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叫虱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从左右之争到忠奸之战:“政治”越来越感性,愚蠢成了商业资源

叫虱
·


文章来源 | 公众号:老虱杂货铺(Sololouse)

有时候,我会陷入严重的困惑:究竟是我变得聪明了,还是网民平均智商下降了。我总感觉,这些年,尤其是自媒体火爆之后,身边的傻子越来越多。

网络在中国开始普及的2000年前后,知识界普遍洋溢着一股乐观情绪。他们相信,互联网将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讯流通,这必将有利于启迪民智,培育理性,为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平稳转型铺路。

如今,网络在中国普及已经十几年了。尤其是智能手机,它让偏倨深山旮旯里的人,也能瞬间连接世界各个角落,把抖音和快手玩得驾轻就熟。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让人痛心的事实:这些年,网络非但没有提升国人的平均智商,在让聪明的人变得更加聪明的同时,它却让愚蠢的人变得更加愚蠢,而且蠢到充满莫名其妙的、不可救药的自信,因为网络上捡到的大量信息和知识碎片,让他们一个个都认为,自己知道得非常多。

不可否认,网络的确让人知道得越来越多,但是,它却让人思考得越来越少,因为答案唾手可得,自己无须动脑。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的火爆,又加剧了不愿意思考的倾向。于是乎,在手机越来越智能的同时,很多人的智商却在不断地流失。

前一段时间,某某院士的一句话,导致某某品牌的板蓝根股票大涨,顿时让网络民愤沸腾。

这一件事情,最让人担忧的不是科学家是否在用职业声望换取商业利益,毕竟人的本性之一是逐利避害。如果缺少有力的约束,大多数人都抵挡不住名和利的诱惑。

坦率地说,如果我们处在他那个位置,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当然,这绝对不能成为他豁免于公众舆论拷问的理由。

比他带货更可怕的是,他一把能带出那么多蠢货。

半夜醒来,躺在床上想一想,我都不禁会冒出一身冷汗:已经信息化时代了,竟然还有如此众多盲从、轻信、无脑的网民,一夜之间横扫全国药店,把板蓝根抢购一空。

请大家特别留意“网民”这两个字。

不会上网的人群,他们智商几乎不会怎么变化。变傻或变聪明的,都是会上网接受信息的人。涌到药店去抢购板蓝根的,绝大多数不都是通过网络认识这位院士的吗?

山旮旯那些不会上网的农民,有几个知道他是谁?不认识,自然谈不上被他带节奏。

与有些人依靠卖药、卖保健品收智商税不一样的是,有些人靠的是卖文或卖唱。彼此的共同之处是,庸众的愚蠢是他们大肆攫取的商业资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可笑滑稽的现象:在中国,越是高智商的精英阶层,聊的话题往往离自己的生活越近;越是活得卑微,越是智商不高的人群,越喜欢聊貌似宏大,实则谁都能扯的国际政治。

无论国内发生什么事,他们都漠不关心,因为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聊国际政治,问题宏大,才足以掩盖自己的卑微。门槛极低,不需要多高的学识,才足以掩饰智力的贫乏,而且那都是远在天边的事情,说错了,也没有人知道。

当大量不读书、不思考的庸众,借助智能手机提供的便利,携带反智主义元素,涌入自媒体“广场”时,严肃的时代主题逐渐被边缘化了,网络话语的理性成分被冲淡了,公共讨论越来越走向劣质化、低智化。

这就是卢克文靠卖文、张维为靠“卖唱”,就能轻轻松松收取大量智商税的时代背景。

我经常忍不住怀念智能手机上网普及之前,那个电脑上网的黄金时代。那是一个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竞相驰说,严肃知识分子占据舞台中央的时代。

在自由主义阵营,朱学勤、徐友渔、资中筠......指点江山,风头强劲。在观点和立场上,对自由主义针锋相对的新左派,同样不甘寂寞。新左派领军人物甘阳、崔之元、汪晖等等,经常在报刊网站侃侃而谈,高扬平等逻辑,倡导威权政治。

无论分歧多么的大,论战双方至少都心怀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本土情怀,思考和争论无不指向中国真实存在的问题,尽管对于什么是问题,左右两派的观点泾渭分明。

唇枪舌战了十年之久,不知道什么时候,仿佛是逐渐冷却,又仿佛是一夜消失,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争完全沉寂了。

如今,两个阵营的严肃知识分子几乎全都淡出了公共论坛。卢克文、周带鱼这一类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草根网络写手,张维为、金灿荣、陈平这一类学养稀薄、只会“唱歌”、擅长于信口开河给人打鸡血的学界丑角陆续登场。

“左右之争”语境下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模式分歧被搁置了,以“爱国与不爱国”为立场的忠奸之战,成了时代的主题,主导网络公共话语。争论的核心不再是“中国的路应该怎么走?”,而是“中国有多么的好,美国有多么的不好”、“谁是爱国者,谁是汉奸”。

