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 | 二〇二四年五月六月
五月初的我正式離職,成了一個無業游民。我想借這個五月減慢脚步,給自己一些時間去照顧自己的靈魂,以及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畢業就快兩年,我反而愈來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喜歡什麽。打開招聘網站,我已經失去毫無疑惑即刻輸入關鍵詞檢索的能力。我不停地問自己:你到底喜歡什麽?你到底適合什麽?你到底以什麽樣的方式輸出才是最舒服且快樂的?這是我要在五月得出的答案,至少我需要決定我的下一步跨向哪裡。
感情方面,我和男朋友也迎來了我們的磨合期——近一個月的矛盾次數愈來愈多,讓本以爲我們不需要磨合的我有些手足無措。我已經不確信我們是否能夠一起解決這個階段的任務,繼續走下去。與此同時我又想到,如果我永遠在放棄,永遠在奔赴新的開始,那我是不是永遠不會有一段長久關係,甚至是一個家呢?在痛苦但積極的溝通下,我們試圖一同舖出一條屬於我們的路。
15/5/2024
在尖沙咀健完身,我突然想做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事情。於是沒有直接前往地鐵站,而是穿過馬路走進了從前經常跑步的九龍公園。天氣好到有些不真實。陽光穿過樹葉縫隙,光影碎在紅磚上被風吹得搖搖晃晃。我倚坐在長椅上,陽光溫溫熱熱,風也溫柔地帶著一絲涼意吹過來。不是每一天都有美好的事情發生,所以要記得那些生命裡的美好時刻,然後我掏出手機,拍下一些照片和視頻做記錄。我在手機備忘錄上寫下這段文字,「公園、海灘、山和樹林對我而言都是很適合清理負能量的地方,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裡的能量是乾净且流動的。」
後來又繞到突破書廊,久違地沒再趕時間走進書店,可以容許我取一本感興趣的書坐下閲讀。看了一些關於大腦、記憶和香港文化的書籍,最後買了一本旅居日記回家。
期間和正在上班的男友分享自己看到的點點滴滴,想著「如果他在身邊就更好了」。有很多這樣的時刻——很想和喜歡的人分享當下的美好,希望對方在自己的身邊,然後感慨道:即使有家人、朋友和戀人,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在行路。不知道是不是童年經歷的關係,我從很小的年紀開始就有分離焦慮,並一直持續到我長大成人,唯一不同的是現在的我學會和那股力量抗衡。當我陷入難以言狀的孤獨和痛苦時,我會强迫自己去做事,不管是做家務、做運動還是讀書看電影寫字,一直練習著將自己從泥淖中拉出來,告訴自己「That's ok. 我沒有被抛棄,對方只是暫時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或者「我是一個獨立而有力量的人,我有足夠的力量去決定自己的人生」。
和孤獨和平共處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在嘗試或者做成一件事之前,先不要批判自己,批判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可能性。這句是當我想試試寫文章和畫畫卻又開始批判自己做不做得好時,突然蹦出來的一句話。嘗試、無懼犯錯、體驗和感受會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更多的可能性,我們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熱愛。
練習勇敢,練習由衷地肯定和贊美自己,練習由衷地贊美和祝福他人。
五月回了一趟家鄉,在家待了三五天,見了一些親戚和朋友們。發現自己在和大家相處的過程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待人接物都更加成熟了。
爸爸問我回家一趟有什麽感悟?我想了一會兒,回答説:「沒有什麽大的感悟,不過只是借這個機會休息一下。如果一定要説感想的話,我發現自己已經努力走得很遠,也變得更强了。」
離開了社交網絡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了不窺探和不好奇他人的生活,並且發現就算不看朋友們的限時動態也沒什麽影響。所以回來以後我就再有意識地減低了養成刷社交軟件的習慣,減少窺探和羡慕他人的生活的時間,而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
長大之後真的沒有以前勇敢,迫於經濟壓力,找工作就像抓救命稻草一樣,沒有以前的理想主義,只要能供得起房租、吃得起飯就行。
現代社會,我們已經被各種資本製造出的消費觀所捆綁。我們所消費的是否真的是我們需要的?而作爲市場營銷人,覺得世界愈來愈多人造的美麗的同時,感慨自己爲了生存逐漸成爲了資本的工具甚至成爲資本本身,被各種人造的觀念捆綁著消費,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下午和Jade分享聽到的博客,「我們的心不是本來就這麽遲鈍的,是現代的社會阻隔了我們和大自然萬物的連接」。除了網絡和手機,我們還感慨現代社會中的工作也讓人愈來愈遲鈍——因爲不允許我們擁有太多關於「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她問,「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生活變得便捷了,但是真的讓人的幸福感提升嗎?」我說,「生活的更多時候,我們反而和科技一樣,是維持現代社會運轉的螺絲釘,忙著忙碌,連自我都沒有,何來自我幸福感。」轉念又說,「可能對於上層人民是幸福的吧哈哈哈」,她説,「我們只是工具人」。
我們時常和資本主義討價還價,要玩這個商業世界的游戲,就要遵循這個游戲的規則——我們被收買而成爲工具,再去收買別人。
和朋友聊現在這個年代,大部分人都要做slash,否則很難長期穩定發展。
再和他聊到這個時代的不易。我感覺現在的世界正在處於一場曠日持久的混亂和重組的過程中,生活方式、商業合作、資本流通等各方各面都在經歷變化,充滿各種不穩定性,我想我們終將會摸索出相對穩定的道路。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不易。
最近把自己關在家找工作,只有面試和grocery shopping才會出門,期間也拒絕了朋友們的邀請,只想專心在這一件事情上。在找到工作之前,完全沒有玩樂的心情和欲望。
昨天看完了李娟的同名小説改變的短篇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激發出時常被我的「批判」所壓制的書寫和表達欲望,打算不管寫的是什麽内容、寫出什麽内容,都試著讓文字像思緒和情緒一樣自然流出。
找工作是一件很磨練心態的事情,特別是頂著高昂月租八千港幣的壓力,懊悔自己是否應該早一點開始找工作呢。另一方面,鍛煉心態的方面還在於:在每一次投遞和面試的嘗試中,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不知不覺中就會積攢負能量——質疑自己的臨場發揮,懷疑自己的能力。這時候就會反復地想起,人們常説的「堅持就是勝利」,是否有毅力和勇氣在看不見希望的道路上堅持,就已經篩選掉一部分人了。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呢?還是説「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取決於個人的心態,而不在於job nature呢?
