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耶律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华尔街之狼》 | 你我不在华尔街也是狼

耶律律
·
人生不失控便是赢家,其余都是锦上添花。

YouTube:耶律律

《华尔街之狼》 | 你我不在华尔街也是狼

长达三小时的金融犯罪题材电影《华尔街之狼》,充满了吸毒嗑药、群体滥交等场景,基本属于在喊FUCK和啪啪啪之间,插那么一点剧情。因此电影差点被MPA(美国电影协会)评为最受限制的“NC-17”级。关于这个分级制度,一会我们展开说说。除了分级麻烦,电影口碑也是毁誉参半,原因是全片共出现506次FUCK,成为有史以来粗口最多的剧情片,嗑药吸粉更是稀松平常,估计小李吸的假粉就得有二斤。

1.真实故事改编(诈骗人生)

主人公乔丹·贝尔福特,在90年代是华尔街证券经纪人。他因证券诈骗和操纵股价等罪名获罪两年。自撸吞金鱼的怪异男唐尼,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确出卖了大家,同时也被乔丹出卖,因此坐了四年牢。出狱后他做过卡车司机,之后娶了非常有钱的妻子。

乔丹摇身一变,成为演说家和畅销书作者,唐尼娶了“不用努力”的阔太太。可是别忘了,他们曾经可是叱咤风云的华尔街饿狼。二人看似反目,但事后依旧维持着土豪般的生活质量,这么看下来服刑代价并不算高。乔丹·贝尔福特至今仍存在诈骗嫌疑,原因是他早期和美联储签有协议,将所得收入50%,归还给当年受骗的投资者。可是直到2013年美联储还在怀疑,还给受骗者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除了乔丹和唐尼,影片中还有许多人物,也是现实存在的。开头的变态经纪人马克·汉纳,教乔丹如何自撸吸粉,同时也传授如何让客户上瘾。被剃头的女职员,确实拿到了1万美元,并用这笔钱跻身D奶俱乐部。唐尼首次介绍自己,娶了自己的表亲,并育有三个孩子,这事虽然奇葩但都是真的。还有那个卖鞋的史蒂夫,他和唐尼是同窗好友,可他高位套现的举动,害的股票大跌,还因此被收监1年。影片最后那段演讲,主持人一通褒贬请出小李,那个主持人,正是乔丹·贝尔福特本人。据说小李吸粉时的传神表演,就是这哥们手把手教的。

说回乔丹·贝尔福特。在过去的时代,乔丹把垃圾股卖给投资者,服刑结束后,他走上演讲之路,向人们推销成功的秘诀。在此期间,还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拍成电影。在商业社会中,他始终能够完美掌控市场,推销的不仅仅是某个产品,而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以及内心的虚荣。就像首尾呼应的钢笔一样,如何把它推销出去,供需关系是核心问题,乔丹便是是定义供需关系的高手。用贫穷疾苦鞭策员工,用巧舌如簧榨干客户,用纸醉金迷捆绑合伙人,用挖苦引诱联邦特工,这些都是他的本事,华尔街之狼名副其实。

无论戏里戏外,乔丹都是糜烂堕落的形象,但这并不妨碍他触及个人和社会的真相。这里列举几条来自他的鸡汤,至于毒不毒请各位自行品鉴。

  • 当我走进牙医学院的第一天,院长对我们说,牙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如果你是为了赚很多钱才来到这里,那么你可能来错地方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干,他说我来错地方了?所以我第一天就退学了。”

  • 如果你觉得金钱不重要,那你很快就会破产;好比你觉得老婆不重要,那么婚姻很快就会完蛋。

  • 金钱可以为你带来法拉利,但真正让你快乐的并不是法拉利,而是满足感。

  •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富人和穷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富人面对恐惧依然行动,而穷人面对恐惧会选择回避。

  •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努力取得进展,而不是让事情完美。

2.一部危险的电影(影片争议)

电影《华尔街之狼》改编自乔丹·贝尔福特的自传,从影片气质来看,要说“诲淫诲盗”完全不过分,上映之前差点就被MPA评为最受限制的“NC-17”级,幸好最终评为了“R”级,否则派拉蒙可要赔大发了。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始于1968年,是民间组织「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的自愿分级制度,一来避免政府官员审查和管束,二来帮助家长做出合理的观影选择。

自1990年代晚期,美国电影协会(MPA)的分级如下。G (General Audiences,大众级):所有年龄皆可观赏;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建议家长指导):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家长特别留意):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R (Restricted,限制级):未满十七岁人士,必须由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此类影片中常有大量血腥暴力、惊悚恐怖、裸露性爱或吸毒场景,且有大量性暗示及不雅用语/冒犯性言论等。NC-17(Adults Only,只准成人观看):17岁或以下人士不得观赏,此类影片中常有明确的性爱场面,大量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因此仅适合成人观赏。

在NC-17和R级之间走钢丝,充分说明《华尔街之狼》力量十足。而有力量,是电影的首要衡量标准,不仅要负责故事言之有物,还得勾起观众心中的小恶魔。不得不说它的确是一部危险的电影,对于理性客观的影迷来说,能从乔丹身上看到病态生活,和充斥欲望的人性反思;但对于涉世未深的普通观众,则有可能掉进价值扭曲的金钱世界,以至于把它理解为励志大片。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绝大部分人被消费主义捆绑思绪,看到这样一部充满精神鸦片的电影,很难说去体会人性堕落,还是去总结发财鸡汤。

