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俗諺語小詮說(5)

李建崑.Paulos
·
(修改过)
·
IPFS
·
台灣民俗諺語
從豬攑灶,從囝不孝

台灣先民在撫養子女方面,有很多生動的諺語。比如說:「不是號(哭),就是笑,不是屎,就是尿。」 簡潔反映出撫養過程之辛苦。再如「從豬攑灶,從囝不孝」,則提醒天下父母,不可寵溺子女,否則會養出不孝子來。

但為什麼要「以豬為喻」、而且還說到:不能「從豬」?乃因台灣民間多半養豬為副業,從鄰里蒐集殘羹剩飯、或者種植番薯摘取其藤葉(俗稱「豬菜」),以大鍋灶烹煮餿水,作為豬隻的主食。如果家主寵倖豬隻、未留心關鎖豬圈,牠們聞到烹煮餿水的味道,很可能衝出豬圈,頂翻鍋灶。

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情況,卻相當程度凸顯先民的教養觀念。亦即:縱容子女忤逆,不加管治,絕非好事。因為「細漢偷挽瓢,大漢偷牽牛」,放任孩提時代的小奸小壞不加管治,極可能在長大之後變成匪類,令父母追悔莫及。

一隻牛,牽到北京也是牛

改變習性甚為不易,甚至比登天還難。佛教以「等流習氣」彰顯世人除非自我覺醒,否則一生也難以改變習性,甚至「帶業」到下一生。聖經的教導也鼓勵將身、心、靈都完全交託,求神來幫忙,單靠自我的力量很難改變習性。

習性是人一生要對付的重大課題。面對紛紜世事,人們或基於社會生活需要,暫時改變習性以為應對,但終究會在其他地方顯露原形。人生在世成敗得失的關鍵,往往就在習性這一端。

「一隻牛,牽到北京也是牛」這一條諺語,以簡易的比擬,就道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喻意,意象鮮明,涵義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牛牽去的地方是「北京」,而不是「東京」喔!則台灣先民歷經殖民統治50年,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國族認同」究竟如何?實在不言可喻。

樹頭顧乎在,毋驚樹尾做風颱

台灣諺語中還有很多前人留下的智慧結晶,可供後人作為生活指引,例如「上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道出分層負責、授權管理的精髓。大家各司其職,各盡所長,尊重各級主管的節制,共同達成目標,不亦善哉!

再如:「一牽成,二運命,三才情。」道出每個人在科層組織當中能否飛黃騰達,牽涉到三大關鍵因素:1.有無栽培你的人?2.機遇好不好?3.自身的才情高不高? 至於「樹頭顧乎在,毋驚樹尾做風颱(按:即颱風) 」這一條諺語,雖然也十分俚俗,卻意蘊深刻。按:《論語.學而篇》有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而這條諺語強調:基礎打得穩固,就無懼突發的危機,恰恰與孔夫子的教導原則相符相應。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建崑.Paulos原籍台灣新北市,曾任大學教師。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甚願與時俱進、謙卑領受。唐代文學曾是個人教研專業,目前仍以閱讀、寫作為生活重心。曠觀寰宇、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散發正能量,將所思所感、發而為文,是最大的喜悦。拙作有幸得到文友青睞,感到榮幸!敬請多加瀏覽、批評、贊助、指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靜思筆記|馴服烈馬的智慧

書評書序
10 篇作品
浮生漫錄
46 篇作品