由日本料理協會的由太田忠道領軍「太田軍團」與神田川俊郎所領軍的「神田川軍團」的挑戰。太田忠道與神田川俊郎都是在日本料理界具有代表性的名廚,也都曾經成功挑戰諸位料理鐵人。森本正治榮膺第三代料理鐵人後,這些「傳統勢力」自然對其創新料理手法與想法很不認同,認為其在日本料理鐵人的正統之位反噬侵蝕了原有的正統,所以節目中就有多次由所謂「天地之會」派出刺客挑戰森本正治。

甚至,第一代鐵人道場六三郎也曾帶著自己的弟子Miyanaga前來挑戰,則使森本正治成為能驗身正統與有實力日本廚師的試金石,而森本正治代表的就是日本料理鐵人的真實力,而Miyanaga則是在料理中重現道場六三郎傳統經典手法。

然後,個人認為最有趣的是森本正治正也在一場國際料理人的挑戰時,化身成為日式廚藝正統的積極捍衛者。說明如下:

當【料理鐵人】遠赴美國迎戰當地料理主廚,其中美國廚師Bobby Flay就指定挑戰森本正治,經典話題出現在Bobby Flay在料理完成後踩到料理台的砧板上振臂歡呼,全場的當地觀眾嗨到沸點。森本正治頗不以為然,並在隨後的受訪時,認為這是大不敬的舉動。他不解,何以料理人竟能不尊重自己的用具?

下圖就是截自YouTube上的影片~「Why Bobby Flay is a Douche-Bag… Disgrace to Iron Chefs! 」,中文就是「Bobby Flay是個惡棍,是料理鐵人之恥!」之所以說是「料理鐵人之恥」是因為他後來就是美國版「料理鐵人」的鐵人之一。此時,最離經叛道的第三代「日本料理鐵人」,竟在遠赴國外的戰役中,以行動與指責捍衛了日本傳統的料理魂,若有興趣看本文分享的森本正治 vs. Bobby Flay影片,就會看到森本正治很習慣地在每次的料理過程中清理檯面與用具。

Bobby Flay在完成各品料理好,在助理廚師協助下站上料理台/砧板振臂大喊,接受支持觀眾的歡呼。截圖自:3:3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PbNjBYZ64

貳、以「美食」佐餐外的觀影趣味~名廚的光環

一、名廚+廚藝的場景切換

再談名廚題材,介紹我如何傾心於年輕狂傲又帥氣的Marco Pierre White經營米其林餐廳的紀錄片,紀錄片中還看到當時還是學徒的米其林名人主廚Gordon Ramsay的身影;然後去追Gordon Ramsay的早期的米其林餐廳經營紀錄片【Boiling Point】、讓他更出名的知名實境秀節目【Kitchen Nightmare】(很像日本節目的【搶救貧窮大作戰】,只不過全由Ramsay大廚一手包辦拯救工程)、以及【Hell’s Kitchen】(節目重點就是Ramsay大廚在廚房的粗口咒罵),後兩個節目多了些鋪陳,比較是實境秀的類型;最後,免不了也介紹Jamie Oliver廚藝,【Jamie Oliver’s 15 Mintues】就很合適,以及他如何花時間拯救英國、美國國小的不營養的營養午餐的實境紀錄片【Jamie Oliver’s Food Revolution】,介紹如何由名廚發揮影響力,改變許多國小去費心準備更營養健康的午餐。

這樣的名廚廚藝於不同場景的切換,也使「名廚+專業」能在不同場域有所延伸與擴展。畢竟透過名廚代言,確實在特定料理議題中具有其論述的代表性。

但這也不是都具有效度的,像是Marco Pierre White變老後,在近年拍攝的【Great British Feast】看他如何遍訪英倫在地食材,然後選材後為名人貴賓烹調一場美食盛宴,以及這拍攝精緻、大格局製播的節目如何毀了這位已經過氣的名廚。中間的斧鑿太深,表演太過,個人風格過強…,罄竹難書。

二、名廚 ≠ 廚藝的角色切換(美食與文化代言人)

要提名廚沒廚藝的代表就是Anthony Bourdain,他也是位知名「主廚(有些人說的比較會)」,有主持過許多美食文化旅遊節目,還像是【No Reservation】與【Parts Unknown 】系列節目。Bourdain在2018年6月9日自殺時,我還寫了網誌【I am Anthony Bourdain. I write, I travel, I eat, and I hungry for more.】弔祭他。

