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中國政府發行數位人民幣
嗨,我是區塊勢的作者許明恩。這篇是每兩週一次的例行性公開文章,點此可以查看完整文章列表。每個月 249 元,就能解鎖全部內容。
中國是全球行動支付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們早已習慣拿起手機以微信支付、支付寶付帳。最近,他們還要進一步拉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 —— 發行數位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DC/EP),超越瑞典成為全球第一個發行數位貨幣的政府。
數位人民幣準備好了
你肯定已經注意到,數位人民幣的英文意思其實是「數位貨幣與電子支付工具的組合」。因此,大家都在問:「中國的行動支付已經這麼發達,政府為什麼還要跳出來發行數位貨幣,甚至推出一款全新的電子支付工具?」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的數位貨幣研究所長穆長春,就在一場金融論壇中說明數位人民幣的最新進展:
2014 年的夏天,周小川行長提及央行要研究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能性。當時有很多需要回答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在電子支付已經非常發達的情況下,還要發行央行的數位貨幣?央行數位貨幣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技術路線,是採取區塊鏈還是採取帳戶體系?
這一課題還涉及其他諸多問題,比如要不要支付利息,組織架構如何安排等。逐漸地,央行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也得出一些結論。從 2014 年到現在,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 ... 從去年開始相關人員已經是以「996」的工作狀態來進行相關系統開發。現在央行數位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不只研發人員得早上 9 點上班,晚上 9 點下班,每週工作 6 天。就連所長自己也親自到線上學習平台開了一門課 —— 科技金融前沿:Libra 與數位貨幣展望 —— 宣傳數位人民幣這項新政策,他在課程中詳細說明數位人民幣的三大特性。
數位人民幣的三大特性
中國央行的官員為什麼要特地開一堂課,解釋美國臉書所推出的 Libra?原來是 Libra 激起了中國政府的危機意識,因此數位人民幣也有許多向 Libra 致敬的地方。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貨幣發行方與交易記帳者從 Libra 協會變成了中國政府。
一、替代紙鈔的「數位現金」
穆長春稱數位人民幣是用來替代紙鈔:
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位化的。我們對它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位支付工具」。
什麼叫具有「價值特徵」呢?簡單來說,就是「不需要帳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你想想紙鈔就能理解了。你用紙鈔進行支付的時候,是不需要帳戶的,數位人民幣也是這樣。
我會說數位人民幣是「數位現金」。它雖然是數位形式的幣,卻擁有現金的三大特徵:
- 交易即清算
- 人人都能持有
- 去中心化交易
「交易即清算」是現金的第一項特徵,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像是跨國匯款或刷卡必須等待幾天才會到帳。
「人人都能持有」是現金的第二項特徵。我們可以把紙鈔塞進口袋,但數位支付還是得安裝數位錢包。人們只要擁有數位人民幣的錢包 app,就能接收與支付款項。
「去中心化交易」是現金的第三項特徵。雙方不用先向中間機構註冊並登入後才能交易,而是只要拿出現金就能進行買賣。這有別於目前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或銀行匯款,中間機構都能完全掌握交易對象與交易明細。
搭配下方這張圖,可以看得更清楚。
數位人民幣與比特幣相同,都是數位的去中心化交易,但是卻採取中心化的記帳及管理模式。因此,中國政府宣稱數位人民幣可以保有用戶的日常消費隱私,但又不會讓犯罪或恐怖份子有機可乘。
聽起來矛盾,但這確實可以做到。交易一旦去中心化之後,就沒有中間機構能夠完全掌握用戶的消費隱私,但這並不代表交易可以完全匿名。像是 Chainalysis 和 CipherTrace 這兩間數據分析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分析區塊鏈上的公開數據,協助各國政府從一團混亂的數據中找出彼此的關連性,甚至拼湊成一套完整的故事。
中國政府也打算這麼做:
涉及洗錢的交易,都是有行為特徵的。比如說大量的賭博行為都發生在晚上 12 點以後,而且所有的賭博交易都沒有零頭,都是十的整數倍。一般來說,開頭是用小額,越來越大,突然就是沒有交易了,那就是輸光了,這就符合一般賭博的特徵。
電信詐騙也是如此,如果出現大量分散的錢集中到一個帳戶裡面,突然又迅速地分散開,消失在很多個帳戶裡面,這就符合明顯的電詐特徵。我們把這些交易特徵分析出來之後,再利用大數據和數據挖掘技術,進行身份比對,就能把後面那個人找出來。
交易都紀錄在資料庫內,確實很容易分析行為特徵。但該怎麼知道帳號的實際擁有者是誰?這就得仰賴實名認證。
二、錢包採分級管理制度
