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写
有一些道理,大家都会懂,只是有些人懂的早一点,有一些人晚一点……
近期整理过往文章,发现十之六七都是未完稿的状态,甚至能追溯到 15 年……
「如何处理不断累积的文稿与灵感?」这个疑惑困扰我不可不谓之久,我一直将其看做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通过构建「创作流」与升级「工具箱」来优化,同时不断挤时间去修改过往文章,可与此同时,又有新的写作灵感不断迸发……创作本身应是颇为畅快的一件乐事,可在我这却成了一种劳役……近期的体悟让我隐约感觉到——或许并非创作时间不够、工具不好、流程有问题,而是方向的选择有误。
一:内容应该打磨好再发表?
人一生最错误的一种心态是自我证明,就是拼命和自己较劲,把每一件事都要作为自己能力的证明,事实上你此时的状态都包含了所有的过去, 你无时无刻处在已经证明了的状态。你的聪明或愚蠢,天赋与非天赋,大部分时候已在此刻的状态里显而易见。永远向着自己的长处走,不要和自己的短板较劲,不要在乎沉没成本,人生太短。@许铁-巡洋舰科技
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自己创作品质有所追求,这都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写作若是一门技艺,百篇文章能有零星几篇可称之为佳作或许已是难得,那么过于执着每篇文章的质量,是不是一种愚钝?何况影响文章品质的关键无外乎「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知识储备」。你当下的创作水准就已近乎贴近这三点的真实水平,又何必与此时此刻所不能改变的东西持续较劲?
过于固执于对一个「好点子」的打磨,或许多年以后才会发现,这仅仅是一种错觉,而你却因为因为这份执着,使得行为瘫痪,进而思考上积累量也不足,最终蹉跎了光阴……
把自己的想法、偏好、品味看得过重 ,且不自知— — 这不得不说是年轻人很容易陷入的桎梏。
二:如何平衡「灵感」与「创作」?
网撒得太大而又没有以合适的方式去处理灵感(全部处于草稿模式),让其持续积压实在是一种痛楚……如何以合适的方式承载灵感,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分享。但对于近乎成文的原稿,我采取了颇为自以为是的错误方式——将许多写作内容全部收归几个大主题之下,以写书的心态去创作,这未尝不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路,但问题出在了先后顺序——应在不断地创作中将「积累量」首先提升上去,进而反过来去观察这些文章间的脉络,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将其逻辑梳理得更加紧密连贯。
创作之前就限定框架,思考也就如同被牢笼所囚禁,加之前文提到的「行为瘫痪」,很容易陷入反人性的困境。心智在这个过程中缓慢成长,情绪反复波动也是难免了……这实在是不小的决策失误。未经审视的决策若有他人点醒,转向或许不难,但已被审视却错误的决策却很有可能会让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草稿」还是「成稿」是个问题
「点击保存为草稿」与「点击发布」这两个动作的转变会带来心态上非常微妙的变化,这也是近期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的关键点。当把一篇草稿梳理完成放到 Medium ,似乎舒了一口气——一种莫名的担子被卸下。如果让作品一直处于草稿状态,那么你会默认这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它会一直挤占你的心智资源,燃烧你的心力——你会一直觉得它是可以优化的。与此同时,也会导致这篇文章并非你当下心智的一个「快照」,而是混杂了多段思考的混合体——这会让你多年回顾的时候难以区分自己的思考的流变。
另一方面,如果想着要发布这篇文章,你就不会无止境的拖延,造成如我文章开头出现的那种窘况,相信我,除非创作的内容是鸿篇巨著,不然看到多年前的草稿内心是崩溃的,因为你无法复原当时的逻辑链和心态。这种感觉或许和吃一盘久置的水果拼盘感觉类似吧……切记,灵感的整理也是有时效性的。
如何优化「创作流」本身是一个偏技术性的问题,但于我而言,这篇文章主要反思的还是方向性的一些错误。此外,近期关于创作和目标的思考相互交叉验证,让我发现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偏差」。