介紹Bourdain時,他總被稱為名廚,因為他曾在2004年出版一本經典料理書【Anthony Bourdain’s Les Halles Cookbook】,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暢銷了料理書。但我個人沒追過他的料理,基本上不認為他會煮,更沒把他當作「名人主廚 celebrity chef」(與硬底子真主廚差一級),其廚藝與Marco Pierre White、Gordon Ramsay、Jamie Oliver之流的名人主廚差距甚遠,但作為所謂的「名人主廚」,他可比從「美國料理鐵人American Iron Chef」出身的Bobby Flay、Mario Batali之流好太多了。

真的很喜歡這傢伙,很有型,而且越老越有。他在節目中抽煙、喝酒、愛用Fuck當語助詞。很敢吃,蝦頭豬頭內臟都吃;也很能吃,輕鬆解決整桌海鮮和不斷上的異境美食;更是很能喝,每餐必佐酒,啤酒白酒紅酒伏特加;超會用筷子,愛去越南,還當過前法籍老闆與法國主廚的在地響導多次(此文封面照中,就是他與歐巴馬在越南美食餐廳的合照)。但個人很喜歡Bourdain這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很會講。不是愛聽他講美食,他不是Jamie Oliver那種表情滿到爆,每道菜都美味到要休克升天的那型,而是像伍迪艾倫的那種帶點紐約人尖酸機鋒,他會說:

「好吃,哇,這棒。喔啊!蝦腦真是最好的沾醬,說真的,如果你不喜歡這蝦沾醬,我不能跟你當朋友。」
「大部分四十歲的人應該每天起床就吃這樣一堆海鮮當作正餐,」
「吃素的,對不起,這種美味你們不懂,也不知道你們怎麼談美食生活的。」

節目中訪談在地長者談政治與戰爭,Bourdain也會注意到這老兵,即使過了幾十年,談內戰時,還是會降低音量半掩著嘴。這就是Bourdain的美食與文化節目風格。

上圖截自Anthony Bourdain接受CNN訪問的片段,談的是與歐巴馬在越南小餐館用餐的經驗。圖片來源:https://www.rollingsto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bourdain-obama-429e2fd0-b412-4a22-804a-acb7a25d8d43.jpg?crop=900:600&width=440

我很愛看電視,更愛吃飯時,看著美食節目,能有Bourdain的【No Reservations 波登不設限 】、【The Layover波登過境】、【Parts Unknown 波登闖異境】的話,即使沒有Jamie Olive或Gordon Ramsay兩位大廚烹調美食,都沒關係。因為看著的是「美食+文化」仍能令人生津的內容

參、「美食」與「故事」的取捨~談近來美食節目的發展

一、 喜歡的是美食不是故事

說真的,亞洲料理節目看了也頗多,還是喜歡中國內地的影片較多,在央視的節目官網追過許多美食節目,拍攝精緻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自然沒錯過。最近則喜歡緯來育樂台的【老廣的味道】以及【味道雲南】,雖然兩省的特色料理都很特出,但愛雲南多些,畢竟自己因為美術考古研究的關係,已經去過雲南多次,甚至還帶過雪梨大學的老師們去拜訪過考古所與雲南大學,在多民族滇地的顛覆美味與衝擊味覺總是不會讓人失望。

相對的,台灣美食節目或介紹就貧乏多了。看得出是簡單的單機或雙機作業,很少深入的夠水準訪談,常只消一家店就一集,更常看到的節目模式就是:「竹科工程師轉行型」、「浪子回頭金不換型」、「苦命媳婦熬成婆型」、「孤兒寡母奮鬥型」、「第二代銳意革新型」、「古傳秘方繼承型」、「旅外習藝有成型」、「離家返鄉在地經營型」、「老店凋零再奮起型」等等,一店一勵志故事,常把美食料理當配角。但我個性闇黑,本來就很難用勵志事蹟佐餐,所以不常看。

最近常看的是韓國美食節目,雖然沒太常看美食節目主持天王~白鍾元的節目,但他的美食旅遊節目風格自然,算是挺欣賞的。比較喜歡的是【守美家秘笈/小菜】,金守美是知名的資深演員,以演黑幫女魔頭聞名,節目中由她搭配1位助理、3位主廚,每集邀請來賓品嚐,場面就像聚餐會面一樣平常,總是在守美示範烹調家常菜,3位主廚跟著學習料理步驟後,全部人坐下品嚐現煮美食。因為道地、也因家常,這些韓式煮食、醃漬都擄獲了熱愛韓食的觀眾。我個人比較屬於,原來韓食也不差那類。

