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的人》:想像反事實的生命經驗
「⋯⋯在這無垠的時光裡她將她自己放下來。時間把手鬆開。」
《變成的人》是一本關於社會運動與社會運動後的人構成的小說。從一個近未來出發,圍繞生命中一段重要的青春歲月,以時間錯雜的方式書寫,將故事逐一拼貼,直到最後才讓拼圖完成。
虛構的未來在《變成的人》裡面描寫得極為收斂,書中既沒有指出這樣的未來為何到來,也沒有說清這樣的未來會導向何方。原本以為的鉅變與重大轉折,書中卻完全沒有費心將之展開。對於小說來說,像是作者在大海中找到了一個重要的浮木,卻任由它從身旁飄過。究其根本而言,或許這個未來本身並不真的重要,而是要通過一個未來的距離來看清楚人的過去。
主角悅悅與她過去的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就如同住在她台北盆地市中心的小套房,受限於房屋叢林與洶湧人流的擠壓,雖然身在其中,卻從來沒有機會完整的看清盆地四周的山貌。直到當未來「重」的事件發生時,悅悅才足以與過去的自己拉開一個足夠空間,有機會真正審視過去那些事件。
從表面上來說,未來這起「重」的事件,似乎突顯了社會運動的「輕」,讓閱聽者進入事件史的比較。但《變成的人》拒斥於這樣一種架空在個人生命經驗上的社會事實層面的劃分。書中選擇把焦點從事件移轉到人身上,關注事件如何在某些階段、因某些原因,捲動了人們並使其經歷生命歷程上的轉銜(transition)。這樣的說法,是把事件與人的「時間」把在了事件的「輕重」之前。
所以,事件本身的「輕重」與其「變成」的效應之間的關係,在這層敘事下,就不再能被簡化為簡單的線性方程式。至於這個「時間」具體來說如何拆解出其中的「世代」(cohort)、「時代」(period)與年齡(age)關係。《變成的人》似乎也像在致敬 APC 理論的方法論困境一樣,並不執著於理清其中的千絲萬縷,而是選擇坦然地陳列事件與種種「時間」相關的資訊在讀者面前,彷彿將包袱丟到讀者身上,要求讀者自行擔當那個判官。不過相對的,讀者通過幾個主要角色有限的視角,好像也被賦予了一次全新的機會,用他們青春的眼光再次去檢視那個時代與那些社會運動。
主角悅悅的生命在很長一段時間表現得像是多重靈魂的集合體。這個靈魂集合體取代了原本的自己,變成一個自我苦行枷鎖與自我逃避樹洞的矛盾集合。悅悅如此才能避免直面過去與現實,但卻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永遠失去了自己。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個集合體不僅只是明面上兩個靈魂的糾纏,而是一個更多的複數靈魂集合體。每一個在悅悅這段社會運動歷程中未被完滿的結,都會被掛在這個靈魂的集合體上,變成它的養分,而悅悅也能表現這個結身上一部分的心與一部份的傷。我猜這也是為什麼多年後,悅悅會需要這麼多有形與無形的和解與告別,才能再次走出樹洞,脫掉身上囚刑的枷鎖,找回自己的靈魂。此外,這個靈魂集合體的由生到亡的軌跡,也是想像中那個「反事實」中的純淨靈魂自己的鬼魅映射。對於悅悅來說,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事件,沒有這些靈魂加諸,自己是不是能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命。
但是,直到最後我們只會發現「反事實」只是想像,痛苦生命經驗的對立面只有「空白」,而非圓滿。像是什麼變數都沒有的 Base Model 或什麼條件都沒有的實驗對照組。我們只能從「空白」作為基準讓我們去找到現實所在的位置,但我們永遠也無法把「空白」當成旅程的意義與目標。如果,悅悅在現實中有了什麼進展或改變,絕不是她找到「反事實」生命經驗的匝道,而是她真正理解了現實中的這些過去的事件在她生命歷程中的地址,而且接受了它。
附上作者所張貼的書籍相關購買資訊:
電子書
Readmoo tinyurl.com/5xy8z5h9
kobo tinyurl.com/438t4utz
也希望大家可以的話,支持實體書,在去過看印之後我更強烈這樣感受。無論獨立書店,或者任何實體書的販售通路。支持你最方便或者你最喜歡去的書店。
博客來 tinyurl.com/3k3nw92t
誠 品 tinyurl.com/2s3cnvbb
讀 冊 tinyurl.com/mr3daxc7
金石堂 tinyurl.com/y7xya8c2
友善書業社員書店總覽 bit.ly/2Jvl5j4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總覽 bit.ly/3g4yRN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