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博客來簡介:點這裡
之前跟讀書會的書友聊到閱讀有什麼目的或好處,大家人生經歷不一樣,答案就隨之不同,有的人是為了紓壓閱讀小說,有的人是為了興趣特別喜歡閱讀某些主題的書,我想到的是為了分享書的內容必須更認真的理解這本書的內容,書中描述的概念很自然就存在腦海中,進一步影響事情的處理方法和生活習慣,加入讀書會前我也是有閱讀習慣,但很多時候看過的書好像讓我當下得到暫時心靈上的滿足,覺得好像知道很多事情和得到很多不同看法,過一陣子卻忘了這本曾經讀過的書的內容,讓我想起跟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輸入只有改變大腦的世界,輸出才能改變真實的世界,輸出是十分有價值的事但也非常困難,作者樺澤紫苑以腦科學的角度分享他長年如何有效率的輸入與輸出的經驗,這次想分享這本書主要是討論輸出的部分,以及對讀書會的想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輸入輸出的比重是3:7
"讀"和"聽"都是屬於輸入,只會產生的"意義型記憶",這種記憶不容易記住且容易忘記;而"說"、"寫"以及"行動"都是屬於輸出,全都是透過肌肉和運動神經進行產生出"運動型記憶",這種記憶較不容易忘記,例如學習外語時唸出來以及寫出來會比只用眼睛看過還更容易讓腦袋記得起來,另外要讓腦袋長期記憶,就要在兩星期內至少使用三次,讓腦袋覺得這是"重要情報",輸出就是幫助產生使用次數的好方法,無論是寫文章或是分享書的內容,以及實際應用在生活中都有助於內化到大腦的長期記憶,假如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成果就會有動力再次閱讀輸入及行動輸出,產生正面循環的"自我成長",所以輸出的重要性其實比輸入重要多了,但大多數人大都輸入太多輸出太少,這就是學習沒有成效的結果,輸出應該比輸入多兩倍,所以輸入輸出的黃金比重應該是3:7。
適當的壓力就是喚醒最佳能力的原動力
在很久以前就有心理學家發表了適當的壓力會喚醒最佳能力的葉杜二氏法則,這個法則也被廣泛的使用在職場,但緊張感實在是令人討厭,人遇到壓力產生的緊張感時通常會選擇逃避,但某種程度的壓力對成長是有提升效果的作用,這也意味著適當的壓力其實是你的好隊友,很多的運動選手在面對旗鼓相當的敵手時在壓力下打出一場好比賽,最近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羽球球后戴資穎在2020東京澳運對上泰國球后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上演世紀大對決。在輸出時檢視成果時適當給自己點壓力吧,例如像是為了考試或是做簡報報告,會讓你的學習和輸出更有品質,在加入讀書會後為了分享書籍怕講不好的緊張感的確讓我想要更了解書的內容,也是種適當壓力產生的正面效果。
分享,討論與回饋
為了在讀書會分享一本書的內容花了很多心力好像只是種利他行為,難道不會不久後就喪失動力嗎?其實作者分享了一個我有同感的想法,就是分享了令對方有興趣且產生共鳴的內容時會觸發更多的討論,而每次的討論都有助於你練習討論的勇氣與技巧,其中特別注意是討論的過程要與情緒脫鉤,或在討論中發現自己不足或是得到別人有幫助的反饋,無論是寫發表文章或是部落格都有可能從留言中發現這類型的反饋,這也是很多人經營社群的一種動機之一,輸出的本質其實還是利己。
持之以恆執行輸出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都明白身體力行的重要,但是否也有堅持一陣子就想放棄經驗呢?我以讀書會為例把握以下三個原則會讓你更容易不斷地執行下去,第一是把目標細分。每次要想開始寫一份讀書報告時就會想到書內容這麼多,要寫完是件大工程就會令人卻步,但先把想要的內容先寫成大綱,目標改訂為要完成某個大綱裡的章節就顯得簡單了。第二是只考慮"今天"要做的事,先做就對了。如果每次開始時就想到還有很多章節還沒完成後就會覺得心很累,但只是鼓勵自己寫到哪算哪,開始動筆後通常就不會想太多了能像之前一樣完成進度。第三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執行。從執行中發現快樂,只要開心即使不勉強自己也能持之以恆,其中成長就是種最大的快樂來源,不斷檢視自己的成果吧,看著自己的成品完成度不斷提高時會越寫越輕鬆。
總結
藉由這本書的內容思考自己讀書會的意義就是種實踐的價值,但這本書其實包含了作者分享自己長年來實踐輸出的經驗與生活方式,內容相當豐富,且每個章節都用簡單的圖示和兩三頁講完,很適合推薦給喜歡閱讀的人,改變就從實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