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理由
IPFS
朋友的臉書引用了《相遇在世界之路》中的一句「不是每趟旅程,都需要目的」,莫名引發成回家與否的辯論大會,甚至有些人抨擊這問題過於無腦,與父母見面何須理由?一群人也跟著附和。
我沒去辯論對錯,但我想,對有些人而言,回家是需要理由的。因為並非人人生而幸運。
還在醫院服務時,我遇過幾位患者,他們總孤身接受治療,默默隱忍疾病,自行張羅餐食;健康狀況較佳時,他們往往窩在中庭打發時間放空。我極注重他人隱私,因為我也有不想被觸及的秘密,故甚少問及他們的家庭,他們也絕少提及,但耳邊總會隱隱飄進護理師抱怨著他們的子女如何不孝,有時則憑空編撰出一套家族爭產故事。
多數時候當事人沒有澄清,外人也無從知曉真相,非要到生命急迫處,才會揭露出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大多時候是這樣的,病況危急或經濟窘迫之時,社工會出面協尋他們遺失的家人,聚攏這些擁有相同血緣之人;聽著他們極為生疏的對話,有些漠然,有些帶著憤恨,一步步感受到創傷留下的銘印,如同咒語羈絆著彼此。那時候回家的理由會變成一種契機,去梳理過往的人生,直觀遮掩的傷口。
我不會很雞湯的說那是一個修復的契機,醫院裡的故事聽多了,傷口看多了,會懂得有些創傷撕裂到難以復元,看似癒合的表皮,肌理下的每條纖細神經,是連風吹都覺得痛;但那又會是一個機緣,重新審視生命過程,發生的事皆有其存在的原因。
回家需不需要理由呢?與親人見面需不需要理由呢?思念是一種理由,原諒是一種,放下是一種,重新擁抱自己也是一種。
聯合報20220104 瑪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