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構圖
不少香港藝圈朋友在爭論:有構圖考慮或設計的繪畫就是插圖,不是藝術?
小學上繪畫班,畫靜物,老師把靜物擺放好,叮囑不要在畫紙中央畫任何東西,而要畫在中央偏左或右。就是這樣,無論繪畫或攝影,即使沒有特別設計構圖,但也形成了構圖的習慣。
到後來,學了黃金三角比例,就發現不放東西在畫面中央某程度是根據此法則。而此類古典法則是從那裏來?就是古人觀察大自然並加以分析得來的宇宙定律(pattern)。從藝術歷史得知,西方古典畫並不是用來表達畫家的情感,主要題材是宗教、神話或人像,及後來的歷史事件。畫家便用這些視覺法則來構圖去表達畫的內容。另外古典畫有不少都是以“school of painting”的模式去製作,即畫家手下有很多徒弟,畫家大約把畫構思好,便交由徒弟製作,可以說是"合作畫",要達到某些水平,就要根據某些法則和方式去製作。到現代的繪畫(Modern Painting),即印象派、立體派等,都是有構圖設計。
直到當代藝術的時代,及抽象畫的出現,藝術家以畫作去表達物質/顏色本身、作實驗及以物質/顏色去表個人情感等,並一邊創作一邊發展其作品,到藝術家認為「完成」才停筆,畫面的構圖設計才沒有那麼著重。
但若畫家/藝術家本身曾受傳統藝術訓練,根本古典畫的構圖模式已根深蒂固,在不知不覺、很自然的情況下運用了去作視覺表達。所以,當代藝術的繪畫又算是“有”、還是“沒有”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