數位人民幣是由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與電子支付工具(electronic payment)共同組成,兩者的關係類似於 Libra 與臉書自行開發的 Calibra 錢包。
Libra 的錢包服務提供商(例如 Calibra)有責任替各國政府把關每位用戶是否符合使用資格,中國政府也打算仿效同一套模式推出自己的錢包 app:
出於反洗錢的考慮,我們對錢包也是有分級和限額安排的。比如說你就用一個手機號碼註冊一個錢包,那你這個錢包當然可以用,但是級別一定是最低的,只能滿足日常小額支付需求;但如果你要能上傳一下身份證,或者再上傳一個銀行卡,就可以獲得更高級別的錢包,如果你還能到櫃台去面簽一下,那可能就沒有限額了。
這是抓大放小。用戶可以將錢包和一次性的手機號碼相互綁定,但這種假名交易的額度恐怕只夠用來買早餐。就像沒人會扛著一堆十元零錢去買賣軍火,想要用千元大鈔就得經過實名認證才行。
大額交易都有實名認證。未來中國政府想查交易紀錄,只有要不要查,而沒有查不查得到的問題。而且只要多數人都通過實名認證,搭配城市內的監視器、GPS 定位以及對話紀錄,即便沒有實名認證的人也無所遁形。
三、透過金融機構發放
這點也與 Libra 相似。人們並不是直接向 Libra 協會買 Libra 幣,而是 Spotify、Uber、VISA 這些 Libra 協會的會員們向協會繳納保證金取得 Libra 幣之後,用戶在生活中直接從這些企業手上取得 Libra 幣。
穆長春指出:
數位人民幣的投放過程跟紙鈔投放一樣。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開戶,按照百分之百全額繳納準備金,個人和企業通過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開立數位錢包。
我倒覺得穆長春的這段話,偷偷留了一手。
中國民眾早已經習慣行動支付,若數位人民幣只能透過商業銀行發放,普及速度肯定很慢。若參考 Libra 的做法,我猜測,除了商業銀行之外,就連微信、淘寶、抖音甚至得到這些平台型的企業,未來都可以向中國央行繳納保證金並取得數位人民幣,再轉發給大眾。
什麼時候是最適合的發放時機呢?交易量每年屢創新高的雙 11 購物節當然是首選,若再晚一點,就是趁著農曆新年人們透過微信支付彼此發紅包的時候也是個好時機。透過既有的平台發放數位人民幣,成效最好而且成本最低。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數位人民幣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雖然沒有中心化機構掌握所有動向,但政府仍然可以從大數據回推每個人的交易行為。此外,數位人民幣並不會和既有的支付工具競爭,這些支付工具都將成為數位人民幣的錢包,未來人們或許能夠用微信支付轉帳數位人民幣給支付寶。
這是穆長春在課程裡指出的支付壁壘問題。
安內攘外的工具
中國為什麼要發行數位人民幣?我將答案歸納為安內、攘外兩個原因,先看前者。根據穆長春所說:
我們看到現在私營的支付機構或平台,會設置各種支付壁壘,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寶,用支付寶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對央行數位貨幣來說,只要你能使用電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須接受央行的數位貨幣。
從央行的角度來看,商業或技術的支付壁壘會降低金錢的流通性,不利於人民幣發展。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在 2009 年比特幣出現之前,任何人若想將紙鈔數位化,就得建置一套中心化的系統替用戶們記帳。用戶可以使用哪些服務,就取決於中心化的系統提供哪些服務。而且兩家企業的系統通常不互通,導致幣也被鎖在各自的系統裡,降低了金錢的流通性。
但在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千種密碼貨幣出現後,人們才發現新技術(例如區塊鏈)可以將傳統的支付工具拆分為密碼貨幣、錢包。密碼貨幣可以在提供支援的錢包裡流動,而錢包則可以內嵌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中。這就打破了原本技術所造成的支付壁壘問題。因此,數位人民幣不僅可以改善紙鈔的地理限制以及製造成本較高的問題,還能進一步跨越目前行動支付的壁壘,提升人民幣的流通性。
此外,穆長春指出此時發行數位人民幣,是未雨綢繆。
數位人民幣大量參考 Libra 的設計。中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更清楚表示:「Libra 可能導致中國境內交易 Libra 化、讓境內資本透過 Libra 向外流出,進一步削弱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再對照 Calibra 負責人在美國國會的證詞,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場貨幣戰爭。
說到這裡,不免有人會想問:「台灣是不是也該發行數位新台幣呢?」我認為不用急。目前想以區塊鏈相關技術發行數位貨幣的國家,主要分為兩大類:
- 國際的經濟強權,例如中國、美國(臉書的 Libra)。
- 受經濟制裁國家,例如北韓、伊朗、委內瑞拉。
前者是透過數位貨幣,爭取國際的經濟主導權。後者是透過數位貨幣,躲避經濟強權的制裁。絕大多數國家包含台灣都是介於兩者之間,發行數位貨幣雖然有安內的加分效果,卻沒有外在驅動的急迫性。
不僅台灣政府不習慣成為第一名,搶在這時候「跟風」發行數位新台幣,我認為也沒有太大意義。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那你錯過會員限定文章就太可惜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