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CPTPP 北京為何非阻止不可?

林泉忠
·
·
IPFS
·
儘管是「局外人」,美國在圍繞兩岸加入CPTPP的國際角力中仍是主角。如今白宮已旗幟鮮明地表明支持「民主台灣」加入CPTPP,相信會左右作為美國後花園的墨西哥的決定,也會影響秘魯與智利的抉擇。不過,由於馬來西亞、文萊和智利現階段仍未走完國內批准程序,目前仍未獲得對新申請加入成員批准與否的投票權。

中國大陸才剛於9月16日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不到一周台灣也隨即提出申請,罕見地一時呈現了兩岸在國際社會得以「平分秋色」、相互競爭的光景。從國際關係的角度視之,台灣處在當下「中美新冷戰」的最前線,加上台灣在國際半導體產業鏈的價值,CPTPP成為中美兩大陣營的新戰場已無可避免。本文聚焦各方的戰略思維與應對策略。

「中國包圍網」的突破口

首先,北京已經將中國進入CPTPP同時阻止台灣地區加入CPTPP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中國能否在「中美新冷戰」中利用強大的經濟力量成功突圍,同時避免台灣繼安全領域後,在經濟領域進一步被納入美國主導的勢力範圍,而成為阻礙中國「統一大業」的新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為了應對崛起「專制中國」的挑戰,拜登上台後一改特朗普「單邊主義」的治國理念,採積極組建民主聯盟以制衡中國的策略。短短8個月,透過華府主導的各種國際峰會,不僅修復了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並加速推動全面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成功組建了「三四五中國包圍網」(「AUKUS三國聯盟」、「四方對話機制」、「五眼聯盟」),對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產生了一定的壓力效應。

客觀而言,對拜登來勢洶洶的「聯手遏制中國戰略」,北京一直處於被動狀態。這是由於中國未能有效地聯手其他國家,組建自己的陣營,與美國陣營分庭抗禮。因此,中國除了運用經濟力量,對包括澳洲在內的部分「反華勢力」進行局部的報復乃至於「懲罰」之外,別無他策。這是「中美新冷戰」初期所呈現的「美國強、中國弱」的特徵。

然而,在中美兩強競逐遊戲中,別忘了也存在「中國強、美國弱」的領域——國際經濟競爭力,而這恰恰是中國最可能得以在美國主導的「中國包圍網」中突破的領域。儘管拜登已經將美國的外交政策方向,調回到高舉「美國優先」大纛的特朗普之前的狀態,然而基於對確保美國勞動市場的堅持,白宮無意在現行條文規定下,重新回到《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如今是CPTPP)。

就在美國在國際經濟整合領域興趣缺缺的過程中,中國則機靈地乘虛而入,憑藉因「改革開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逐漸與國際市場及國際經濟體系接軌的態勢,進一步加大力度地參與到國際經濟整合的潮流中。過去數年,除了推動兩國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外,中國也積極倡議「中日韓自由貿易區」(China-Japan-Republic of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尤其於2020年成功締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由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締約),並讓自己一定程度上在此國際自由經濟圈處於主導地位。

CPTPP與「統一大業」的戰略

然而,即使在「中國強、美國弱」的經濟領域,中國要進一步成為整個世界貿易體系的主導力量,還言之尚早。因此,攻克CPTPP,成為北京衝出美國構築「中國包圍圈」的突破口。這是中國一改過去許多年對CPTPP態度相對消極的深層原因。

客觀而言,以中國現階段持續對國營企業的補貼力度,甚至近年出現的「國進民退」趨勢,恐怕難以加入比RCEP更高門檻的CPTPP,因此將北京申請加入CPTPP的動作解讀為政治戰略的產物,恐怕並不為過。值得強調的是,北京的戰略思維中,針對「美國包圍中國」尋求突破口只是其一。

北京申請加入CPTPP的另一戰略考量,正是基於對兩岸關係防微杜漸的思維。這是由於一旦台灣加入CPTPP,台灣就可能擺脫在經貿上對中國大陸的依存度,使台灣「愈走愈遠」,從而進一步拖慢北京的「統一大業」,因此非阻止不可。

眾所周知,台灣在安全領域方面,包括軍售等長年依賴美國的支持,對此北京無力阻撓。如今中美對立加劇,美國正在加大力度來保護「民主台灣」,相關的一系列動作加深了北京日益深重的危機感。所幸,在經濟上美國對台援助力度極為有限,而該領域恰恰是中國大陸的強項,也因此成為北京得以維持主導兩岸關係走向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實上,去年出口到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貿易額,已佔台灣對外出口總額逾四成,台灣在經貿上對大陸(包括香港)的依存度,不言而喻。

更有甚者,一旦台灣比大陸率先加入CPTPP,還將因此獲得否決中國大陸進入CPTPP的決定性一票,對北京的殺傷力將是呈幾何級的,這是北京儘管加入的條件仍未成熟,卻必須捷足先登,早於台灣申請加入CPTPP的重大背景。基於這一點,也不難評估北京可能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早於台灣加入CPTPP,即使自己無法加入,至少也要阻止台灣得以順利進入。

圍繞兩岸加入CPTPP的合縱連橫

誠然,北京的CPTPP戰略是否能夠順利落實,並非取決於北京單方面的意志,關鍵是成員國的態度。

CPTPP的前身,是奧巴馬時代推動的、由12國組成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自從特朗普於2017年宣布退出TPP後,接手的主導國家是日本,並將之調整為11國的CPTPP。然而,日本深知自己不足以應對中國的挑戰,因此在TPP的戰略上,一方面消極應對北京的申請,另一方面極力促使美國重新加入。如今姍姍來遲的台灣也終於提出申請,如何阻止中國大陸成功加入,至少避免先於台灣加入,將是日本現階段就CPTPP戰略考量的重點。如何達至如此效果,永田町恐怕無可避免地要絞盡一番腦汁了。

隨着兩岸一先一後遞交加入CPTPP申請書,圍繞兩岸哪一方率先加入,或支持哪一方的國際角力,隨即啟動。越南、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已表明樂見中國大陸加入(並未表明反對台灣申請加入),文萊則被視為中國的積極爭取對象。另一方面,日本、澳洲、加拿大則不同程度地表明支持台灣,反而對北京申請加入表示質疑,而同屬西方陣營的新西蘭也被視為暗地支持台灣的力量。

值得強調的是,儘管是「局外人」,美國在圍繞兩岸加入CPTPP的國際角力中仍是主角。如今白宮已旗幟鮮明地表明支持「民主台灣」加入CPTPP,相信會左右作為美國後花園的墨西哥的決定,也會影響秘魯與智利的抉擇。不過,由於馬來西亞、文萊和智利現階段仍未走完國內批准程序,目前仍未獲得對新申請加入成員批准與否的投票權。

圍繞兩岸加入CPTPP的合縱連橫戲碼,方興未艾。北京如何在此次關係到自己在「新冷戰」的成敗、關係到左右「兩岸統一大業」走向關鍵的、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競逐中,成功地扳回一城,拭目以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泉忠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香港《明報》(筆陣)主筆。歷任歷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准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兼任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富爾布賴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heSandboxGame 的大贈品 / 你可以參加

「放棄改變中國」與拜登的「非新冷戰」思維

從「排除法」看北京「武統台灣」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