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亚洲数字艺术展槽点满满?
(封面图片:Digital Art Fair Asia 官方IG账号)
原题目:《香港首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前线观展报告》
这个9月,想必大多数币圈投资者们都在艰难中度过。尤其是那些押重注ETH的人们,心惊肝颤地眼见ETH当月下跌13%,9月也成为了过去一年里ETH跌幅第二大的月份,跌幅仅仅落后于6月份的16%。此外,比特币也在9月份下跌了7%
第四季度币圈牛市在比特币ETF获批的高涨预期中拉开序幕,本文撰写之际比特币价格为62259美金,以太币则为3861美金。同一时期,首届亚在9月30号于香港登场。这次展会集结诸多数字艺术明星创作者,并携手香港苏富比拍出巨额 NFT 作品。
“虚拟”锤音落下,多媒体艺术家 Refik Anadol 的系列作品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500万美金高价。随后,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展会热度极高,最终决定加开5日。看来,无论是BTC、ETH等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艺术的热度都在10月一路高歌,很难判断到底是谁借了谁的东风。带着这样的好奇,赛博Fun客团队决定“杀”入亚洲数字艺术展的现场,为关心数字艺术发展却未能亲身前往的同好们带来最前线报告!
展会众咖都有谁?
炙手可热的多媒体大师 — Refik Anadol
1985 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 Refik Anadol 不仅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更是数据和机器智能美学的先导者。 在作品中,他将创造力定位于人类和机器的交汇点。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和网络世界是人类存储日常瞬间的主要媒介。Refik 钻研如何以人们周围流动的数据作为主要素材,并结合计算机神经网络技术,用带有“思维”的笔触进行绘画创作,成功为我们演绎了数字记忆的可视化呈现。
本次展会的重头戏,《机器幻觉 — 太空:元宇宙》(Machine Hallucinations – Space : Metaverse,下称机器幻觉系列)是 Refik 携其工作室与NASA 宇航局 JPL 实验室于 2018 年初开始合作的项目成果。 Refik 的视觉艺术作品采用机器学习,专门对卫星和航天器在人类探索宇宙深度的整个过程中所捕获的深空照片进行算法训练,最终令机器对未知事物进行了令人目眩的视觉推测。
Refik 的机器幻觉系列中共有8件作品。在 10月4日举行的苏富比网拍中,机器幻觉系列以3,939万港元(约505万美元)成交,创下单一艺术家 NFT 作品系列的亚洲最高拍卖纪录。 其中,同名单品《机器幻觉-太空:元宇宙》360度沉浸式艺术空间,以 1832.5万港元(约235万美元)拍出,亦刷新了 NFT沉浸式艺术空间单品的亚洲拍卖纪录。 有幸将此拍品收入囊中的是香港区块链投资者及艺术收藏家Jehan Chu。
NFT 红人 —— Mad Dog Jones
Mad Dog Jones(下称MDJ)是最早走红的 NFT 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主打动漫视觉的赛博朋克风格。密集的高楼、颓废的布景以及反乌托邦式的主题,MDJ 的作品总能让人联想到诸如《银翼杀手》这类的电影。近年多次登上佳士得、富艺思等头部拍卖行的 MDJ 已经成为了拍出最高价作品的在世加拿大艺术家之一。他的 NFT 作品REPLICATOR 拍卖价格为414万美。
为了突出本次展会举办地的本土文化,MDJ 的参展作品是一幅与居于香港的摄影师 Andrew Ives 合作的NFT。题材为香港著名的怪兽大厦之一——山海楼。
本地艺术达人 —— 九龙皇帝、Vivian Ho 以及 SurrealHK 等人
我们在这次的艺术展上看到了诸多在本地具备一定粉丝基础的艺术家,而艺术展似乎也旨在将本土艺术推向更广大的 NFT 受众群体。我们将选取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进行简单介绍。
九龙皇帝—曾灶财
曾灶财(1921年11月12日-2007年7月15日),他以“九龙皇帝”自称,50年来在港九各区街头以毛笔涂鸦自己的“皇族”往事,以及“宣示”对九龙的“主权”。 “九龙皇帝”曾灶财是香港市民集体回忆。尽管世人多认为他的言行实属“疯癫”,但许多文化届人士评价其作品令人重新思考社会与艺术间的关系。而曾氏的涂鸦作品也曾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九龙皇帝”此前的街头涂鸦有很多遭到了清除和破坏,而本次展会宣布将会把他的作品以NFT形式记录在区块链中,永不消逝。
SurrealHK
在香港数字艺术圈谈及数字艺术,必须有 SurrealHK 的名字。在委内瑞拉成长的香港3D艺术家SurrealHK多年来以香港的日常生活为蓝本,创作极具想(脑)象(洞)数字艺术作品。旺角的“夺命”红色小巴、被台风袭击的维港、本地特色美食都是他恶搞的素材。我们一直认为 SurealHK 推出 NFT作品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只是他的作品一般取材自香港本地生活和事件,受众相对局限,因此其作品以 NFT 变现的潜力似乎也取决于香港文化的破圈能力有多大。
Vivian Ho
