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的旅行步調
環遊世界出發之前,我與說書人曾認真討論旅行的步調。長期旅行與短期旅行不同,十天的旅行每天都有時光似箭的急迫感,但七個月旅行像是跑馬拉松,根據身體狀態調配行程便是重要的功課之一。
根據兩個人的身體狀態調配行程也成了挑戰。她是活跳跳的健康寶寶,而那時的我經常覺得疲累,需要長小時睡眠。
我們同意以慢步調旅行,睡飽吃飽後出門。若是在路上走累了,就找公園或咖啡館休息。長途移動過後,多抓一天休息時間。長途移動之前,也盡量不去車程太遠的地方。我非常感激她的體貼。
然而,對焦過了,就不會發生衝突嗎?儘管我們都希望是這樣,事情發展似乎沒如此順利。
衝突
那天在布拉格廣場上,我走累了,兩個人開始尋找可以歇腳的咖啡店。豔陽下廣場旁連綿不絕的咖啡店都坐滿了遊客,說書人指指路旁唯一一家有很多空位的小店,問我那家如何。
我直覺有哪邊不對,怎麼可能別家都坐滿滿,就那家空著?仔細一看,那家是酒吧。我沒注意語氣,直接說:「那家是喝酒的欸。」
說書人非常不開心地說:「為什麼我的提議妳都要打槍我?!」
她的指責讓我有點錯愕,口氣也衝了:「那家就是酒吧啊!難不成我明明看到了不是咖啡店,也不能說出來嗎?」
小口角在現在看起來很莫名可笑,但那時沒說出來的是,我的身體狀況讓她很焦慮,於是當我累了,她就會努力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歇腳處。當她正在努力,而我又「貌似」不配合時,情緒很容易就湧上來。
另一個難題
我們還發現另一個難題──兩個人都是夜貓子,習慣晚睡晚起。然而旅行就是白天適合趴趴走,入夜之後店家也關得差不多,或者在南美洲因為安全考量,入夜就得回旅社。說書人很希望拖著我在白天多走多看,但前一晚沒有早睡,早起對我來說根本免談。
調整生理時鐘,如何成為晨型人也成了旅行中的挑戰之一。
旅行中,兩個人(或是只有我?)漸漸體會晨型人的好處。一天變得好長,下午累了在草坪上睡午覺,醒來之後又可以繼續閒晃。早上起床腦袋似乎會比較清晰,不會像晚睡晚起後一直打呵欠,或者頭昏昏腦鈍鈍。
回台灣後,我持續遊說她跟我一起當晨型人,但晚上工作腎上腺素發達的她很抗拒。朋友說:「那妳就先去睡就好了啊。」
「齁,妳一定沒養過晚上不睡覺的貓。」我說。
方格子「拉拉手環遊世界」專題
如果喜歡我們的旅程與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個愛心💖 訂閱、贊助,分享給你覺得有興趣的朋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