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hristyLI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為甚麼那麼愛看女性故事?因為我是女生?

ChristyLIANG
·
·
哈,原來有時對女性批評最狠的,是女人。

「很醜」、「好肥」、「好像菲律賓人」,這是我10歲的學生,看到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的相片後的感覺。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小朋友的童言,但這社會上,對於女性的審視,真的比我的學生寬容嗎?

有個朋友知道我愛看書,前陣子,她問我:「為甚麼你那麼愛看女性故事?」當時我直覺地回答說:「或許我也是女生吧!」,但那個問題過後仍然縈繞在我心頭,又感覺那個答案似乎答得過於輕率,於是,一天的下午,我靜下來,細細 剖析自己的想法。

最後,我的答案是:是的。或許我是女生,所以期待在這些女性故事中,看到王子公主永遠地生活下去的浪漫故事;也或許我是女生,所以她們的一些掙扎我理解、一些的批評我感同身受;亦因為我是女生,我從她們的故事中找到一種歸屬。

自幼生活在一個傳統的華人家庭,我爺爺是務農的,所以在他眼中,我缺乏可喜的元素,但這我不能查證,只是從小我媽媽就教導我說:「你要爭氣!別讓你爺看不起你!」她得出這番結論,原因是我爺因為要照顧他的農田,所以拒絕照顧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過了幾年,我堂弟出生了,我爺便把牛賣掉了,差不多全天候照顧他,箇中原因是甚麼,我沒有深究,但看在我媽眼中,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那個「不要比人看低」的想法就更用力地灌輸給我。

雖然是個女生,但我的爸媽對我很好,我爸疼我的程度甚至連我媽也妒忌。我沒有因此受到差別待遇,不論在家還是在學校,但有時我都會幻想,如果我是個男生,那多好,不用怕月經來潮、不用承受生育之痛……那時走在街上,看到其他人膝下全是女兒,年幼的我胸口便覺鬱悶,小小腦海中會為該家庭「默哀」,因為我覺得那個家庭不完整,但有趣的是,我一家五口人,除了我爸,其他都是女生,哈,原來有時對女性批評最狠的,是女人。

然後,慢慢長大,審視他人的目光也指向了自己。自覺身材不是苗條、樣子不是甜美、個性不是溫柔的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漂亮女生有人噓寒問暖,但自己只能圍爐取暖;看到其他人能夠穿得美美的,拍出各種「女神照」,反觀自己衣服沒太多選擇,拍出來的樣子讓人看著尷尬,於是,我嘗試改變自己,試過瘋狂做運動、試過20小時節食,也試著放棄掙扎,自暴自棄,當時覺得人生很難、生活很苦,到底為什麼我要承受這一切?

然後認識了鄭欣宜,她不是那些公認的美人,甚至她自己都自言:從小到大,自己等於「肥」。她試過減肥,成功過,但過程讓她持續失眠和胃痛,所以她回復「正常」生活,對減肥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從她的故事,我發現原來胖都可以自信快樂、都可以受人歡迎、都可以活出自己,於是,我看多了女性的故事,也寫過女性的故事,從張愛玲到阮玲玉、從浦熙修到許鞍華、從伊莉莎白女皇二世到蜜雪兒·奧巴馬,她們有的遇人不淑,走上了不歸路;有的披上盔甲,在男性主導的戰場上殺出一片天;有的就能事業愛情兩得意。無論故事最終的走向如何,在閱讀每一個她們的故事時,都讓我看到她們的不屈,不屈於自身背景的限制、不屈於社會的枷鎖、不屈於命運的嘲弄,女性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就如盤古可以開天;女媧可以做人,她和他,其實不用分得那麼清,大家各施其職罷了。

我其中一個喜愛的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自己的房間》一書曾想像,如果莎士比亞有一個和他一樣富有才華的妹妹,她最終是否都會名成利就?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她不會接受教育、不會得到工作機會,最終就如吳爾芙的結言:「她的命運不是自殺,就是發瘋。」

這書出版於1929年,過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女性的處境是否變好了?是,也不是,因為當舊的枷鎖除去,女性可可以接受教育了,但又會有新的標準要去跟隨,在世界上某些角落,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依然等於零。所以,我喜歡看女性故事,在我因為女生的身分而要肩負「爭一口氣」的責任;當我因為女生的身分而被社會的標準壓得喘不過氣來時,閱讀「她們」的故事,我像為自己充充電、打打氣,重拾力量繼續接納自己,不強迫自己去迎合社會規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實,不論男女,彼此都是體制下生活的個體,我們對「人」又何用太苛刻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