星期五的面試,即場收到了一個offer,但一直很糾結是否要接,因爲這不算是一份我非常心儀的事業,只是一份我爲了養活自己而試著投遞的工作。
我和家人們、好朋友們和男朋友都討論了這個工作,請他們幫我一起做分析,幾乎所有人都傾向於建議我接受這個offer,並且鼓勵我,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做退縮和猶豫。下午聽了Ruowen Huang上關於個人成長和選擇工作的建議——聽到一個論點很有趣:每一個你克服了的障礙,都會為未來帶來更多的選擇;在工作上找到令自己「迫不及待」的目標;將重點放在想要的生活上,而不是問題上。另外,也深深地感受到,人生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一個人行路,很多決定也只有自己能做——因爲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且最後只能由自己對自己負責。但是依然很感恩有這些珍貴的人們在我的身邊用言語和行動來表達關心、支持和鼓勵,沒有他們的話,我的人生之路應該會感受到孤獨和寒冷。
然後我開始思考,我懷疑自己抗拒這個offer的原因是什麽呢?應該是因爲過去失敗和痛苦的經驗讓我不敢面對自己的不足和内心的恐懼。挫敗感以及其帶來的對未來的恐懼讓我將自己受限在舒適圈裡,導致内心希望活出廣袤天地的自己愈來愈不知道未來在哪個、該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人生難道只是爲了盡力避免痛苦嗎?我想不是的。
已經畢業兩年了。這兩年裡,我几乎沒有了上學時學習的那股動力和專注。偶爾翻看以前常看的學習vlog,還是會勾起自己想要專注學習的心。工作以後就會發現,留給「自己」的時間很少,且有時候工作帶來的疲憊感會產生惰性,導致自己在下班和假期的時間裡會傾向於做一些不用腦的休閑的事情,用來放空身心;與此同時,能夠用來學習的專注力資源也愈來愈少。覺得自己像一個工作機器,將個人思想和夢想抹滅,習慣活在舒適圈裡。我決定今年要有所變化,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分配時間用來放鬆身心、學習輸入和輸出。我很享受那些全身心投入的專注時刻(Mindfulness)。至於學習什麽,還在思考中。
那麽再回到是否要選擇這份工作的話題中。我用了兩天畫了一個分析圖,從好與不好、我與公司的特質來分析是否應該選擇做這份工作。朋友問我考慮得如何,我就將自己的分析圖發給她看。她説,「感覺你也會認爲這份工作能給你帶來一個試試的機會,和別人談生意。」我説,「因爲之前當CS的經驗,讓我對需要面對人的工作有些自我防禦過度,但我未來還是想經營自己的生意,所以長期而言,我應該突破舒適圈。再反過來想,如果我一直不突破舒適圈,一直因爲過去的不開心的經歷而產生恐懼、令自己的人生受限,我會覺得這一生很可惜。如果我明明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麽,但需要十年才鼓起勇氣突破舒適圈,我會覺得這十年的彷徨、等待和蓄力對我而言是很浪費時間的,不如現在就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即刻出發。」她問我的concern是什麽,我説擔心我的廣東話溝通不到位、給人的印象不好,以及遇到麻煩的人和事。但我們最終都同意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取得進步,並且她也用「我覺得你沒問題!你的學習能力這麽好」來肯定我,真的很感恩有好朋友的支持。另外,心態方面,我相信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且正是因爲有了不同樣的人和思想,這個世界才多元而精彩,我不希望自己用私人觀點去反駁和批判他人,但我希望自己在遇到不同觀點或者被他人「攻擊」時,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也建立好自己的心理防綫不受傷,再學會如何溝通和談判,以及如何打業務戰。
在寫下這些的時候,突然發現進入七月了。
七月也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