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9樓C室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與生俱來的民主細胞——讀《世界距離民主只有五天:一群中國少年的民主實驗》

9樓C室
·
·
獨裁與民主的分別——前者可以一錯再錯,死性不改;後者不忘前事,對過去錯誤有所警惕,從而為社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和福祉。民主精神不是人言人殊、訴諸歧義的虛詞,也不是公民教育難以觸碰的領域。埋在地下的種子,也須有人定期澆水才能破土而出。
Caption from FabuLoft

書名︰世界距離民主只有五天:一群中國少年的民主實驗
作者︰寇延丁
出版︰衛城出版 (Taiwan)
版次︰2020年5月
ISBN︰9789869889063


中國人配不配有民主?民主是否西方僅有的舶來品,中國人照畫葫蘆就會水肚不服,惟有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這些說詞都有一個共同前設,就是民主是「西方的」,或如某校長所說沒有統一定義。假如你曾經有一刻信以為真,這本書確實是個有趣參考。

故事背景是十位中國少年在2016年暑假長途跋涉到貴州偏遠鄉村學校公益服務的經歷,但這五天行程絕非單純的公益服務,還有作者與熟讀議事規則的天哥的實驗之旅。來自山東的作者來頭也不少,曾經在北京創立多個文化公益組織,2014年10月曾因為聲援香港社會活動而被拘留(至2015年2月中獲釋),也算是內地近年活躍的公共知識份子。

說回這群少年,他們都來自物質富饒的小康之家,參加這個公益服務之前未曾接受過任何民主憲政的教育,連憲法該像甚麼也沒概念。這也許亦是實驗的初衷——驗證中國人是否真的沒能實戰民主。

一群人聚在一起,首先要共同制定大家同意的基本規範,放諸社會就是憲法的雛型。過程中反覆雕琢文字,無非都在說明規矩不能大開後門任意詮釋立法原意,而是白紙黑字大家都能清楚了解。於是一群青年人你一言我一語已經制定規範,至於日常討論公益服務細節,則以美國將領羅伯特(Henry Martyn Robert, 1837-1923)早在1876年首版的《羅伯特議事規則》(Robert's Rules of Order, RONR)為規範。大家不是隨意發言,輪流主持會議的少年亦不能發表個人意見或投票,發言像議會般有既定次數和時限,大家依照規章循序漸進表決,訂下之後共同行事的方向。

此書從中段至後段的篇幅較多敘述大家如何實踐《羅伯特議事規則》,以及如何克服群眾思考的盲點。議事規則的作用在於平衡各方發言權利,使與會者學會如何積極實踐自己權利同時尊重別人想法,保障少數人(特別是異見者)的權利,將自己意願透過議事和投票機制實現。有時候個別人提出的動議即使獲和議也無法順利付諸表決通過,過程中難免感到挫敗和沮喪,然而民主機制在乎以理服人,事前游說和辯論功夫做得紮實,也就更容易水到渠成。

不過這段旅程卻不盡是少年人的暑假悠遊,與父母同行難免會受到來自成年人的干預。作者和天哥刻意要求成年人在會議中避席,寧願事後以簡短文字交代每次會議細節。成年人在場也不是沒試過,只因為少年們面面相覤沒法暢所欲言,才惟有下逐客令。事實證明,少年人亦不是毫無主見的思想傀儡,有時也有獨到或突破盲點的想法,只是在成年人的「貼身關顧」下沒法茁壯成長。枷鎖一解,自然是本色演出。

民主常言有趨向多數人暴政的傾向,但這句話通常忘了民主有糾正犯錯的自我調整能力。書裡也曾經出現佻皮滑稽的議決,事後眾人回想也覺得議決過份,繼而提出修正案令條文更加清晰,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這就是獨裁與民主的分別——前者可以一錯再錯,死性不改;後者不忘前事,對過去錯誤有所警惕,從而為社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和福祉。

五天的實驗結論很簡單︰民主精神不是人言人殊、訴諸歧義的虛詞,也不是公民教育難以觸碰的領域。校園裡簡單如推選班代表和會社代表等,本質上都涉進了民主元素,問題是成年人如何從旁指導。世界距離民主只有五天,而民主距離獨裁只需五個字。埋在地下的種子,也須有人定期澆水才能破土而出。

共勉之。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