圖片來源:https://imgur.wallasian.com/uploads/2018/06/29/soo-mis-side-dishes.jpg

二、說故事應在美食之中

這些是身為鐵粉,由料理美食/料理實境節目給我的有趣回憶與故事。之前看到美食節目介紹烏魚子義大利麵,福斯電視台上的【玩味義大利】中大衛洛可 David Rocco 做了到蛤蜊烏魚子義大利麵,想起Anthony Bourdain與其妻訪義大利薩丁尼亞娘家時品嚐的一到當地美食~烏魚子末義大利麵,那是我最喜歡的一集,而那份日常的家鄉味,也是Bourdain夫婦最懷念的味道,也是縈繞在我腦海久久難忘的美食記憶。

魚子義大利麵。截圖自: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5784mz

三、美味不變,敘事已有變化

從名廚到名人、從名菜到小菜、從餐廳到餐桌、從廚藝競技到小烹家常、從世界美食到家廚料理。這些年來,近年來看過許多廚師變名人,甚至名人變廚師(很不想舉謝霆鋒為例),也看到場景從世界各地米其林餐廳、知名餐廳料理台,換到棚內或家庭廚房來。

甚至在拍攝手法上,雖然紀錄片、綜藝取景拍攝的影音攝製團隊作業模式仍是主要的形式,很記得Bourdain在【No Reservation】節目中,常常對著鏡外的攝影師或製作人說話;不過就因為實境秀形式走紅,加上各式攝影設備推陳出新。目前在許多節目中不僅常見到空拍機出定,就連固定式的小型隱藏攝影機也都拍攝到許多自然的對話與細部畫面。

輕巧且畫質佳的GoPro數位攝影相機。圖片來源:https://cdn.pocket-lint.com/r/s/970x/assets/images/142447-cameras-review-gopro-hero-6-black-image2-dlzsbhufkt.jpg

於是,類似【Running Man跑跑人】模式這種運用多組廣播級攝影機、單眼相機、定置攝影機(GoPro)等美食實境節目真的不少,像是韓國綜藝節目製作人「羅PD」羅暎錫的作品:【西遊記】、【尹食堂】,以及本文要介紹的【一日三餐】等就是如此。除了必要的節目內容設定外,大量拍攝到的影音內容,更成為以「後製加工敘事」方式,讓這些日常的生活、互動、勞動、備餐(主要內容),創造了許多零散的劇情,但這些劇情成篇,累積每個觀眾個人的品味這些角色、這些美食、這些故事的眼耳舌鼻的感官連結。

【一日三餐】「旌善篇」節目劇照。圖片來源: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0449

從【創意是發現,不是發明:「兩天一夜」、「花漾爺爺」、「一日三餐」韓綜王牌製作人羅PD的創意成功學】一書的內容,引其中的章節名稱,可以而在實境拍攝現場,以「無腳本電視劇」、「隱藏攝影機的力量」、「製作組也是主角」(以上引自該書章節)所攝製的影音內容,透過「魔法般的後製調味料」就變成一段段「後製加工敘事」劇情在節目中,不斷牽引著觀眾參與其間,而這「後製加工敘事」就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四、在美味中看到劇情

在料理美食/料理實境節目中是否一定要有故事呢?必須這麼說,以個人的體驗,「劇情 plot 」應該優先於故事「story」,故事確實必須要許多劇情的接續演繹與結構才能成形,但劇情卻可以自成章節片段,任憑觀眾累積與組合。

曾在泛科學網站刊載的【常常跟著指標迷路?「尋路」設計原理大解密】文中介紹過ML Ryan (2001)在《Narrative as Virtual Reality: Immersion and Interactive in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Media》一書中提出九種「具尋路設計之互動敘事結構」,雖然 Ryan 的理論主要是用來架構在故事敘事理論形式上的。他分為「時間敘事」與「空間敘事」兩大分類上,偏向空間類者,結構可自成一個迴路,使用者可雙向來回。像史詩漫遊(Epic Wondering)架構則是開放式的空間體驗,比較不具有起始點限制,可任意地在空間中遊走體驗。