左右派严肃知识分子秉持的“国际视野,本土情怀”,被卢克文、张维为、金灿荣的“西方衰弱,中国崛起”取而代之。表面上看起来,国际视野仍旧高悬,本土情怀却早已被抽干。他们毫无忧患意识,只会使劲地“唱歌”。

严肃的知识精英逐渐“躲进小楼成一统”,网络自媒体“广场”日益被庸众占据。对于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问题,在政策和学理层面上,理性的探讨似乎听不到了。

围绕着“中国有多好”的赞美抒情、“美国有多坏”的仇恨叙事,抢走了麦克风。公共理性资源越来越稀薄,网民嘴里聊的”政治“越来越感性。

参与和理解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争,思考中国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这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关注和参与这场论战的,都是智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社会精英。

围绕中国好不好,美国坏不坏的忠奸之战,更多诉诸于人的情感,而非人的理性。认定一个人是忠诚于祖国,或是一个媚外的汉奸,这完全可以凭感觉说话,根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专业知识,更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在菜市场随便拉一个大妈都是说上几句。

这就不难理解,不爱读书、不尚思考、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人群,为何对这个话题情有独钟这是他们唯一能聊得来的“政治”。

即便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从世界经济合作格局中,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他们仍然从未更新过世界观,内心充满强烈的反美、反西方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当网络给了他们表达机会的时候,之前长期处于无声状态的他们,便异常兴奋地掀起一阵阵自媒体狂欢。

阅读原本应该是一种智性探寻的努力,一个由自我怀疑走向深度思考的过程。然而,他们根本不求拓展心智,只求躺在思维舒适区,享受情绪按摩,让别人的文字帮助自己巩固既有的偏见。

由于人群的智商呈金字塔型分布,为这些位居金字塔底层、钟情于国际政治的庞大人群写作,无需高深的知识和理论,甚至连书都可以不必读,依靠百度搜索引擎,就能轻轻松松搞定。

只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且迎合这个庞大群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满足他们的“受迫害幻象”直觉,就可以轻轻松松赢得大量的粉丝。

当“政治”越来越感性,理性越来越稀薄的时候,思维惰性和仇外情绪便成了利润丰厚的商业资源,擅长于用小说手法展开仇恨叙事、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卢克文,迎来了商机。

除了看到他妙笔写故事,自始至终不见他提出过独到高深的见解。当然,这并不要紧,庸众们真正在乎的是战斗的姿态,而不是文章的内容。

由于受众群体过于庞大,卢克文轻轻松松就成了自媒体时代的主角。尽管文章充满常识和逻辑硬伤,韭菜们仍然纷纷给他打赏。通过赞赏,他们感觉自己也参与了对美国、对西方的战斗,既释放了仇恨,又化解了自卑。

当一篇篇贩卖“爱国”鸡汤、仇外毒药的语言泡沫填塞阅读空间的时候,社会必将日益告别深度,远离思考,走向反智。

不读书、不思考的人群,为卢克文提供了巨大的写作市场,智商税收得大快朵颐的卢克文,写出来的一篇篇文章,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庞大群体不读书、不思考的倾向。

不信,你们等着瞧,我说了这么多卢克文的坏话,他的拥趸们又该对我反唇相讥了:“人家中专学历,做得比你这个博士和大学教授强多了。你心里肯定酸酸的,十分妒忌,才特地发文抹黑他。”

弱智的重要症状之一就是,关心别人提出问题的动机的程度远远甚于关心问题本身。他们不是用可以观测或证明的事实说话,而是通过推测别人无法证明和证伪的动机,把它作为事实,用来评价别人。

我纵然剖开胸膛,也无法证明我批评某某人,不是出于妒忌。于是,在任何论战中,庸众们总能轻易“获胜”,并因此而自信满满。

越是自信,愚蠢越难医治。人性之恶可以用法律的不断完善来规避,智力普遍存在的硬伤,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也许,那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这些年,卢克文的成功点燃了众多底层青年的自媒体网红梦,他们纷纷效仿他的写作套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从草根,一夜飞黄腾达,成为第二个卢克文。

他们虽然学历不高,却通过百度搜索,修炼成了民间“国际问题专家“。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侃侃而谈。那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的感觉,简直爽爆了!

我身边就有几位这一类试图抄捷径、跃龙门的“爆破手”。他们的朋友圈,经常让我哭笑不得。在转发重大新闻的同时,他们总忍不住要附上几句自己的评论,并在末尾特别强调:“中央高层也是这么认为”。

听那口气,仿佛他们刚刚从中南海开会回来。事实上,他们囊中羞涩到连一张飞北京的打折机票都舍不得掏腰包,人民大会堂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开,恐怕都还没有搞清楚。

行文至此,我必须声明,我无意否定中国模式。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足以让国人自豪万分。

我只是觉得,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应该怎么走,网络讨论保持多元化、开放性的局面,才真正有利于持续健康地发展。

任由无良自媒体和学界丑角毫无节制地抒情,只会误导我们这个正在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FQ07KA_OK0so1D-6CJXTA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