20200727-每当自己感到在过往光阴中深陷于堕落与空虚,就会通过制定计划来缓解这种痛苦。之前做计划总是会抽一段固定时间强迫自己写下年度目标,可过去这么多年,我发现这种效果其实很差,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短期制定出来的计划是肤浅的、理想化的、不灵活的,它既没有建立在良好的自知的基础之上,也没有考虑到现实中自己的真实需求、以及目标探寻本身的复杂性。难怪说「每当人类定计划的时候,上帝就发笑」,那么如何优化呢?借助之前自己树立大周期特定标签下内容的方式,通过时间轴串联,来让计划自然生发。这样或许更符合人性,而且能持久进行深度思考,假以时日,必然能够在「行」中逐渐「知」,「知」中逐渐「行」。避免了原来那种纸上谈兵,写完就忘的缺陷。
所以我计划将一年甚至五年的计划放到一个文档中,每日随性写下零星感触,让目标在点滴思考中逐渐浮现,这种大周期思考下的势能必将是很高的,能够获得相对深刻的洞见。同时也不会在一直在挣扎的情绪泥潭中止步不前。
做决策(定目标、写作、学技能……)的时候我们不要被思维定式所困,陷入思虑太多,行动太少的困境。应以「最小可行性产品」快速测试来获得初始反馈,同时以「敏捷开发」的思路来快速迭代,让「知」、「行」以其最合适的方式自然运转。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解决问题所耗费的资源之大,也高估了自己当下的能力水平,故而,我们需要有两种视角去调整。
- 一方面,我们要像球场上的运动员,放心大胆的快速去行动,确保积累量,因为积累量是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不要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导致行动无力。
- 另一方面,要以裁判员的视角观察自己的每个决策。定期优化以平衡快速行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70407 和不止笔记公众号的张轩铭的交流 #交流 #印象笔记
您好!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也是您公众号的忠实读者:),从您的公众号的文章受益良多!真的非常感谢!
特别是「学习力系列」中的05一节,非常有共鸣(可惜今天去找赞赏发现那篇没有赞赏按钮,于是找了一篇近期的赞赏,学生党,钱不多,望见谅),去年写总结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提问的重要性,而且专门也写了一篇博文谈及这点,但是看了您的文章之后才突然醒悟应该把目标也变成几个大问题,然后在这种问题的牵引下去不断地思考,感觉在这种过程中思考和阅读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同时也变得更加主动和有针对性。
另外有一个疑惑非常想请教:就是写博文的时候总是感觉可以不断地修改,因此总是拖延不想发表,目前堆积的博文有将近50多篇,但是放到博客的非常少,总是处于修改的状态,请问您有这种困惑吗?您是如何解决的呢?
这是我的博客,非常希望得到您的解答!
Exploreryer
如果将旅程作为人生的隐喻,那么2016年也如同过往旅途的每一处风景,有着不可复制的记忆和只属于那个心智阶段的收获,尽管当时感觉稀松平常,但站在一生的尺度上看,还是应当在年末的时候及时进行一些总结,进而,背负行囊又重新前往下一个未知--明天,…www.exploreryer.farbox.com
Hi Charles,感谢你的赞赏和支持。问题驱动的学习,是我在经历很多失败的学习尝试之后才逐渐明白的,问题会带来清晰的探索方向和更强的内在动机,大一的你可以尽可能把问题问得大一些,探索的收获肯定会更大。
积累了很多文章原稿,发出来却不多,这个问题我也有。文章一直处在修改的状态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内心自我否定的声音作祟,总是想着发出来后别人会怎么批评,所以想着修改到最佳的状态,但因为写作能力和知识量不足的原因,怎么写都没法大幅提升质量。
另外则是没有自己的写作节奏,节奏是指写文章的节奏以及发文章的节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法持续产出的,不给自己定下一个发文死线,最后也会轻易找借口放过自己。
因此,我的建议是先定1~2个你想写的主题,确定发文节奏(比如每周发一篇),读一些写作方法的书,先刻意练习一两个写作方法,把写作流程固化下来。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你从50多篇文章中挑选出10篇比较满意的,每周修改一篇然后发掉,而且是尽快发掉,不要让库存一直积压,把这些旧文释放出来,才有空间吸收新知识。
Changelog
20200812 创建
20200817 修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