圖片來源:https://weixuanzhaosss.wordpress.com/dissertation/

個人覺得這種料理美食/料理實境節目也該是非敘事結構或導向的,無論是上述的空間敘事或時間敘事迴圈,一段段劇情累積與組合的仍是美食、美味。畢竟不是描述家族餐廳經營的起伏辛酸、米其林星級主廚的心路歷程、探尋美味秘辛的酸甜苦辣等類的美食料理類故事。而且這些劇情串連起的是主題敘事體中的片段與角落,都能是在故事之中的,沒有時間序列前後演的必然/必要性,更無完整與殘損的結構性。

前段所說透過「無腳本電視劇」、「隱藏攝影機的力量」、「製作組也是主角」所攝製的現場實境記錄影音,透過「後製加工敘事」,以「魔法般的後製調味料」就變成一段段吸引人的劇情內容,且自成章節片段,任憑觀眾累積與組合。

因為從不追劇,也難以依著集次循序觀賞,但興味不減,也無接戲壓力,反而更能享受這樣的劇情組合。

說實話,不論是以故事結構、美味程度、類型特徵來說,【一日三餐】是個很特殊的劇種、節目。我整理遠見網站上的「《一日三餐》為何爆紅?剖析實境秀之秘」一文,以「深入觸及」、「極致減法」、「全程如實紀錄」等歸納了此料理實境節目的成功因素。簡述補充如下:

  • 「深入觸及」: 因為【一日三餐】三季節目都以體驗自給自足的實境綜藝方式,將節目拉到農村、漁村駐紮,以體驗平凡生活的每日三餐備餐過程。參與成員為「旌善篇(農村)」的李瑞鎮、玉澤演、金光奎;「高敞篇(農村)」的柳海真、車勝元、孫浩俊、南柱赫;「得糧篇(漁村)」的李瑞鎮、文晸赫、尹鈞相。這些成員在拍攝期間都住在這些農村與漁村的民宅中,長時間的拍攝與收音,讓所有成員的一舉一動與想法,都能夠再深入觸及後成為劇情元素
  • 「極致減法」:【一日三餐】除了固定成員外,就是特別來賓,不僅人數減至極致,連地點的選擇都是很偏遠。生活必需簡單到極致,因為採買不易,得自給自足,甚至以工換食(多半是肉)。內容也簡化到極致,因為就是生活、工活、備三餐,生活、工活、備三餐…的鎮日循環。
  • 「全程如實紀錄」:大量的工作劇組人員、以及不處不在的攝影機(廣播級攝影機、空拍機、單眼相機、GoPro攝影機)、成員身上的收音設備等等。不需休息的攝影機全程如實地記錄了每個角落、每個時間、每句對話,羅PD以「無腳本電視劇」、「隱藏攝影機的力量」、「製作組也是主角」等形式,在現場獲得了許多的劇情素材。
【一日三餐】「高敞篇」。圖片來源:https://www.niusnews.com/=P1mbvab1
【一日三餐】「得糧篇」。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news/463kx83.html

這些素材透過「後製加工敘事」後,看到的是這些男星們在農村、漁村費神費力準備日常三餐的「貼近生活」、「真實反應」的劇情片段,引觀眾看到其間的點滴、情緒、食物(「旌善篇」的三餐是災難悲劇,但更有趣味)。

肆、素材不會創造內容,人才會~談後製加工敘事在博物館的可能

此節試著在博物館專業上加上應用的想像與分析

試想,如果拍攝一整天24小時,共10部攝影機出動,獲得非常非常多的影音素材,如何剪輯後製成吸引人的「料理美食/料理實境節目」呢?

從【創意是發現,不是發明:「兩天一夜」、「花漾爺爺」、「一日三餐」韓綜王牌製作人羅PD的創意成功學】一書,羅PD給的答案是「魔法般的後製調味料」,我給的名詞則是「後製加工敘事」,因為更符合本文需求。

不可否認,博物館典藏品能提供的素材也很豐富。不知是否這樣的「後製加工敘事」技術與觀念,能將這些典藏品圖文、影音、背景素材轉譯劇情呢?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故宮國寶歷險記】系列一直都是國際博物館相關獎項的常勝軍,個人一直不是很愛,但很肯定它作為導入國內3D動畫能量(導演、技術)的正面價值,特別是在前面幾個系列當時的產業背景與情況。但多次在大學、研究所課堂上放映推介過時,當場那些絕非Target Audience的大學生、研究生都笑了,雖然也被影片中幾個文物角色的動畫水準嚇到,但因為劇情中幾件文物(不是動畫角色)的登場時間實在太「刻意」,加上教育企圖掩過技術創意的「刻意」。所以,在欣賞後,總是要提醒:「數位內容轉譯」很不容易。因為有過類似的工作經驗,得說聲,真的,辛苦製作團隊了;真的,台灣的數位技術很棒。