是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插画师。她的绘画同样带有鲜明的本土印记,画风复古又带有童趣,在本地颇受欢迎。
Vivian Ho 同样在本次展会中正式进军 NFT 领域。和SurrealHK情况类似,她的 NFT 作品同样也会面临本土文化破圈的考验。
观展体验
本次亚洲数字艺术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苏富比网拍 NFT 的预展,至少为 Refik 的作品造势不少。另外值得称赞的是,主办方的社交媒体策略十分成功,各种推广可谓是“铺天盖地”,身边不知数字艺术为何物的群体也断断续续接受了洗礼。再观察主办方官方网页内容,向大众推广数字艺术以及对NFT展开普及和促成交易,是该机构重要的议题和使命之一。
但就观展体验而言,可以简单概括为:噱头有余,而预期未达。
围观一场大型“排队”行为艺术
在人口密集的香港,排队实属稀松平常:我们就餐排队,我们买包排队,我们看艺术展也会排排队。但整个观展过程沦为所到之处皆排队,宛如一场大型的“排队”行为艺术,实属第一次。生活在香港的艺术爱好者,有过各种大型高质量艺术展会的熏陶。当大家兴致勃勃奔赴首个落户香港的“数字艺术”展时,见到却是拥挤不堪的现场,所有兴奋和期待都降到最低点也不足为奇。
“被迫”走马观花
本次艺术展场地位于皇后大道中Topshop旧址。对该商铺有记忆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场地并不大。为此,主办方几乎对所有特别展区都做了时间限制,本届展览的“镇会之宝”,Refik 的 沉浸式艺术空间(目测10平米左右),就规定每人限时三分钟观看。所以观众基本上是,两分半时间摆拍,三十秒时间欣赏作品,更别提我们先前期待的细心解说了。幸好赛博Fun客团队的小伙伴们摄影功底了得,所以在短时间内也为大家捕获到了一些靓照。
再说说第二主打的VR体验区:大排长龙自然是必须的。另外VR观影设置在Topshop的试衣间里,进入小房间后一度以为要做新冠测试。VR 体验时间为一分半钟,工作人员表示前期画面会有不清晰的问题。确实,观影的前二十秒画面模糊不清;等到影片终于清洗时,工作人员示意“您的观影时间结束”。
“打卡”为主,艺术教育为辅
在整个观展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展会对普通观众进行有关数字艺术教育的特别安排。人头攒动再加上时间限制,留给大家去细心阅读文字介绍和品味作品艺术性的时间可谓是捉襟见肘。我们只能猜测也许作为首届展会,第一目标先是连结行业中的专业人士。而针对观众,为他们创造“打卡”艺术风潮的机会、制造社交货币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完成二次传播,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尽到了些些科普的目的吧。
其他槽点
在狭小拥挤又相对昏暗的空间内,观看眼花缭乱的数字艺术是对人类耳水平衡能力的一大考验。另外,展览上也有我们熟悉的内地数字艺术家,比如Reva。但可惜的是,场地空间有限,给内地艺术家的展出空间也相对有限,甚至有些灯光的摆设也不是很友好,从各个角度看都会有些反光。作为观赏者,觉得实在干扰观赏体验。
另外,促成交易是艺术展的另一大重要目标。作为首此登陆香港的数字艺术展,同时提供NFT艺术品交易,用A4纸以白底黑字打印虚拟货币支付教程,未免让人觉得“草率”。总之给人一种感觉就是:MetaMask、Ethereum是何物?萌新们自己谷歌去吧。
但整场展览,我们觉得最可惜的是 Rekif Anadol 的作品最后只沦为了一个供观众打卡的小房间。《机器幻觉》系列有着非常宏大的叙事,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机器、宇宙三者间的关系,又极具创意地实现了数字艺术的体验方式。艺术家本人一定希望他的作品能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和宇宙近距离交互的神奇体验。然而,三分钟真的够吗?
对未来数字艺术展的遐想
网络世界和社交媒体令数字艺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存在,但这不并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场地仅仅用来向人们展示数字艺术在媒介、技术和视觉效果方面的创新,因为过去的数十年有太多的艺术机构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区块链已经实现了数字艺术交易去中心化、去中间人的任务,也颠覆了艺术品营销和传播的方式,数字艺术交易达到空前效率。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艺术展现场扫码购买NFT。那么,以数字艺术为主题的实体艺术展除了让人们能更“现充”之外,还有什么价值?205港币票价可以看1.3次梵蒂冈博物馆,逛2.3次伦敦Tate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可能这次数字艺术展的票价主要贵在电费上吧,毕竟香港还用不太上绿色能源。
身为数字艺术爱好者们和艺术家们、极客、赛博朋克和赛博Fun客们,我们期待看到数字艺术展会能在数码化的语境中,去弥补虚拟环境和虚拟场景无法完成的传播效果,而不纯粹去复刻一场传统实体艺术品的交易会。但不能否认,纵观人类艺术发展史,数字艺术依然还在“婴孩时期”,那些踏出第一步去拥抱这项艺术的人们都应该获得支持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