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GEN/GEN 生成世代:橫跨 60 年的數位藝術之旅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
英國倫敦的 Gazelli Art House 推出了聯展【GEN/GEN:Generative Generations】,追溯數位藝術 60 年以來的演變。展出陣容有電腦藝術先驅 Harold Cohen、William Latham、演算藝術先驅 Ernest Edmonds、觀念藝術先驅 Stephen Willats 的珍貴作品,同時與 11 位當代生成藝術家的作品並置、再脈絡化。
截自 GAZELL.iO

【GEN/GEN:Generative Generations】(生成世代)橫跨 60 年,展出 15 位藝術家的作品,包含電腦藝術先驅 Harold Cohen、William Latham、演算藝術先驅 Ernest Edmonds、觀念藝術先驅 Stephen Willats、Loren Bednar、Darien Brito、Sougwen Chung、Brendan Dawes、Licia He、Tyler Hobbs、Ben Kovach、Rhea Myers、Piter Pasma、Monica Rizzolli 與 Melissa Wiederrecht。

【GEN/GEN】由英國倫敦 Gazelli Art House 與技術合作夥伴 Verisart 聯合策劃,佔據了 Gazelli Art House 梅菲爾中央畫廊的三個樓層。 此次展覽延續了畫廊長期以來對數位藝術的興趣,跟歷史角度交織在一起。

在 Gazelli Art House 的 AARON 回顧展之後、以及 2024 博物館大型論述展之前,該畫廊將電腦藝術先驅 Harold Cohen 的作品與三位同行—演算藝術先驅 Ernest Edmonds、William Latham 和觀念藝術先驅 Stephen Willats 並置,對 Harold Cohen 的實踐做更深入的調查。同時,透過一系列當代生成藝術家的作品,對 Harold Cohen、Ernest Edmonds、William Latham、Stephen Willats 的作品再脈絡化。

Fragment (1984-85) by Ernest Edmonds
Untitled (1987) by Harold Cohen

【GEN/GEN:Generative Generations】將展出 Harold Cohen 80 年代中期的開創性作品以及《In AARON's Garden》系列(2007),這兩個作品都是用 AARON(藝術家為獨立創作藝術而設計的電腦程式)創作的。碎形幾何學家 Ernest Edmonds 的作品《Fragment》片長 25 分鐘,是使用 U-matic 卡式錄影帶錄製的電腦生成電影。電腦科學家 William Latham 展示了他批判性的 FormSynth 系列早期作品—受到密宗藝術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啟發—其對藝術系統演變的探索成為後來軟體系統 Mutator 和 Form Grow 的藍圖。來自觀念先驅 Stephen Willats 的《Change Exercise》和《Unit Drawings》系列作品展示了藝術家前衛的感知方法—使用活躍的圖表傳達行為和環境的複雜性。

Change Exercise No 13 (1965) by Stephen Willats
You, Me and the Machine (2022) by Brendan Dawes

GAZELL.iO 居民 Sougwen Chung、Rhea Myers 以及 Brendan Dawes 的作品展示了互動貢獻,彌合藝術品和觀者之間的鴻溝。最近作品被 V&A 收購的 Chung 展示了一件全新的生成作品,與 Cohen 一樣,它模糊了人類創造力和機器智慧之間的界限。與此同時, Cohen 對代碼的迷戀與 Dawes 資料豐富的互動雕塑《You, Me and the Machine》(2022) 相似,將與 Dawes 《Cinema Redux》系列(2004 年到至今)的全新迭代一起亮相。其中一個系列以 Fritz Lang 的《大都會》(1927) 為基礎,現在懸掛在 MoMA 的永久收藏之中。Rhea Myers 提供了一個難得機會觀看自她畢業展以來未曾見過的作品,這些作品以代碼作為敘事,像 Harold Cohen 的作品一樣,讓我們被囚禁在講故事的遐想中。《Surgical Strike》(1996) 等作品靈感來自 William Latham 在 BBC 《Tomorrow's World》(1980) 中的亮相,以及《War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ce Machines》(1991) 等書籍。

Algorithmic Self-Portrait (2023) by Ben Kovach

Monica Rizzolli、Darien Brito 和 Loren Bednar 將當代探索的邊界拓寬到生成藝術領域,呈現前所未見的藝術作品。Rizzolli 提供了她迄今為止最獨特的作品,藏家可以體驗一件作品的無限生成。Ben Kovach 和 Melissa Wiederrecht 將物理與數位相結合,展示跨越兩個領域的作品;這與 Cohen 使用 AARON 製作物理藝術品產生共生關係。Piter Pasma、Licia He 和 Tyler Hobbs 採用類似的方法,在紙上展示用繪圖儀創作的藝術作品,探討人類與機器協作時產生的「作者」概念。 這檔展覽展示了生成藝術的科技民主化,一些參展藝術家將在 GAZELL.iO 市場上首次展示他們的 long-form 生成作品。

09/27 (三)GAZELL.iO 社群、展覽藝術家、策展人將在 Twitter (X) Space 上進行對話,討論生成藝術的現狀與未來。連結在這裡,有興趣的大家記得按下小鈴鐺設置提醒!

【GEN/GEN:Generative Generations】以在各個時期擁抱生成藝術的藝術家為特色,關注我們對人機互動的代際迷戀(intergenerational fascination),以及這種對話如何超越時間。

參考資料:

GEN/GEN: Generative Generations on GAZELL.iO

GEN/GEN: Generative Generations – A Chronological Digital Art Journey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