电影上映之初,被人诟病没有关注受害者,没有对主人公进行道德批判,甚至有美化乔丹·贝尔福特的嫌疑。如果回到电影本身会发现,小李对乔丹的癫狂,把握非常精准,电话销售鄙视一切,给员工洗脑满腔鸡血,嗑药过量活像个神经病,说句不好听的,简直就是西门庆好莱坞分庆。除此之外,打破第四面墙的镜头运用,以及多次触摸外围女胸部,都让人感叹故事足够真实。由此可见,无论主人公还是导演,他们并不想讨论道德和正确,而是探索至高无上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金钱,是消费世界里绕不开的世情话题。

有人把《华尔街之狼》比作《金瓶梅》,浅看纸醉金迷,深看世态炎凉。这部事关“淫邪”的文学作品,以“奇书”之名传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华尔街绝不可与《金瓶梅》相提并论,但它展现人欲、物欲的方式,却和《金瓶梅》如出一辙。

3.不失控才是赢家(横向比较)

一方面批判西门庆道德败坏,一方面羡慕他金瓶梅相伴,好比看这部《华尔街之狼》,一边咒骂乔丹是个诈骗犯,另一边又向往他的奢侈生活。批评和诱惑,在这部电影面前,显然成了一组悖论。

归根结底,这种类似诈骗的成功,就像房产和股市泡沫一样,并没有可取之处。如同乔丹在剧中所说,不同于实业家,这些所谓的“金融巨子”们,不创造任何实际价值,却享受着不成比例的财富。1%的人支配着99%的财富,99%的人仰望着1%的奢靡。这也是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的原因。

这场由加拿大反消费主义组织广告克星发起的的运动,在2011年9月17日当天,有近一千名示威者,浩浩荡荡进入纽约金融中心示威,逼得警方一度围起华尔街铜牛。运动的官方标语非常直白,“我们都是那99%”,彼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达到历史最高位,甚至超过29年的大萧条时期。

乔丹·贝尔福特虽然没在华尔街待多久,08年次贷危机也和他没啥关系,但这场轰轰烈烈的示威运动,确实和他这种欲望横流的骗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本片上映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后的两年,某种意义上讲,斯科塞斯是借由这个故事,进一步讽刺财富分配机制:正是那99%的贪欲,赋予那1%莫大的权力。

当然,金融业是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承载着“价值在哪钱就去哪”的重任,华尔街也不乏自律简朴的金融大佬(索罗斯、巴菲特)。但是又十年过去了,巨量财富在华尔街跑进跑出,人们终究还是看得明白,“华尔街”多多少少,又成了无良骑墙和首鼠两端的代名词。

影片中乔丹两度提起五月花号,鞭策员工努力诈骗,在逐利的道路上逐渐疯魔。五月花号等同于探索和冒险精神,是美国梦的开端和象征。我们也有类似的中国梦,还记得前些年,每一家房产中介门前,都站着几排青年才俊,时而放声羞辱自己,时而高喊努力加油。不同的是,美国梦的底色是继承荣耀,而中国梦的底色是洗刷屈辱。

《华尔街之狼》2013年上映,到今天正好十年,这十年是所谓伟大复兴的十年。全民皆商人人创业,放贷的比贷款的多,开公司的比打工的多,创始人比手艺人多,卖课的比上课的多。再看看逐利的个体,多少人如同乔丹一般,习惯性撒谎,控制欲极强,又有多少人浅薄浮夸,推卸责任,且毫无自控力;只是渴望沉浸在物质、享乐和酒精的麻醉中。当我们怒斥资本家时,发现华尔街只有交易遍地是狼,但当我们静下心来自查时,才发现你我不在华尔街,其实也是狼。

十年时间翻天覆地,我们这片大地,也像华尔街一般,不再顾及道德和心理健康,转而信仰金钱和奢侈。悲哀的是,乔丹·贝尔福特和许总家印这种人,永远是被人羡慕嫉妒恨的佼佼者,毕竟风光十年,时间并不算短,老话讲“死也值了”。他们能通过钻营抵达巅峰,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收获伪装的体面,和失意后的落魄。

在影片结尾,乔丹为寻求宽大处理,出卖所有合作伙伴,将自己毕生信用透支殆尽。2023年的今天,我们似乎也到了这个阶段,迎接我们的命运,是出清资产,出清信用,甚至出清恋情、友情和亲情。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差别在于,乔丹因为法律制裁而出清,你我却因为镰刀收割而出清。如果再有下次,遇上疯子发了财,我会记住他只是疯子,咱不能跟他一起疯。

最后,再为《华尔街之狼》辩解几句。影片最后一个场景,面对一个被信用制度筛选出的诈骗犯,人们眼里没有鄙夷,反而充满仰视与崇拜。没有善恶有报,没有道德批判,无论戏里戏外,华尔街之狼始终轮番上演,这才是电影的精彩之处。有人说看电影能经历不同的人生,我以为电影最大的作用在于,刺激我们去洞察生活,感受不同的可能性。用本片举例,最初我们或许都向往纸醉金迷,可后来渐渐感悟,人生不失控便是赢家,其余都是锦上添花。

「2023年10月28日」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