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升學的撕榜,讓我聯想"分歧者"這部電影
做個分歧者
繁星升學,是一種“新”的升學方式,"新"是因為我沒花太多時間去了解它。後來聽小孩說,才知道原來繁星是大學提供一定名額給各高中,學生依據成績高低就可以挑選“想去”的大學與"類組",選定後再由學校送出推薦資料,最後由大學依據收到的資料評選,基本上,還是一個以學習成績為主的升學系統。
感覺還是跟聯考沒兩樣,繁星需要比拚兩個成績,一是會考成績(1月考的),它是科系的敲門磚,成績不夠,敲不動。另一個是高中三年成績排序,這是先後順序的比拚依據,如果排序不高,基本上就需要看那個科系熱不熱門,才能決定最終是否有機會。我覺得相當複雜!
說的如此不專業,是因為我壓根沒去花時間理解,小孩說了兩次,我還是聽不懂,後來總算有點瞭解。沒有花時間瞭解,是因為我總覺得,升學是小孩的事,他必須比我清楚,也須知到自己想要什麼。
繁星升學,會在校內進行所謂的“撕榜”,就是依照在校三年的成績,由高到低排序依序上台去撕下你想被推薦的學校與類群。
不知道為什麼,在聽到這撕榜的時候,突然閃過我腦中的,竟是最近看到的一部電影(應該是三部曲) 分岐者(Divergent)。
電影敘述未來世界,地球上僅存的人類,被分成五個派別,小孩成年後就需要依據"測驗結果"選擇所屬派別,然後安於那個派別做該做的事情。大多數的人有明確的派別測驗結果。少部分的人,無法被測驗出明確的派別,那些人則被稱作分岐者,不受傳統的派別束縛,被認為是可能造成社會再次動亂的異端份子。 影片中的女主角,就是個分歧者,她脫離自己原先的派別,選擇了"無畏派",大膽挑戰自己。
底下預告片1:10就是女主大膽一躍而下的畫面,那是無畏派的入門測驗,在那個當下,女主角只能看到好幾層樓高下有個黑洞,看不到黑洞究竟是地板還是什麼?是不是跳下去就墜地而亡。
常人肯定不敢一躍而下,如果在那邊沒有跳下去,就會被踢出無畏派,而進入像路邊乞丐一樣,沒有社會資源的"無派別"。看似"博學派"是主管這社會的菁英,而無派別是沒有前途的一群。俗不知,博學派雖然是菁英,最終還是被無派別與分歧者(女主角)顛覆了。
所以沒有甚麼派別決定論,想要甚麼,得先有想法,然後要有作法,有想法有行動的人,從來都不怕沒有獲得。
撕榜,是依據你在校成績,決定你可以選擇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希望撕下有把握錄取的學校,但我鼓勵我的小孩,能夠做個分岐者,勇敢去挑戰,去挑戰那種有機會打破自己舒適圈的環境,不要受自己的恐懼限制。
少了一分挑戰,年輕不就白白浪費了嗎?
繁星=煩心 or 流星
繁星的制度下,如果要有優先撕榜的順序,變成三年內幾乎只能維持良好表現,才能維持在前面的排名,相較以前聯考一試定終身的制度,卻是時麻煩許多。而且撕榜、排序、等待,萬一落榜,又得準備個人申請或者是七月的指考,升學雖然多管道,但也異常複雜,難怪有人說,繁星=煩心。
這麼想沒錯,的確是很麻煩,很煩心。但換個角度來看,我更願意把繁星升學,看作樂透或者是在夜空中觀看流星一樣的機會,有看到流星是運氣,沒看到也不失落。反正後面還有其他升學方案,如果真的想要讀某學校,就怕你不努力,認真努力拚下去,還怕沒有嗎?
很高興,也很慶幸,我的小孩願意挑戰。希望他可以順利錄取,摘下那顆星。
萬一這次沒幸運摘下流星,也會陪她繼續努力拚上他想要的學校,開啟人生的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