最近特別喜歡【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臉書粉絲團上的幾件「長輩圖」。像是: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15705848665816/2432665730303153/?type=3&theater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27558364147231/2431018797134513/?type=3&theater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15705848665816/2435078366728556/?type=3&theater

然而會開始關注這粉絲團小編的創作,是從下面這幾件作品宣傳的「文案」內容開始的 。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15705848665816/2435078366728556/?type=3&theater

特別是下面這件「北宋 汝窯 青瓷紙槌瓶」的文案。

我是個歷經大風大浪的女子。歲月的洗禮無法在我身上增添皺紋,只有如蜻蜓翅膀般散裂的開片美得像詩,修長的頸線、小露香肩、天使般的胸形,十足的黃金比例!雖然傾國傾城的美色,讓我住盡各朝華麗王宮,享盡榮華富貴,卻也讓我的人生歷經眾多波折。
每一個愛我的男人都想在我身上留下記號。首先是北宋的國君,他散盡國銀,只為讓我的肌膚抹上一層層雨過天青般的羽衣。
幾經流轉,我曾在亂世中被削斷了髮,但又被悉心地修剪整齊,戴上了金屬的王冠。
直到輾轉進入清宮,我遇到了今世最愛我的男人 — 乾隆君。他甚至還到處搜尋我的親姐妹,只為讓我們在宮中團圓。無奈,乾隆君也是個佔有慾極強的男子,他曾為我做了情詩、讚美我,甚至還讓人在我的腳下把這些詩刺了青,好讓別人永遠知道我是他的女人!
如今,皇冠已被卸下,不知流落何方,美人遲暮,只待各位看倌賞光了。
想知道誰才是乾隆皇帝的最愛?

上面內容是得知道此器口沿殘損曾鑲金扣,器底有乾隆御製詩銘文,知道史載「汝窯」的雨過天青釉色等等深度知識才有辦法寫出此篇的。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15705848665816/2435074183395641/?type=3&theater

這些都是博物館教推、展示、典藏專業為這些歷史文物加上的「魔法般的後製調味料」的「後製加工敘事」。這些文物變得更為可親、可感、可知了,多了些個性角色,但又不背離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此外,以此「後製加工敘事」觀點去看文物介紹的話,個人其實覺得可以借鏡的是大陸央視紀錄片台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下圖所談的也是「千年之戀」,用的是南京博物院藏精品,在兩瓣合體內刻有有「長毋相忘」銘文的「漢代銀帶鉤」。

這是出土自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墓主為漢景帝第五個兒子~劉非(漢武帝帝同父異母兄弟)的隨葬品,也劉非送給嬪妃~淳于嬰兒的定情信物。記錄下的也是千年前,彼此不相忘的深情承諾。

圖片來源:https://www.xuehua.us/2018/10/16/%E6%96%87%E5%8C%96%E9%9D%A2%E5%AF%B9%E9%9D%A2%EF%BD%9C%E4%B8%A4%E5%8D%83%E5%B9%B4%E9%95%BF%E6%AF%8B%E7%9B%B8%E5%BF%98%E8%AF%89%E7%9B%B8%E6%80%9D%EF%BC%8C%E5%8D%97%E5%8D%9A%E9%93%B6/zh-tw/

提得一提的是【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紀錄片不僅旁白、拍攝、配樂均跳脫以往窠臼,也善用文化時尚與年輕網路語彙,讓【秦代跪射陶俑】懂得「放低自己」,讓【漢代長信宮燈】承諾「照著你」,【唐代仕三彩女俑】也會自嘲「兩千年斷食斷水,腹部的贅肉竟沒有半點兒鬆懈,哎,減肥真難。」。這樣的Freestyle造句,就連例舉的【漢代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都有:「不求萬人之上的國王,獨寵伊人,只求兩人之間的私語長繫腰間。」(資料來源:「“你有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查收。」)

還是必須說,期待科技與文化的從業人員、專業人員不僅要互相競合觀念與技術的成長,也要放開身段彼此擁抱。如果國寶會說話,也會出長輩圖,一定也是這樣想。

會說:

如果有一個懷抱,勇敢不計代價,別讓我飛,將我溫柔豢養~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pmsouth/photos/a.1615705848665816/2435952743307785/?type=3&theater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