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作者:鍾巧庭 (原文發佈於2021年5月3日)
- 全世界第二流行的運動賽事,不為人知的一段過往
- 澳洲史上第一支「出國比賽」的球隊,隊員全是原住民!
- 歷史上被消音的族群,如何重新發現「野蠻的驕傲」
儘管雙方較量的項目是源自英國、被稱為「紳士運動」的板球,但大英帝國的觀眾們並未預料到,這些「土著」的球技遠比他們想像中優異;場上的13位澳洲原住民隊員也不知道,自己非但沒有衣錦還鄉,等待他們的是剝削、死亡,以及長達百年的遺忘。
「土著球隊」的誕生
13位意外成為「板球明星」的澳洲原住民,多數來自今日維多利亞省西部的哈羅(Harrow),深知殖民的苦澀滋味。
18世紀末英國「第一艦隊」(First Fleet)登陸澳洲這塊廣袤大陸後,隨著白人移民大舉發展畜牧業,無數萬年來在此生活的原住民被趕出家園,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農作與獵物。
在13名球員長大成人的數十年間,維省一帶至少發生56起屠殺慘案,超過1200位原住民被殖民者奪去性命;有些族人開始為白人農場主工作,換取基本食宿,但不會得到任何金錢報酬。
農閒期間,白人移民會打故鄉英國的板球運動放鬆,也開始教農場的原住民工人打板球。很快地,哈羅的農場主注意到手下的板球天賦,在1865年組成澳洲第一支「全土著球隊」。
這支球隊成軍才不到一年,就以大比分痛宰了當地的(白人)板球俱樂部,使他們迅速聲名遠播,被邀請至墨爾本出賽。
雖然土著們輸給了墨爾本的頂尖球隊,但從其他方面來看,他們的初試啼聲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據當地媒體估計,這場賽事吸引了一萬名觀眾——墨爾本當時的總人口不過只有14萬人左右。
不難想像,「土著球隊」吸引了不少嗅到商機的金主。包括來自英國的前板球員勞倫斯(Charles Lawrence)。
由於維多利亞當局禁止土著出省比賽,勞倫斯先是以「釣魚之旅」的名義將整支隊伍送上船,向北航行至隔鄰的新南威爾斯省(NSW)繼續巡迴演出:不久後又重施「走私」故技,把隊員們塞進滿載羊毛的三桅帆船。
這回,他們的目的地是千萬里外的英格蘭。
遠征英格蘭
1868年5月13日,球員們經過三個月的航程後踏上英格蘭,同月25日在薩里郡(Surrey)的橢圓體育場(The Oval)初登場,成為史上第一支從澳洲到英格蘭比賽的板球隊。
但在「史上第一」的里程碑之下,巡迴之旅中種族主義、剝削的痕跡依舊隨處可見。
在為期四個月的巡迴期間,來自澳洲的土著球隊共進行了47場比賽,每場賽事通常由兩日的板球賽,再加上一天的「體育表演」——包括向後跑、投擲迴旋鏢等「秀味」十足的項目。
稍加計算就能知道,球員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即便賽程安排令人精疲力竭,他們打仍出14勝14負19和的成績,明星球員穆拉赫(Johnny Mullagh)的球技尤其受到讚賞。
回顧當年的時代背景,正值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不久,燃起歐洲人對「異族」的好奇心。
作家德摩爾(Greg de Moore)直言,許多觀眾無疑抱持著獵奇心態入場,觀賞在他們心中近似禽獸的「野蠻人」打著代表帝國的板球,體育表演使球員宛如「殖民地的馬戲團」。
被消音的當事人
事實上,穆拉赫的真名其實叫做「Unaarrimin」,但由於白人觀眾覺得他們的原名太難發音,他和隊友們於是紛紛被冠上英文名字。同年6月24日,原名喚做「Bripumyarrumin」的柯爾(King Cole)在舟車勞頓下病逝,死因是肺結核併發肺炎,但球員們並沒有時間為同胞哀悼。
而投資人們顯然因為巡迴賽事發了一筆橫財,光是首場比賽的票房收入就高達603英鎊,換算成今日市值約7萬英鎊(約合新台幣272萬元);據估計,英格蘭之旅的淨收益為2176英鎊,但卻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一名原住民球員獲得報酬。
更令人遺憾的是,英格蘭巡迴之旅如今傳世的紀錄,絕大多數來自當時的剪報及勞倫斯的回憶錄內容,似乎沒有任何球員曾寫信、講述過這段經歷,因此無從得知他們對這段旅程的看法。
而當球隊在1869年2月回到澳洲,球員們卻發現故土已面目全非——在巡迴期間,維多利亞省頒布了《原住民保護法》,以「保護」之名將原住民帶離家園,兒童被迫與雙親分開,強制安置於政府、教會設立的機構,接受白人教育。
往後實行數十年的「白化」政策對原民造成不可逆的文化滅絕,也斷送了13人在板球場上發光發熱的機會,許多球員帶著無人知曉的輝煌死去,迄今難以尋得他們長眠之處,穆拉赫堪稱其中的少數例外——當他在1891年辭世,小鎮集資為這位英雄購置了一座大理石墓碑,上頭刻著「舉世聞名的板球運動員」。
150年後,另一支到英國比賽的土著球隊
隨著澳洲原住民的歷史文化逐漸受肯認,土著板球隊的英格蘭之旅也重新獲得關注。2018年6月,澳洲再次派出一支原住民板球隊到英國,展開「澳洲第一隊」150週年的巡迴紀念賽。
新一代球員的衣袖掛著「原住民旗」(Aboriginal Flag),背後繡著13位先驅的原名,部分賽事就在當年進行比賽的球場舉行。
同行的女子板球隊也在150年後再度創造歷史,成為第一支到英國比賽的「全原民」女子板球隊。
去年12月,穆拉赫獲選進入澳洲板球名人堂。對於當代的原住民而言,先祖在球場外的經歷固然哀傷,他們在場上的成就卻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驕傲認同感。
任教於澳洲國立大學布蘭伯特(Lawrence Bamblett)說,十三名球員的經歷儘管帶有剝削成分,澳洲土著在主流的「受害者」形象以外,擁有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第一支到英國比賽的澳洲板球隊只有一個——而且不是你們白人。」
彩蛋:板球豆知識
板球最早起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18世紀後逐漸發揚光大,更隨著大英國帝的殖民足跡傳遍全球,至今在澳洲、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南非、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等地盛行。根據估計,全球板球觀眾高達25億人,是僅次於足球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
兩分鐘動畫看懂板球怎麼玩👇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10.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11.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13.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14.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15.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16.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17.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18.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